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湖南寧鄉雨季流浪者

這些天, 謝月英睡覺的時候, 連房子後面沙沙的竹葉聲都警覺, 她經常屏氣聽外面的動靜, 有時耳邊響起嗡嗡的蚊蟲聲, 她就著急, “蚊子蚊子你小點聲。 ”她擔心蚊蟲聲影響她對山體滑坡險情的判斷。

全文4000字, 閱讀約需6分鐘

▲7月1日, 寧鄉流沙河鎮赤新村廟灣村, 從山頂滾落的石頭, 砸穿了村民的房頂。 新京報記者安鐘汝 攝

新京報記者安鐘汝 編輯 蘇曉明 校對 陸愛英

村民覺得, 53歲的謝月英膽子太大了, 山上石頭還在往下滾, 村民們都慌慌張張往外逃, 她卻敢住在家裡。

6月底到7月初, 湖南普降大雨, 甯鄉成為重災區, 流沙河鎮赤新村廟灣村民小組的村民受到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威脅, 村裡的近十戶村民搬離家園, 四處尋找庇護所。

不止今年, 從2005年開始, 每到這個時節, 村鎮幹部就到村裡預警。 他們被迫舉家搬離, 投靠親友, “過流浪的生活。 ”

“今年背後的山動得更厲害了。

”謝月英說, 這已經是第12年了, 也是最為恐懼的一年。

流沙河鎮黨委書記成亮表示, 目前政府正努力克服困難, 考慮規劃、安置鎮裡受地質災害威脅較為嚴重的村民。

▲村民陽喜華正在清理被沖倒的房舍。

━━━━━

“雨夜, 山上傳來危險的沙沙聲”

謝月英沒有走,

她捨不得這點家當, ——一千斤稻穀, 幾件10年前買的電器, 還有幾隻雞鴨。

為了堵山上的石頭和淤泥, 她在房屋後門堵了一塊木板, “堵一會兒是一會兒。 ” 她認為這扇只有三釐米厚的木板能為她轉移財產爭取一點時間。

7月1日那天, 雨很大, 整整下了一個晚上, 她一直不敢入眠。 半夜的時候, 山上傳來沙沙的聲音, 這已經成為她特殊的生物鐘。 這個聲響, 意味著危險即將來臨。

謝月英跳下床, 因為慌亂, 只穿著一隻鞋子, 跑到母親屋子裡去扶91歲的母親。 然後, 她叫醒了一家人。

外面雨很大, 周圍的人家都已經行動起來了, 鄰居陽正興、陽國強都已經起床, 各家的門口都堆了一堆傢俱。 每年雨季的某一個夜晚, 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謝月英給母親搬來凳子, 為她撐好傘, 又跑到屋裡搶救財物, 她最後搶出來幾件電器。 再往裡鑽的時候, 被鄰居陽正興喝住了, “你不要命啦, 沒聽到落石頭嗎?”這時候, 山上劈劈啪啪的聲音越來越響, 越來越密。

下半夜, 誰也不敢再往屋子裡跑了, 鄰居們都撐著傘, 看著房子背後陰森的山。 一直到天亮。

早上, 一聲巨大的“劈啪”聲, 山上兩股濁流夾雜著山石沖了下來, 從陽正興、謝月英房子旁邊擦過。 一股溪流沖進謝月英房子的後門, 從前門湧出來。

▲村民的後門, 成為洩洪的通道。

一個小時後, 謝月英和鄰居陽正興、陽國強三四戶人家, 二十多口人全部轉移。 謝月英花了半天時間, 把母親和兒媳送到了各自的娘家, 七口人全部轉移後, 她偷偷回到了家裡。

“我們年紀大了, 兒女收入不高, 顧不上我們, 我們就靠種點田混日子, 稻穀被沖了, 日子混都混不下去了。 ”

回到家中, 她開始搬沒來得及轉移出去的稻穀。 她發現, 整個屋子已經沒法下腳, 泥漿湧滿了房子, 椅子、凳子、桌子被沖到牆角, 所幸穀倉還沒有被衝垮。謝月英開始一件一件收拾。

7月2日晚上,她留宿在了家裡,而村裡30戶左右的人家,一半的人都轉移了。大雨開始下的時候,村幹部就跑來通知村民轉移,“房子禁止再住了。”

謝月英、陽正興等近十戶人家受災最嚴重,十二年前,他們居住的地方已經被政府通告,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區域,“每年雨季,我們就成了災民,四處流浪。”

▲村民李寄投在比劃,山上瀉下來的淤泥,埋到房檐。

━━━━━

十二年流浪

謝月英說,她不想離開,不僅是因為財產,更因為她厭倦了流浪。

“已經十二年了,每年雨季,都無家可歸。”

廟灣村民小組曾是一個獨立的自然村,後併入高山村,屬於赤新行政村。背靠一座海拔五百米的奇峻山峰。他們覺得,他們是這座山的孩子。

2005年夏季,這座青山發了脾氣。

那年夏天,陽正興哥哥的家被一股泥石流沖毀。這家人舉家搬到了海南,至今在海南租房子生活。

陽正興、謝月英等十戶人家在那年也躲出去了,他們房子背後的山坡開始有滾石下來。從此以後,村民們開始對這座山峰產生恐懼感。

這起事件也引起了鎮裡和村裡的重視,赤新行政村村主任喻雪洋說,“從那時起,每年雨季都通知謝月英、陽正興等近十戶受災比較嚴重的人家搬離。”

後來,每年雨季到來之前,陽正興一些村民的外牆上都會被政府貼一張《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卡上標明了家庭成員情況,撤離路線,安置地點,預警信號是口哨。

▲村民的外牆上張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每年哨聲響起,就是他們離家流浪的時候。

第一站是安置點,在安置點短暫停留後,就投靠親戚,“在同一個親戚家不好意思住太久,就投靠另外的親戚。雨季的時間是6月到8月,要斷斷續續在外面住一個月,搬四五次家。”陽正興說。

今年的安置點是村上一所廢棄的小學,現在已經荒草叢生。晚上,能聽到群蚊的嗡嗡聲。

陽正興一家六口搬到了安置點,沒有床鋪,就在地上鋪上席子。雨季的濕氣從水泥地板上透出來,把脊背和席子粘連到一起,但朝天花板的身體又被盛夏的悶熱籠罩。陽正興的兒子陽喜華說,他寧願徹夜坐在地板上抽煙。

▲陽喜華搬離自己的房子,在安置點休息。

住了一天,陽正興就搬走了,大水過後,他擔心安置點人力搖水泵抽上來的水會有病菌滋生。

陽正興一家搬到了沒有險情的鄰居家,他每天可以回家查看險情。

但住在鄰居家並不是長久之計,謝月英說,“住在鄰居家只能和衣睡在地板上,也給鄰居造成麻煩。”所以,鄰居家住幾天,只能再次搬家,搬到親戚家。

每到雨季,廟灣村的女人開始回娘家。

“娘家是除自家外最親近的地方,可以住得久一些。”謝月英的母親已經九十多歲了,每到這個季節,都還要回一次娘家。

▲大雨過後,村民抽出來的水滿是泥漿。

━━━━━

一眨眼的工夫,山塌了

流浪在外面的時候,想的都是家的好。

可謝月英偷偷回家住的幾天,還是心驚膽戰。

距離7月1日房子被沖已過了一周,現在偶爾還能聽到呼呼啦啦的聲音,那是山上落石頭的聲音。

三年前的深夜,也是大雨過後幾日,她剛從親戚家搬回家住。一塊上幾千斤重的巨石落了下來。那次,石頭差一點擊中她的房屋。

“膽子小點的人,一下雨,都會哭。”6月30日,村民李華俊出去幹活,回來時,發現父親站在雨中哇哇地哭。

這位90多歲的老人雙耳失聰,他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但他知道,一下雨,就有危險了。他從屋裡跑出來,冒雨看著房子背後山的動靜。那天,他看到山上有碎石滾下來,自己一個人在家,擔心山垮下來把自己埋了,嚇哭了。

第二天,山果然垮了,呼嗵一聲悶響,就下來了。

▲被山上的泥石流衝破的後牆。

因為預知險情,李華俊都在房子外面避著,他眼看房子周圍的山體垮下來的,“那是一下子垮下來的,一眨眼的功夫。”

瀉下來的泥石流沖壞了陽國強家的一間瓦房,埋掉了豬圈。雨停後,他去豬圈裡救豬,又被一股亂流包圍了,他的下半身被埋住,幾名巡查災情的村幹部把他救了出來。

這些天,謝月英睡覺的時候,連房子後面沙沙的竹葉聲都警覺,她經常屏氣聽外面的動靜,有時候耳邊響起嗡嗡的蚊蟲聲,她就著急,“蚊子蚊子你小點聲。”她擔心蚊蟲的聲音影響她對山體滑坡險情的判斷。

謝月英白天清理了臥室裡的積水,睡到半夜又聽到青蛙的叫聲,打開燈一看,地上又蓄滿了積水,幾隻青蛙蹦躂著逃走了。

“這裡已經不是人住的地方了。”最近兩天,她還在屋子裡的積水中發現了螞蝗。這兩天,她總在想,這麼多年來被稱為“家”的地方,到底還適不適合人類居住。

━━━━━

“我們要有五個億該多好”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貼了近十年,格式沒有變過,甚至下面的年份都是用簽字筆修改的,2011改成2012,一直改到2017。

這座山的險情越來越明白。遠點望去,高山有幾道黃色的傷疤。廟灣百分之八十的人家,房子後面都有一處垮塌。陽正興等七八戶人家,房屋後面山腳的土石陷空了,上面的土石,卻懸著沒有落下來。

▲村子背後的山上,被大雨撕下的“傷疤”。

“像個大嘴巴,要吃人。”一位村民的小女兒看到這些懸在房頂的塊壘就害怕。

最初兩年,政府在陽正興的房子後面修了一道一米多高的圍牆,這道圍牆剛開始確實讓陽正興一家有了安全感,但後來他們發現,這一米的圍牆哪裡能圍住五百米高的山?螳臂當車嘛!

“每年雨季的時候,政府都來通知我們要走,但沒有誰通知我們什麼時候回來,還能不能回來。”陽喜華說,“我們是農民,到城裡打工也是賣苦力,買不起房,一輩子就這唯一的一個家,最後還得回來。”

2004年,他和父親花了十幾萬建了現在的房子,2009年才還清了欠款。但幾年下來,硬化的地面都被雨水泡爛了。

這次大雨,李華俊家的房頂被泥石推下來的竹子擊穿了。從外面避險回來,他開始砍圍在房子後面的竹子。陽喜華告訴他,你破壞了植被,這山更不牢靠了。聽了這話,李華俊發愁地蹲在山坡上抽煙。

▲垮下來的山坡,包圍了李華俊的房子。

遭遇類似困難的,不止廟灣。赤新村村主任喻雪洋說,赤新村6000多人,1600多戶,百分之八十的居民家都進水了。

流沙河鎮黨政辦一名工作人員稱,放在整個流沙河鎮來看,廟灣不算最嚴重的,現在,鎮上正在想方設法安置房屋全部毀掉的災民以及受災嚴重的地方。

一份《流沙河鎮災後情況彙報》顯示,流沙河鎮房屋受損的共有1370戶,毀壞房屋4112間,145戶全倒戶。上面寫著,“由於鎮政府財力有限,全倒戶及危房戶的安置還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難。”

一名工作人員歎息,“我們要有五個億該多好。”

對於像廟灣頻繁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村民,流沙河鎮黨委書記成亮說,政府已經注意到了,現在正在努力克服困難,研究地質災害頻發地居民的安置問題,廟灣的部分村民,也在考慮當中,會統一規劃,統一安置。

陽喜華一直憂心忡忡,“一下雨,感覺是住在刀刃上。”他希望結束每年雨季流浪的生活,有一個安定的家。

值班編輯:張一對兒 一鳴

所幸穀倉還沒有被衝垮。謝月英開始一件一件收拾。

7月2日晚上,她留宿在了家裡,而村裡30戶左右的人家,一半的人都轉移了。大雨開始下的時候,村幹部就跑來通知村民轉移,“房子禁止再住了。”

謝月英、陽正興等近十戶人家受災最嚴重,十二年前,他們居住的地方已經被政府通告,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區域,“每年雨季,我們就成了災民,四處流浪。”

▲村民李寄投在比劃,山上瀉下來的淤泥,埋到房檐。

━━━━━

十二年流浪

謝月英說,她不想離開,不僅是因為財產,更因為她厭倦了流浪。

“已經十二年了,每年雨季,都無家可歸。”

廟灣村民小組曾是一個獨立的自然村,後併入高山村,屬於赤新行政村。背靠一座海拔五百米的奇峻山峰。他們覺得,他們是這座山的孩子。

2005年夏季,這座青山發了脾氣。

那年夏天,陽正興哥哥的家被一股泥石流沖毀。這家人舉家搬到了海南,至今在海南租房子生活。

陽正興、謝月英等十戶人家在那年也躲出去了,他們房子背後的山坡開始有滾石下來。從此以後,村民們開始對這座山峰產生恐懼感。

這起事件也引起了鎮裡和村裡的重視,赤新行政村村主任喻雪洋說,“從那時起,每年雨季都通知謝月英、陽正興等近十戶受災比較嚴重的人家搬離。”

後來,每年雨季到來之前,陽正興一些村民的外牆上都會被政府貼一張《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卡上標明了家庭成員情況,撤離路線,安置地點,預警信號是口哨。

▲村民的外牆上張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每年哨聲響起,就是他們離家流浪的時候。

第一站是安置點,在安置點短暫停留後,就投靠親戚,“在同一個親戚家不好意思住太久,就投靠另外的親戚。雨季的時間是6月到8月,要斷斷續續在外面住一個月,搬四五次家。”陽正興說。

今年的安置點是村上一所廢棄的小學,現在已經荒草叢生。晚上,能聽到群蚊的嗡嗡聲。

陽正興一家六口搬到了安置點,沒有床鋪,就在地上鋪上席子。雨季的濕氣從水泥地板上透出來,把脊背和席子粘連到一起,但朝天花板的身體又被盛夏的悶熱籠罩。陽正興的兒子陽喜華說,他寧願徹夜坐在地板上抽煙。

▲陽喜華搬離自己的房子,在安置點休息。

住了一天,陽正興就搬走了,大水過後,他擔心安置點人力搖水泵抽上來的水會有病菌滋生。

陽正興一家搬到了沒有險情的鄰居家,他每天可以回家查看險情。

但住在鄰居家並不是長久之計,謝月英說,“住在鄰居家只能和衣睡在地板上,也給鄰居造成麻煩。”所以,鄰居家住幾天,只能再次搬家,搬到親戚家。

每到雨季,廟灣村的女人開始回娘家。

“娘家是除自家外最親近的地方,可以住得久一些。”謝月英的母親已經九十多歲了,每到這個季節,都還要回一次娘家。

▲大雨過後,村民抽出來的水滿是泥漿。

━━━━━

一眨眼的工夫,山塌了

流浪在外面的時候,想的都是家的好。

可謝月英偷偷回家住的幾天,還是心驚膽戰。

距離7月1日房子被沖已過了一周,現在偶爾還能聽到呼呼啦啦的聲音,那是山上落石頭的聲音。

三年前的深夜,也是大雨過後幾日,她剛從親戚家搬回家住。一塊上幾千斤重的巨石落了下來。那次,石頭差一點擊中她的房屋。

“膽子小點的人,一下雨,都會哭。”6月30日,村民李華俊出去幹活,回來時,發現父親站在雨中哇哇地哭。

這位90多歲的老人雙耳失聰,他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但他知道,一下雨,就有危險了。他從屋裡跑出來,冒雨看著房子背後山的動靜。那天,他看到山上有碎石滾下來,自己一個人在家,擔心山垮下來把自己埋了,嚇哭了。

第二天,山果然垮了,呼嗵一聲悶響,就下來了。

▲被山上的泥石流衝破的後牆。

因為預知險情,李華俊都在房子外面避著,他眼看房子周圍的山體垮下來的,“那是一下子垮下來的,一眨眼的功夫。”

瀉下來的泥石流沖壞了陽國強家的一間瓦房,埋掉了豬圈。雨停後,他去豬圈裡救豬,又被一股亂流包圍了,他的下半身被埋住,幾名巡查災情的村幹部把他救了出來。

這些天,謝月英睡覺的時候,連房子後面沙沙的竹葉聲都警覺,她經常屏氣聽外面的動靜,有時候耳邊響起嗡嗡的蚊蟲聲,她就著急,“蚊子蚊子你小點聲。”她擔心蚊蟲的聲音影響她對山體滑坡險情的判斷。

謝月英白天清理了臥室裡的積水,睡到半夜又聽到青蛙的叫聲,打開燈一看,地上又蓄滿了積水,幾隻青蛙蹦躂著逃走了。

“這裡已經不是人住的地方了。”最近兩天,她還在屋子裡的積水中發現了螞蝗。這兩天,她總在想,這麼多年來被稱為“家”的地方,到底還適不適合人類居住。

━━━━━

“我們要有五個億該多好”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貼了近十年,格式沒有變過,甚至下面的年份都是用簽字筆修改的,2011改成2012,一直改到2017。

這座山的險情越來越明白。遠點望去,高山有幾道黃色的傷疤。廟灣百分之八十的人家,房子後面都有一處垮塌。陽正興等七八戶人家,房屋後面山腳的土石陷空了,上面的土石,卻懸著沒有落下來。

▲村子背後的山上,被大雨撕下的“傷疤”。

“像個大嘴巴,要吃人。”一位村民的小女兒看到這些懸在房頂的塊壘就害怕。

最初兩年,政府在陽正興的房子後面修了一道一米多高的圍牆,這道圍牆剛開始確實讓陽正興一家有了安全感,但後來他們發現,這一米的圍牆哪裡能圍住五百米高的山?螳臂當車嘛!

“每年雨季的時候,政府都來通知我們要走,但沒有誰通知我們什麼時候回來,還能不能回來。”陽喜華說,“我們是農民,到城裡打工也是賣苦力,買不起房,一輩子就這唯一的一個家,最後還得回來。”

2004年,他和父親花了十幾萬建了現在的房子,2009年才還清了欠款。但幾年下來,硬化的地面都被雨水泡爛了。

這次大雨,李華俊家的房頂被泥石推下來的竹子擊穿了。從外面避險回來,他開始砍圍在房子後面的竹子。陽喜華告訴他,你破壞了植被,這山更不牢靠了。聽了這話,李華俊發愁地蹲在山坡上抽煙。

▲垮下來的山坡,包圍了李華俊的房子。

遭遇類似困難的,不止廟灣。赤新村村主任喻雪洋說,赤新村6000多人,1600多戶,百分之八十的居民家都進水了。

流沙河鎮黨政辦一名工作人員稱,放在整個流沙河鎮來看,廟灣不算最嚴重的,現在,鎮上正在想方設法安置房屋全部毀掉的災民以及受災嚴重的地方。

一份《流沙河鎮災後情況彙報》顯示,流沙河鎮房屋受損的共有1370戶,毀壞房屋4112間,145戶全倒戶。上面寫著,“由於鎮政府財力有限,全倒戶及危房戶的安置還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難。”

一名工作人員歎息,“我們要有五個億該多好。”

對於像廟灣頻繁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村民,流沙河鎮黨委書記成亮說,政府已經注意到了,現在正在努力克服困難,研究地質災害頻發地居民的安置問題,廟灣的部分村民,也在考慮當中,會統一規劃,統一安置。

陽喜華一直憂心忡忡,“一下雨,感覺是住在刀刃上。”他希望結束每年雨季流浪的生活,有一個安定的家。

值班編輯:張一對兒 一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