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當好國門生物安全的“技術把關人”

□廖 瑩

作為對香港回歸十周年的獻禮, 福田口岸於2007年8月15日開通, 十年裡, 這座口岸凝結著一任又一任、一代又一代深圳皇崗檢驗檢疫人的心血和汗水, 他們以守護國門生物安全為己任, 在傳統查驗模式基礎上, 不斷探索科學高效的旅客攜帶物查驗模式。 目前, 創新性的“3+3”旅客攜帶物查驗模式——“檢疫官-X光機-攜帶物紅外探測儀”三位一體的攜帶物查驗模式+電子條碼掃描系統+口岸植物檢疫鑒定室+國門安全展示廳, 有機結合了科學查驗、流程再造、技術保障、普法宣傳, 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人-機-儀” 三位一體

——口岸鋪開電子天網

2014年10月起逾萬名“水客”遷移至福田口岸。 針對“水客”非法攜帶禁止入境物種類繁多, 疫情複雜, 皇崗檢驗檢疫局創新性地探索研發紅外熱成像技術於攜帶物查驗中的運用。 該攜帶物紅外探測儀能夠實現對旅客入境通道的全覆蓋, 功能不受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 且有效堵住了入境旅客攜帶物不經X光機篩查入境或“水客”混在人群中意圖蒙混過關的漏洞。 攜帶物紅外探測儀靈敏精准, 即使“水客”使用了隔溫材質依然能準確報警, 該項技術已獲智慧財產權專利。

“檢疫官-X光機-攜帶物紅外探測儀”三位一體攜帶物查驗模式在日常工作中, 尤其是在“水客”非法攜帶凍品查驗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福田口岸出入境旅客約5704萬次, 截獲禁止攜帶入境物共27781批、370.67噸, 檢出的有害生物119種、8035種次, 包括桔小實蠅、芭樂實蠅等12種、1778種次檢疫性有害生物。 福田口岸截獲物重量居全國旅檢口岸第一, 有害生物檢出種類數、種次數均列深圳各旅檢口岸前列。

旅客攜帶物條碼掃描系統

——陽光下的執法

福田口岸旅客攜帶物處理量大、價值高、處理環節多, 且歷年來, 旅客對於檢驗檢疫部門截獲的禁止入境物處理常式及處理情況不瞭解、不理解的問題一直存在。

皇崗局自主探索研製攜帶物條碼掃描管理系統, 並實現在福田口岸中的應用, 以此創新旅檢攜帶物檢疫處理管理模式, 優化攜帶物查驗處理流程, 增強對攜帶物處理總流程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

通過手機APP等軟體平臺, 將截留物每個處理點的資訊即時更新, 參考物聯網操作如快遞號碼查詢, 提供給旅客進行查閱, 提升檢驗檢疫攜帶物查驗處理的嚴謹性、科學性。

工作人員還配備了執法記錄儀, 該儀器集攝影、照相、錄音等功能於一體, 工作人員執法時將其佩戴在胸前, 對執法過程進行及時、全面、準確的數位化記錄, 提高執法震懾力。

口岸植物檢疫鑒定室

——築牢口岸生物安全屏障

深圳是我國出入境人員最多的口岸城市, 2016年, 深圳口岸出入境旅客人數2.39億人次, 約占全國出入境旅客人數的50%, 他們隨身攜帶各種物品, 包括形形色色的動植物及其產品, 非傳統安全風險極高, 這其中尤以植物種子種苗為著。

植物種子種苗極易攜帶病蟲害等有害生物, 攜帶、郵寄未經審批和檢疫合格的植物種子種苗入境, 具有極高的安全風險, 一旦演變為外來入侵物種, 將嚴重威脅本地物種生存以及我國生態安全。 當前國門生物安全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出入境口岸作為進出口貿易以及旅客流通通道時刻面臨著阻止生態入侵的重任, 皇崗局在福田口岸現場設立植物檢疫鑒定室, 按照不同的功能將各區域分樣品篩查區、檢疫鑒定區、樣品處理區等功能區, 快速應對有害生物疫情、提高通關效率和提升口岸植物檢疫能力的重要保障。

國門生物安全展示廳

——法恒於心 正踐於行

福田口岸擁有質檢系統第一個設置在旅檢口岸現場並對外開放的“國門生物安全展示廳”,

在系統內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站在十年的時間節點上, 回顧過去, 直面當下, 展望未來, 是鼓舞人心的激勵, 是動情從容的回首, 也是堅定自信的展望。 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 但不變的是“忠誠與擔當、傳承與發展”的福田口岸精神。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中國國門時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