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生態養殖叩開致富之門——乳源大橋鎮紅光村致富帶頭人張光秀創業紀實

在乳源大橋鎮紅光村委上坑自然村附近的一塊山坡地上, 有三五棟豬舍和羊舍, 舍裡站著或躺著一群群肥壯的白豬和黑山羊。 這些豬羊是張光秀創業的成果。

張光秀拿著竹竿、趕著羊群, 站在山坡上笑著說:“從2010年3月份開始養殖, 至今7年了。 7年時間裡, 天天喂豬放羊, 一天也沒有清閒過, 雖是萬分辛苦, 但也有甜蜜的收穫, 現在養殖場分為兩大塊, 一塊是養羊, 數量約250只;另一塊是養豬, 數量約300頭。 兩項收入年產值90萬元, 除去成本, 純利也算過得去, 可解決全家的生活需求, 在貧困山區算是收入比較好的了,

更要緊的一點是找到了一條出路。 ”

借地借錢找出路

張光秀所在的村莊, 屬高寒石灰岩山區, 突出的特點是石山多、耕地少;水源不足、氣候惡劣等, 加上自己文化少、沒技術、經濟困難、家底薄弱……在這種條件下, 尋找一條致富路談何容易?

張光秀出生於1979年, 2002年結婚後, 從務工的江門市回到家裡務農, 種點水稻、玉米、花生、蔬菜等農作物, 收入微薄, 養家糊口都有困難。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 經過與家人的商量, 她決定走養殖創業之路。

在2010年初, 她選擇在自家一塊山坡地腳下創辦了養殖基地, 建設豬舍, 購買了30多頭豬苗。 經過繁殖, 不僅增加了數量, 還減少了買豬苗的成本。 隨著數量的增加, 豬舍面積不夠用, 活動場所擁擠, 對豬的成長帶來不利因素,

需要對養豬場地進行擴大。

“不擴大場地、養不好豬;擴大場地需要錢需要地, 而自己既缺錢又沒地!面對重重困難, 真不好辦!後來, 經過苦思冥想和尋求幫助, 才得到解決。 ”張光秀說, 向親戚借了幾萬元, 向丈夫的哥哥借了一塊1000平方米的山坡地, 才完善了養殖場地。

誠實守信找銷路

“豬養起來了, 每年都有200頭左右的肉豬出欄。 銷路是一個關鍵問題, 關係到創業的成敗。 ”張光秀中肯地說。

在她看來, 養殖不同於一般產業, 關係到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為了養好豬賣好豬, 她一直堅持做到誠實養豬誠信賣豬。 在養豬方面, 以本地原生態的玉米、水稻、番薯、青菜等作為主要飼料, 吃生態飼料長大的豬, 肉質好營養價值高;在賣豬方面,

以時間夠、數量夠、價格合理為前提, 養殖時間5個月左右才出售, 從來不短斤缺兩。 正因為做到了這些, 她所養殖的豬, 不論市場潮起潮落, 都有相對穩定的客源。 如樂昌市梅花鎮市場的一些屠夫, 經常買她的豬做生意。

在養豬的同時, 她發現豬場周圍的荒山, 每到春夏季節都長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的草苗或樹苗。 於是在2012年購買了30多頭黑山羊。 經過繁殖, 現在的羊的數量達到250多隻。 “每當放羊時, 一群群大小不一的羊蹦蹦跳跳跑到山上吃草, 我心裡有說不盡的喜悅。 ”她笑聲朗朗地說著, 由於養殖場地空氣好, 草質好, 羊的肉質也特別好, 每公斤賣到50元左右, 每年賣羊的收入就有20萬元左右。

靠苦力實力找門路

張光秀憑著自己的勤勞苦幹和堅韌不拔, 歷經寒暑春秋, 克服了創業道路上的困難、挫折, 飽嘗了酸甜苦辣, 用頑強拼博的鬥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書寫了致富奔康的燦爛篇章。 如今她是全村出了名的養殖能手, 為鎮村婦女樹立了榜樣。

在養殖過程中, 她做到了許多人沒能做到的事情。 比如, 每天干體力活超過10小時, 喂豬放飼料, 累到手都發酸;清洗豬欄, 站得腳都發麻;賣豬的時候, 她和丈夫兩個人, 把100公斤左右的豬抓到車上去……“如果不付出這些苦力, 養豬堅持不到今天!”張光秀堅定地說。

張光秀還說, 由於自己文化水準低, 沒有什麼技術, 特別是治療豬的技術, 真是一竅不通。 為了掌握養豬技術, 經常請教畜牧站的技術人員傳授知識技能,

或請教有經驗的養殖人員, 或參加縣鎮養豬技術培訓班等。 經過三四年的不懈努力和經驗積累, 提升了養殖技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