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突破條線壁壘成為“行家裡手” 虹口走出創新社會治理新路

【新民晚報·新民網】“儂好呀!儂是居委幹部嗎?”“儂好!有啥事體需要幫助的?”週六上午, 兩位居民來到虹口區嘉興街道的榆蘭居委會,

接待他們的居委會負責衛生和婦代工作的幹部周美華熱情地迎了上去。 這是記者隨虹口區“全崗通”居委督導團在榆蘭居委會看到的一幕, 榆蘭居民區正在實施“平改坡”工程, 一些居民還有些不理解的地方來居委會詢問, 周美華都一一作了解答。

“這要在過去, 回答這樣的問題至少要等到星期一, 因為負責衛生和婦代工作的居委幹部並不瞭解‘平改坡’工程, 只有居委會主任才能解答。 ”曾經做過多年居委幹部的該區“全崗通”居委督導團團長朱領民告訴記者, 以往居委幹部分工很明確, 你負責哪一塊就是哪一塊, 相互不串條線, 居民要反映什麼問題, 一定要負責這方面的居委幹部來回答和解決, 這無形中豎了一層“壁壘”。

“壁壘”不除, 居民的滿意度和自治、共治活動就難以開展, 社區治理的良性機制就無法建立。

除“壁壘”提升居委幹部工作效能

長期以來, 居委會工作在低效能中徘徊, 許多幹部形成了機關工作模式。 “壁壘”不除, 居委工作的效能就很難提升。 而要提升效能, 幹部隊伍優化和素養的提高至關重要。 如何提高居委幹部素養?是擺在虹口區民政部門面前的一道不得不跨越的“鴻溝”, 要跨越這條“鴻溝”, 唯有創新。

打造居委工作資訊化平臺的“一點通”、大幅減少各類台賬、連續數年招聘年輕居委幹部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為居委會工作破除“壁壘”奠定了基礎。 “在此基礎上, 我們開始全力打造‘全崗通’工作模式, 要求每位居委幹部都要成為複合型的人,

成為‘一專多能, 全崗都通’的基層治理的能人和服務群眾的行家。 ”虹口區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確保“全崗通”工作模式能有效推進, 虹口區專門制定了居委幹部“帶教、接待、結對、例會、輪崗、錯時、走訪、培訓”等八項制度, 目的就是破除“壁壘”, 提升效能。 “這八項制度, 對我們居委幹部的工作水準提升是實實在在的!”曲陽街道密雲二居委會主任趙偉深有體會。 這位在居委會工作了近七年的居委幹部告訴記者, 過去做社區治理工作, 居委幹部往往把難以解決的問題往主任、書記身上推, 主任、書記成了“萬能”, 社區治理全靠主任、書記在忙忙碌碌。 現在“全崗通”徹底改變了這種現象, 社區治理成為所有居委幹部的事,

甚至是樓組長和全體居民的事。 “草根領袖”、“文藝達人”、“調解能手”等紛紛走上前臺, “‘壁壘’一除, 能人湧現, 大家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也大為提高。 ”趙偉說。

編題庫拓寬居委幹部知識面

“本市戶籍人員免費孕前健康檢查需攜帶的材料是哪些?”“老年綜合津貼的發放時間及方式”……在虹口區的基層幹部培訓庫裡, 有一套專門的200道題目的“全崗通題庫”, “這些題目是為拓寬居委幹部知識面, 提升其辦事能力而專門編寫的。 既包括知識性問題, 也包括成功解決問題的案例。 ”該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題庫裡的題目發給每一位居委幹部, 每年組織一次考試, 未及格的補考, 再不及格的則將進入居委幹部“蓄水池”學習, 直至辭退。

“這一招還真厲害,

我工作了幾十年, 還頭一次參加這麼大場面的考試。 ”虹口區歐陽街道郵電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喻菊萍談起前不久街道組織的那場考試, 心裡至今還“搭搭動”。 喻菊萍告訴記者, 當時拿到200道題目, 頭腦“一片空白”, 汗也冒出來了, 心想做了10多年的居委幹部, 還要考嗎?得到的答案不但要考, 而且及格分數還定在85分。 因為街道規定:一般居委幹部及格分數是80分, 而書記、主任則是85分。 喻菊萍自己當時就想:拚了, 絕對不能考失敗。 考試那天早上2點多鐘就醒, 喻菊萍一道道題目再複習, 走進考場仿佛是進了高考考場, 題目有單選、多選、問答等多種題形, 試卷也分A、B、C卷, 聯手機都要上交。 直到此時, 她才感覺到這下“全崗通”是來真的了。

虹口區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樣的培訓考試今後將實行學分制,每位居委幹部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要完成一定的學分。

強督導提升居民獲得感

探索服務和治理融為一體的“全崗通”居委工作模式,關鍵是要讓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拉近與居民的感情與距離。

虹口區在推廣“全崗通”的同時,也制定了相應的評議考核機制。全區組建由經驗豐富的退休居委幹部32人的“全崗通居委督導團”,每年對居委工作綜合督導,內容包括居委幹部走訪制、接待制、錯時制等八項制度的落實情況,對每個居委會打分,區民政局再根據分數情況,結合全年各居委會工作,授予“全崗通”示範居委會稱號。“別看這‘自下而上’的評議,沒被授予‘全崗通’示範居委會稱號的居委會幹部壓力可大了!”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每年一次的年終督導,每季度也將進行“飛行”專項督導。

督導制保障了“一專多能,全崗都通”的實行,也使居委幹部逐漸從對上負責轉變為對下負責,變被動為居民服務為主動。家住祥德路的居民李學軍說,現在到居委會辦事和過去不一樣了,不但居委會幹部熱情,而且不管誰接待,都能解決問題,真正成了“多面手”。

虹口區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樣的培訓考試今後將實行學分制,每位居委幹部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要完成一定的學分。

強督導提升居民獲得感

探索服務和治理融為一體的“全崗通”居委工作模式,關鍵是要讓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拉近與居民的感情與距離。

虹口區在推廣“全崗通”的同時,也制定了相應的評議考核機制。全區組建由經驗豐富的退休居委幹部32人的“全崗通居委督導團”,每年對居委工作綜合督導,內容包括居委幹部走訪制、接待制、錯時制等八項制度的落實情況,對每個居委會打分,區民政局再根據分數情況,結合全年各居委會工作,授予“全崗通”示範居委會稱號。“別看這‘自下而上’的評議,沒被授予‘全崗通’示範居委會稱號的居委會幹部壓力可大了!”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每年一次的年終督導,每季度也將進行“飛行”專項督導。

督導制保障了“一專多能,全崗都通”的實行,也使居委幹部逐漸從對上負責轉變為對下負責,變被動為居民服務為主動。家住祥德路的居民李學軍說,現在到居委會辦事和過去不一樣了,不但居委會幹部熱情,而且不管誰接待,都能解決問題,真正成了“多面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