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滬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 六名一線工人摘得創新碩果

據《勞動報》報導, 首次在同一年度評選出兩項特等獎, 6位一線工人今年摘下科技進步獎。 2016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昨日舉行。 此次共授獎265項(人),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胡麗麗領銜的“大尺寸高性能鐳射釹玻璃批量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技術發明獎特等獎, 上海交通大學郁文賢主持的“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專案榮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據悉, 2012年恢復設立特等獎以來, 這一等級獎項時有空缺, 此次是本市在同一年度首次評選出兩項特等獎。

釹玻璃北斗導航雙獲特等獎

可控核聚變有望成為人類大規模製造能源的主要途徑, 俗稱“人造小太陽”。 鐳射慣性約束聚變裝置是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兩條技術路徑之一。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胡麗麗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大尺寸高性能鐳射釹玻璃批量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專案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郁文賢主持的“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專案, 產學研協同創新成效顯著, 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過去三年中, 這些成果新增直接產值16.4億元, 帶動間接產值約40億元, 支撐了上海導航產業連續三年以30%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長。

服務新興產業和國家重大戰略

據介紹, 獲獎專案中,

生物與醫藥技術領域有50項, 占全部獲獎專案的比例為19.8%;資訊技術、能源與環境領域均為39項, 占比15.4%;新材料領域有24項, 占比9.5%。 這四個技術領域契合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佈局, 在所有獲獎項目中的占比之和超過60%。

在建設科創中心進程中, 上海還要體現自身的科研高地地位, 為國家重大戰略服務。 深海油氣開採系統核心裝備及技術長期被美國獨家掌握, 對我國實行技術與產品的雙重封鎖。 美鑽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 突破了1500米超深水高溫高壓密封、高精度自動對接、海底系統集成及應用等關鍵技術, 研製出深海油氣開採系統的核心裝備, 並實現了工程應用, 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科技讓百姓“醫食住行”受益

服務民生是科技發展的重要目標。 2016年度高等級獎項中, 與民生科技相關的專案有10項, 占比20.4%。

我國原發性腦腫瘤每年新發病約28萬例, 腦部手術和放療面臨高致殘風險,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吳勁松教授領銜的團隊歷時20年, 探索建立了多項功能定位技術體系, 實現腦功能區的精准保護, 成功將腦功能區的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 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近20000名患者從中獲益, 極大降低了患者致殘所帶來的巨大社會負擔, 這一項目榮獲此次科技進步一等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