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熊貓”這名字是外國人取的,還是古代取的名字比較有趣,而且還有人叫“哈巴狗”呢

最早發現大熊貓的西方人是一個法國傳教士, 名叫阿爾芒·大衛, 因為聽說四川寶興有很多人們尚未發現的珍稀物種, 就前往當地居住, 並擔任神父一職。

1869年的春天, 大衛在一戶姓李的當地人家裡, 發現了大熊貓的毛皮, 當地人叫這種動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 它很溫順, 一般不傷人。 他估計這就是一個新物種, 便雇傭了20個當地獵人抓了一隻幼崽。

1869年5月4日, 大衛又捕到一隻“竹熊”, 隨後決定將它帶回法國。 但因為途顛簸和氣候原因而失敗, 不過這只“竹熊”還是被做成了標本, 送到法國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 博物館主任米勒·愛德華茲認為, 這是和咋子中國西藏發現的小貓熊相似的另一種較大的貓熊, 便正式給它定名為“大貓熊”, 之後就開始有很多探險家前來寶興一帶, 希望能捕捉到活的大熊貓。

1936年, 35歲的紐約女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利斯來到汶川。

1936年11月9日, 她的探險隊成功捕獲一隻不到3磅的大熊貓幼崽, 並給它取名“蘇琳”。 露絲帶著蘇琳迅速返回成都, 隨即乘飛機到上海。

直到這個時候, 中國人對大熊貓的瞭解還幾乎為零。 當時的政府部門也沒有任何保護的規定和措施。 露絲把“蘇琳”裝在一個大柳條筐裡,

在海關登記表上寫上“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 就混出了海關。

而當露絲帶著蘇琳抵達三藩市的時候, 便受到了盛大的歡迎, 當地人準備了豪華套房和歡迎晚會來招待他們, 之後她便帶著蘇琳前往各大城市展出, 在各地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如果你現在前往成都的大熊貓基地, 你還能看到很多當時的影像資料。

最終蘇琳被安排居住在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 大量的市民前來參觀, 最多時有超過4萬人, 超過了該動物園的最高記錄。

這次大熊貓的出現所引起的轟動效應,

使得之後又有大量西方人前來中國捕捉大熊貓, 從1936年到1941年, 僅美國人就從中國弄走了9只大熊貓。

而直到20世紀40年代, 大熊貓在國外出盡風頭以後, 它在國內才得到了應有的重視, 政府逐漸開始限制外國人的捕獵活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