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三亞南繁學院首次接納外國學生學習雜交水稻栽培技術

印尼大學生在三亞南繁基地學習。 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為助推三亞南繁種業走向“一帶一路”國家, 三亞南繁科學研究院日前接納了6名來自印尼梭羅大學的農學專業學生進院學習,

這也是三亞南繁科學研究院首次接納外國學生進院學習。 在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的同時, 三亞擬建立海南三亞南繁種業國際合作基地, 搭建三亞南繁成果與“一帶一路”國家農業需求的橋樑, 加快南繁成果對外轉化。

“教授, 我們今天學習什麼課程?”22日上午9時, 來自印尼梭羅大學農學專業的迪威(音)像往常一樣, 來到三亞南繁科學研究院雜交水稻種植基地, 向該基地的資深專家學習雜交水稻栽培技術。 他的5名同學分別在該院學習西甜瓜與蔬菜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旱地農業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及農業機械的應用等知識課程。

三亞南繁科學研究院院長柯用春透露,

三亞是中國熱帶高效農業基地, 印尼也是熱作資源豐富的國家, 雙方在熱帶農業科研方面具有共性, 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進。 此次該院接納印尼學生入院學習旨在推動三亞與梭羅大學在熱帶農業科學、現代農業技術、遺傳育種、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領域的科技合作與交流, 推動三亞南繁科研成果在印尼進行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

為了更好地輔助印尼學生學習, 三亞南繁科學研究院採取理論授課、課堂交流討論及田間實地實習等綜合培訓的方式, 並向該6名學生開設了對外漢語教學課, 加深雙方的文化交流, 讓對方更好地瞭解南繁科技、精神與文化。

記者瞭解到, “一帶一路”國家尤其東南亞國家農業技術、品種與我國差距較大。

三亞將利用和“一帶一路”國家氣候的相似性, 擬建立海南三亞南繁種業國際合作基地, 搭建三亞南繁成果與“一帶一路”國家農業需求的橋樑, 以海南三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 利用南繁資源聚集的優勢, 優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稻、瓜果菜品種進行生態、生產適應性鑒定, 篩選高產、優質、抗病、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在“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 加快南繁成果對外轉化, 實現經濟共贏。

印尼大學生在三亞南繁基地學習。 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