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聊城:認真做事,快樂做人,心懷感恩的申章啟

關注聊城晚報, 讀到大美聊城

記者 張承斌

初次見到申章啟, 記者感受最深的是他樸實、樂觀的性格。

他初中畢業後便參軍, 1984年轉業到聊城手錶廠, 直到2004年退休。

二十年軍旅生涯, 三十年工作經歷, 再到如今已經十多年的退休生活, “認真做事, 快樂做人”一直是他不變的人生格言和處世態度。

今天, 帶您走進申章啟的生活, 感受他背後的精彩故事。

申章啟

認真

無論在軍營還是企業 他嚴格要求自己

“做人一定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

申章啟今年71歲, 家住利民路明星社區。

“我這一輩子, 工農兵三個身份都占了, 也算是我的一個小小的驕傲吧。 ”剛一見面, 申章啟就笑著這樣告訴記者。

申章啟老家在莘縣張寨鎮大呂村, 父母均務農。 初中畢業後, 申章啟就應徵入伍, 在當時的濟南坦克訓練基地學習了一年之後, 被分配到武漢坦克十一師當裝甲兵。

在軍營裡,

申章啟刻苦訓練, 嚴格要求自己, 用他的話說, 就是“要對得起軍人這兩個字”。 申章啟回憶起當初在軍營的點點滴滴, 他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當時的訓練要求就是開得動, 打得准, 聯得上, 必須刻苦練習才能達標。 ”

因為思想素質過硬、表現良好, 申章啟順利完成了從普通戰士到技術員、連級幹部、營級幹部的轉變。 1984年, 他轉業至聊城手錶廠, 先後擔任車間工會主席和車間支部書記。

“車間支部書記主要是協助車間主任開展各項工作, 主抓思想教育、勞動紀律、衛生等工作, 搞好生產和管理。 ”申章啟告訴記者, 在工作期間, 他依然像在軍營一樣嚴格自律、以身作則,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和影響工人。 那時候實行一天八個小時工作制,

申章啟每天都爭取工人們早到崗, 打掃衛生時他帶頭幹, 平時管理他一視同仁, 用自己良好的作風贏得了員工們的信任。

申章啟告訴記者, 他的軍旅生涯有20年, 工作經歷有30年, 現在退休已經十多年了, 不管是什麼身份、在什麼崗位, 他都一直用“認真”二字嚴格要求自己, “我覺得做人一定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工人也好, 農民也好, 軍人也好, 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

快樂

他沒有太多愛好 喜歡簡單生活

“騎個自行車逛一逛我就很知足”

2004年, 申章啟退休了。

“我不像其他老人, 沒有那麼多的愛好, 我喜歡簡單一點的生活。 ”申章啟說, 在他看來, 簡單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平時, 他喜歡騎著自行車去四處逛一逛,

“也沒有什麼固定的目的地, 就是隨便走一走、看一看。 ”

花園南路——南環——昌潤路——東昌路, 這是申章啟最常走的路線。 “這樣下來相當於轉了一個圈, 我騎得不快不慢, 基本上一上午就這樣過去了。 ”申章啟說, 有時候他還會去聊堂路與昌潤路路口附近的農貿市場逛一逛, “感受一下集市上熱鬧的氛圍, 感覺也很好。 ”

下午, 申章啟大多時候會在社區裡和老友們下下象棋, “沒事的時候坐下來, 和幾個老友邊下棋邊聊天, 大家一起說說笑笑, 不知不覺一下午很快就過去了。 ”偶爾, 他也會去公園裡逛一逛, 聽一聽戲曲, 看一看太極拳, 都是一種享受。

有時候, 申章啟也會坐公車去“旅遊”, 只不過, 他去的地方不是遠方的大好河山, 而是城區周圍的幾個鄉鎮:于集、北洋集、蔣官屯等。

“四下裡走一走, 感覺身心都很愉悅, 生活也不會那麼悶了。 我覺得只要條件允許, 老年人就應該動起來, 走起來, 不能光在家裡待著。 ”申章啟說。

申章啟退休後閒暇時間多了起來, 他開始多看書、多學習, “我喜歡看小說, 古今中外的都喜歡, 尤其是中短篇小說, 還有就是喜歡看一些養生、保健方面的科普書籍。 ”不過, 他表示, 他這樣做並不是給自己“充電”, 而只是純粹地喜歡讀書的感覺, 享受文字帶來的精神慰藉。

感恩

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他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沒有黨和國家就沒有現在的好生活”

他告訴記者, 活了一輩子, 他始終認為“人活著要知道感恩”, “大到黨和國家, 小到身邊的每一個人, 其實都值得你去感恩。”

“現在我去坐公車是免費的,而且公車司機態度很好,上車後沒坐穩之前人家不啟動,車沒停穩人家會提醒不要下車。還有的時候車裡沒有座了,但是很多年輕人都會主動讓座,這都讓我很知足、很感動。”申章啟說。

申章啟老家在莘縣張寨鎮大呂村,如今,他也會常回老家看一看。而說起老家,他感覺“變化也非常大”,“比如,現在老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老家的變化很多、很大,這讓我很開心。”

說起老家,申章啟有一件事記憶深刻。曾幾何時,大呂村到張寨鎮的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窪不平,孩子們從村裡到鎮裡上學非常不便。而現在,道路早已修復,路面寬敞、整潔,大大方便了村民們外出和孩子上學。“現在農村基本都實現了村村通,交通徹底告別了過去老土路的落後時代,這些都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有時候回老家,我和一些鄉鄰閒聊,他們也都跟我說,現在的生活今非昔比,比如,現在農村地區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都能領到一定的生活補貼,家庭條件差的只要符合條件就能辦低保,醫療條件也越來越好了……”申章啟說,每當聊到這裡,他們的一致想法都是“要感謝黨和國家給了現在的好生活”。

申章啟說,他希望當代的年輕人也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大,城市才會更加文明,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其實都值得你去感恩。”

“現在我去坐公車是免費的,而且公車司機態度很好,上車後沒坐穩之前人家不啟動,車沒停穩人家會提醒不要下車。還有的時候車裡沒有座了,但是很多年輕人都會主動讓座,這都讓我很知足、很感動。”申章啟說。

申章啟老家在莘縣張寨鎮大呂村,如今,他也會常回老家看一看。而說起老家,他感覺“變化也非常大”,“比如,現在老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老家的變化很多、很大,這讓我很開心。”

說起老家,申章啟有一件事記憶深刻。曾幾何時,大呂村到張寨鎮的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窪不平,孩子們從村裡到鎮裡上學非常不便。而現在,道路早已修復,路面寬敞、整潔,大大方便了村民們外出和孩子上學。“現在農村基本都實現了村村通,交通徹底告別了過去老土路的落後時代,這些都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有時候回老家,我和一些鄉鄰閒聊,他們也都跟我說,現在的生活今非昔比,比如,現在農村地區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都能領到一定的生活補貼,家庭條件差的只要符合條件就能辦低保,醫療條件也越來越好了……”申章啟說,每當聊到這裡,他們的一致想法都是“要感謝黨和國家給了現在的好生活”。

申章啟說,他希望當代的年輕人也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大,城市才會更加文明,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