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所喜歡的自助餐居然是源自海盜的進餐方式

其實, 各取所好, 食量由人, 如果說這就是自助餐, 那麼自原始時期以來, 採用這種進餐方式當不是孤例。

龐貝古城一種名叫Thermopolium的餐館遺跡

京城最後一家“金錢豹”自助餐門店關張, 引發不少關注。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作為一種方便合理的進餐形式, “金錢豹”倒了, 自助餐毫髮無傷。

1.海盜慶功宴的盡興之舉

一般認為, 自助餐是北歐維京海盜發明的一種進餐方式。

但也有人爭辯說, 早在西元前的古羅馬時期, 義大利的各個城市就有了類似於自助餐廳的飲食場所。 在龐貝古城一種名叫Thermopolium的餐館遺跡裡, 發現了一系列櫃檯和向下凹入的半圓, 這種凹入的半圓可以嵌入罐子, 罐子用來裝食物或酒水, 食客們就從這些罐子中盛取食物。 這種擺台形式確實和現在的自助餐廳十分相似。

其實, 各取所好, 食量由人, 如果說這就是自助餐, 那麼自原始時期以來,

採用這種進餐方式當不是孤例。

然而, 把自助餐作為一種聚餐形式加以固化, 並流傳下來, 很可能確實是維京海盜們的功勞。

維京人的老家是北歐的挪威、瑞典和丹麥。 他們從西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 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的廣闊疆域。 他們會以龍船(因在這種小船的船頭和船尾雕上龍頭而得稱號)橫渡海洋, 突然做出攻擊然後洗劫。 到了後來, 他們甚至佔領並定居在歐洲的一些重要地區。

據說, 維京海盜們一旦劫掠得手便會大擺宴席慶祝勝利。 海盜們性格粗野、放蕩不羈, 以至於用餐時討厭那些用餐禮節和規矩, 乾脆把美食、飲料放到餐台, 海盜們按需自取, 這樣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暢飲豪吃。

至今, 世界各地仍有許多自助餐廳以“海盜”命名, 原因就在於此。

2.被瑞典人帶上世博會

海盜們這種特殊的就餐形式, 起初被人們視為不文明的現象, 但久而久之, 人們覺得這種方式也有許多好處:對顧客而言, 用餐時不受任何約束, 隨心所欲,

想吃什麼菜就取什麼菜, 想吃多少就取多少;對酒店經營者來說, 由於省去了顧客的桌前服務, 自然就省去了許多人力, 可減少服務生的使用, 降低了人力成本。

於是, 北歐的瑞典人把海盜這種用餐形式傳接下來並加以文明化。

16世紀中期, 自助餐在瑞典初具雛形;18世紀, 自助餐在瑞典迎來高潮, 成為一種在正式的晚餐前、較為隨意的餐飲形式。 這時候的自助餐只提供輕食和飲品, 以便讓提早到達宴會場地的紳士淑女們不那麼尷尬無聊, 這種自助餐還要分設男賓室和女賓室。 隨著鐵路的延伸, 自助餐開始流行於整個歐洲大陸。

起先, 瑞典自助餐提供的所有食物, 必須限於用叉和勺就可以吃的東西, 刀具被嚴格禁止。 當時,

自助餐的飲品包括咖啡、茶、熱巧克力、賓治酒(一種雞尾酒), 食物則包括各種芝士、肉卷、醃制三文魚、三明治等。

在1939年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上, 瑞典為了展示本國最好的食物, 在世博會國際展區搭起檯子, 以自助餐的方式讓參會的人們品嘗瑞典食物。 借助世博會這個大展臺, 自助餐這樣方便、快捷又能一次性品嘗多樣食品的飲食方式, 迅速傳播到全世界。

3.二戰中引入美軍食堂

自助餐的英文是buffet, 這個詞是從法語發源而來, 18世紀時首先出現在法國, 本意是擺放食物的餐台, 它不是一種餐飲形式, 而是一種傢俱。 19世紀後半期, 這個詞在英語國家中流行起來。

據說, 上世紀40年代, 美國拉斯維加斯某賭場的一個主管, 為了給深夜的賭徒們“充電”, 擺出一些簡單的食物供應,結果大受歡迎。從此這種食物品質不高、但可以敞開吃的食堂,成了這家賭場的特色,每人只收1美元,老闆賣飯賠了本卻留住賭客無數,引得其他賭場也紛紛效仿。直到今天,美國自助餐廳最集中的城市仍然是拉斯維加斯,這裡的賭場幾乎都提供自助餐。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自助餐形式被引入美軍後方駐地的軍用食堂,其內容已大大超出酒會的小食範疇,發展成主食、甜品、熱湯等供挑選的就餐形式。戰後,美國風情成為一種消費形式的招徠品,這種美式自助餐隨著一些世界級連鎖五星級酒店向東南亞等地進駐。

4.自助餐形式各國有特色

在華人地區,自助餐的指向比較明確:各種食物,冷熱生熟,擺在餐臺上展出,供食客隨意拿取。但事實上,在世界各地,自助餐的形式和定義五花八門。

有些自助餐廳只允許拿一次,有些則要求將選好的食物稱重量計算價錢。

在不同的國家,自助餐也有各自的特色。

俄羅斯的自助餐廳更像是大食堂,一溜食物擺在餐臺上,客人端著盤子,沿著餐台走一圈,喜歡吃的就夾到盤子裡,選好之後在結帳處稱重。

日本的自助餐廳在中國也很流行,我們喜歡叫“回轉壽司”。不同價格的壽司裝在不同顏色的碟子裡面,食客坐在座位上,面前的傳送帶不停轉動,想吃哪個就從傳送帶上拿下來,最後按照盤子的數量與顏色算價錢。

巴西的自助餐廳其實是有服務員的,服務員舉著後廚烤好的碩大的烤肉串在餐廳裡到處走,如果你想吃,就叫他過來往你的盤子裡切肉。

蒙古的自助餐是自己在餐台前選好各種切成薄片的生肉,然後叫餐廳廚師在炙熱的烤盤上把生肉烤熟。

5.上世紀80年代中國普及

隨著西餐傳到中國以後,自助餐的就餐方式也被帶到我國。這種就餐方式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外國人在中國開的大飯店裡;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新興的合資賓館、酒店將自助餐推廣到我國大眾化餐飲市場。自助餐以其形式多樣、菜式豐富、營養全面、價格低廉、用餐簡便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受青年、兒童的青睞。

一般而言,自助餐所供應的菜肴大致包括冷菜、湯、熱菜、點心、甜品、水果以及酒水等幾大類型。常上的冷菜有沙拉、香腸、火腿、牛肉、豬舌、蝦松、魚籽、鴨蛋等;常上的湯類有紅菜湯、牛尾湯、玉黍湯、酸辣湯、三鮮湯等;常上的熱菜有炸雞、炸魚、烤肉、燒肉、燒魚、土豆片等;常上的點心有麵包、菜包、熱狗、蛋糕、曲奇餅、三明治、漢堡包、比薩餅等;常上的甜品有布丁、果排、霜淇淋等;常上的水果有香蕉、鳳梨、西瓜、木瓜、柑橘、櫻桃、葡萄、蘋果等;常上的酒水則有牛奶、咖啡、紅茶、可樂、果汁、礦泉水、雞尾酒等。

擺出一些簡單的食物供應,結果大受歡迎。從此這種食物品質不高、但可以敞開吃的食堂,成了這家賭場的特色,每人只收1美元,老闆賣飯賠了本卻留住賭客無數,引得其他賭場也紛紛效仿。直到今天,美國自助餐廳最集中的城市仍然是拉斯維加斯,這裡的賭場幾乎都提供自助餐。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自助餐形式被引入美軍後方駐地的軍用食堂,其內容已大大超出酒會的小食範疇,發展成主食、甜品、熱湯等供挑選的就餐形式。戰後,美國風情成為一種消費形式的招徠品,這種美式自助餐隨著一些世界級連鎖五星級酒店向東南亞等地進駐。

4.自助餐形式各國有特色

在華人地區,自助餐的指向比較明確:各種食物,冷熱生熟,擺在餐臺上展出,供食客隨意拿取。但事實上,在世界各地,自助餐的形式和定義五花八門。

有些自助餐廳只允許拿一次,有些則要求將選好的食物稱重量計算價錢。

在不同的國家,自助餐也有各自的特色。

俄羅斯的自助餐廳更像是大食堂,一溜食物擺在餐臺上,客人端著盤子,沿著餐台走一圈,喜歡吃的就夾到盤子裡,選好之後在結帳處稱重。

日本的自助餐廳在中國也很流行,我們喜歡叫“回轉壽司”。不同價格的壽司裝在不同顏色的碟子裡面,食客坐在座位上,面前的傳送帶不停轉動,想吃哪個就從傳送帶上拿下來,最後按照盤子的數量與顏色算價錢。

巴西的自助餐廳其實是有服務員的,服務員舉著後廚烤好的碩大的烤肉串在餐廳裡到處走,如果你想吃,就叫他過來往你的盤子裡切肉。

蒙古的自助餐是自己在餐台前選好各種切成薄片的生肉,然後叫餐廳廚師在炙熱的烤盤上把生肉烤熟。

5.上世紀80年代中國普及

隨著西餐傳到中國以後,自助餐的就餐方式也被帶到我國。這種就餐方式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外國人在中國開的大飯店裡;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新興的合資賓館、酒店將自助餐推廣到我國大眾化餐飲市場。自助餐以其形式多樣、菜式豐富、營養全面、價格低廉、用餐簡便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受青年、兒童的青睞。

一般而言,自助餐所供應的菜肴大致包括冷菜、湯、熱菜、點心、甜品、水果以及酒水等幾大類型。常上的冷菜有沙拉、香腸、火腿、牛肉、豬舌、蝦松、魚籽、鴨蛋等;常上的湯類有紅菜湯、牛尾湯、玉黍湯、酸辣湯、三鮮湯等;常上的熱菜有炸雞、炸魚、烤肉、燒肉、燒魚、土豆片等;常上的點心有麵包、菜包、熱狗、蛋糕、曲奇餅、三明治、漢堡包、比薩餅等;常上的甜品有布丁、果排、霜淇淋等;常上的水果有香蕉、鳳梨、西瓜、木瓜、柑橘、櫻桃、葡萄、蘋果等;常上的酒水則有牛奶、咖啡、紅茶、可樂、果汁、礦泉水、雞尾酒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