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發證券——農業供給側改革專題之二:現代育種技術與土地流轉

農業生產面臨結構失衡、高成本困境,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在於提升效率

我國當前農業生產中的結構失衡、效率低下、成本攀高問題愈發突出,直接造成糧價逐步市場化的條件下國內農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因此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在於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主要途徑有兩種:一是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其具體手段在於大力發輾轉基因等現代育種技術;二是促進規模化生產,其具體手段在於加快土地改革、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手段之一:現代育種技術應用推廣

轉基因技術作為分子育種技術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等多重優勢。 據統計測算,與非轉作物相比,轉基因作物的農藥施用量降低37%,作物產量提高22%,帶來農民利潤增加68%。 但另一方面,專利技術、食物與環境安全和監管問題也成為推廣道路上的阻礙。 目前,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過1.8億畝,其中大豆和棉花的滲透率均超過70%,國內轉基因棉商業化推廣已經實現。 我們認為,頂層設計正逐步明晰,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推廣路線,未來玉米有望首先實現轉基因商業化,參考國外的滲透率,測算國內轉基因玉米種子市場空間超過160億元。

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手段之二:土地流轉促進生產成本降低

長期以來我國土地小而散、流轉成本高等問題造成了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率不高、生產效率低和難以實現規模效應。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率為61%,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糧食生產總成本是美國的2倍左右。 隨著土地改革的逐步深化,土地確權和三權分置政策的實施,為大規模土地流轉創造了條件。 有利於降低流轉成本、優化土地配置、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 到2015年全國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已經超過30%,其中江蘇最高達到60%。 主要流向農戶和專業合作社,為農業生產注入活力,也為發展農業現代化提供了良好基礎。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種業公司憑藉自身在育種研發上的技術優勢和傳統優質品種的儲備,未來有望受益于包括轉基因在內的現代育種技術的推廣,建議重點關注登海種業、隆平高科;土地公司受益於土地改革帶來的價值提升,建議重點關注北大荒、亞盛集團、海南橡膠。

風險提示

政策風險,新品研發不達預期風險,糧食價格波動風險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