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工作時心不在焉怎麼破

協作譯者:清軒

原文地址:http://source.yeeyan.org/view/890012_faa

在理想的世界裡, 我們的工作生活充分滿足、充滿意義並且內在激勵。 但如果不是呢?如果你被困在工作或你曾經熱愛的事業中, 而心已不在了呢?

有比你認為的更多的人符合這種情況。 根據2017年的一項蓋洛普調查, 美國只有三分之一的員工覺得自己投入工作之中, 也就是說, 三名員工中只有一名對於工作有高度的主動性、奉獻精神、熱情和生產力。 大多數員工對工作不滿意。

說實話, 這種不適感的產生可能有很多原因。 可能是覺得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樣的事情。 可能是質疑所從事工作的最終意義。

可能是覺得受到過度管理或公司領導不瞭解或不關心個人的學習和成長。 又或者, 從職業的最初開始, 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改變了激情和生活中的偏好。

我總會看到和聽到職業倦怠的例子——在我給公司的人員做培訓指導的過程中, 在公司會談後的討論中, 以及與家人朋友的交談中。 雖然, 我們中的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傾向於逆來順受, 但目前的科學研究有提出一些反思或重新展望平凡職業存在意義的方法。

評估你從工作中想要什麼——在你生命的這一刻。 不是每個人都想擁有事業上的高成就。 事實上, 根據耶魯教授Amy Wrzesniewski的研究, 人往往分為三類:有些把他們的工作當做一種職業;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只是一份工作;還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呼喚。

正是這第三類人, 也許並不奇怪, 他們表現出更高的績效和對工作更大的滿足感。 對你來說, 關鍵是要確定你現在在乎什麼——是什麼驅使你、你熱愛什麼、什麼真正激勵你——然後從那裡開始。 20多歲的時候驅動職業生涯的因素很可能不再有吸引力。 不要強迫40歲、50歲或60歲時擁有20歲的雄心壯志。 即使找不到你內心的呼喚, 至少會增加找到一份有意義工作經驗的機會。

看看工作是否有“可塑”的部分。 關於工作塑造已有相當多的研究, 就是調整工作的某些方面以獲得更大的意義和滿意度。 通過組織行為學者Justin Berg、Jane Dutton和Amy Wrzesniewski的研究表明, 在用個人感覺有意義的方式進行工作設計時,

人們可以非常富有想像力和高效。

例如, 如果你喜歡分析, 而不是銷售, 你能在這個方向上調整你的職責嗎?如果你喜歡和別人交流但感到孤獨, 你能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嗎?Wrzesniewski的研究中來自Berg, Dutton的一個參與者, 重新設計了她的行銷工作, 包括活動策劃, 即使本來不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原因很簡單:她喜歡而且擅長, 並且通過這樣做, 她可以同時增加公司的價值和個人經驗。

或者, 考慮這項活動:想像你是一個職業建築師, 搭建一個工作職責的“之前”和“今後”的框架, 用“之前”代表著平淡的現狀和“今後”代表未來的可能性。 你能做出什麼新奇的調整來重新設計你的工作, 即使是微調?有時候, 即使是最小的調整也會給工作體驗帶來質的改變。

在工作之外點燃激情。 可能是一個告訴自己沒有時間繼續的潛在愛好, 或是一個與工作或事業無關的個人專案, 或是一項“副業”, 你可以小範圍內嘗試創新或創業的想法。 在工作之外有一個發洩激情的途徑, 以平衡每天朝九晚五工作的單調。 這些鼓舞人心的努力甚至可以給工作產生正溢出效應, 給你能量和靈感來塑造你的工作或重新投入到你真正喜歡的部分工作中去。

如果所有這些都失敗了, 做一個改變。 考慮改變職業, 就像考慮換房子一樣。 最初買房子時, 有一定的要求。 但自那以來, 重點可能會改變或者已不再需要它。 那是搬家、裝修還是保持原樣?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看待工作和事業。 偏好和需求發生變化了嗎?能調整或“翻新”工作嗎?或需要繼續前行嗎?

當然, 如果選擇改變職業生涯, 跳進去之前要仔細考慮清楚、做好準備。 與可能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建立聯繫, 打理好個人的財務狀況, 在改變之前測試一下新職業(也許是在週末或晚上)。 突然變化的一切會讓人感到畏縮, 但如果在工作中真的感到極度不安, 考慮一下這個選項是很重要的。

然而, 最重要的是,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興趣在工作中逐漸衰退, 不要失去希望。 可以想辦法再次點燃激情, 或者至少做些小小的改變, 這樣你就不會感到絕望了。 當你踏上職業更新之路時, 你可能會對自己的彈性和足智多謀感到驚訝。

Andy Molinsky是Brandeis謝爾曼國際工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 他即將出版的新書《到達:一個幫助你走出舒適區,迎接挑戰,建立信心的新策略》將於2017年1月由“企鵝蘭登書屋”出版。更多資訊請訪問andymolinsky.com或是在推特上@ andymolinsky。

他即將出版的新書《到達:一個幫助你走出舒適區,迎接挑戰,建立信心的新策略》將於2017年1月由“企鵝蘭登書屋”出版。更多資訊請訪問andymolinsky.com或是在推特上@ andymolinsky。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