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汪兆騫做客「日講」 講述胡適眼中的辜鴻銘

汪兆騫生於1941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 原《當代》副主編兼《文學故事報》主編, 中國作協會員。 著有《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往事流光》、《記憶飄逝》、《紫塞煙雲》、《張騫》等多部作品。 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 知名度最廣的當屬《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這本書, 這是第一部關於民國清流、一代大師們的長篇集體傳記和史詩力作。

民國期間, 中國呈現了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相比肩的思想最活躍、文化最燦爛的局面。 魯迅、胡適、周作人、蔡元培、辜鴻銘、老舍、徐志摩、沈從文等都屬於那個年代的文學大師,

這些特立獨行的大師在思想、學術、政見、工作和生活各個層面, 互相交流、碰撞, 從而產生了眾多優秀的具有研究價值的文學作品。 本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誕生的, 汪兆騫在《民國清流》中用生動寫實的語言刻畫了大師們超凡的人格魅力和才華橫溢, 客觀而又真實的講述了這些偉大的前輩們那或崇高或不羈的思想和個性, 為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輝煌的民國文化巨星畫卷。

近日, 汪兆騫老師做客「日講」, 在節目中為觀眾講述了民國期間一代文學怪傑辜鴻銘的故事。 據悉, 「日講」是以知識分享為主的短視頻節目, 節目邀請各領域文藝學人及各行業的精英, 系統化、結構化的分享知識和觀點, 以真實有趣的方式為滿足當下使用者的閱讀需求。

「日講」節目以每天一則的節奏, 發佈原創知識分享視頻。

在「日講」主辦的節目中, 汪兆騫先生用娓娓道來的方式為使用者講述了民國文學大師辜鴻銘的歷史故事。 深刻闡述了辜鴻銘的人物性格和文學才華, 如民國期間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 辜鴻銘用純正的倫敦語和法語替中國人維護, 也講述了辜鴻銘個性中帶有部分高傲和荒唐的地方, 如他回國後, 袁世凱想收買他, 請他去參加一個參議會, 他去了拿了300大洋根本沒開會揚長而去, 到煙花柳巷, 到了北京八大胡同, 見到妓女每人給一塊大洋, 直到這300大洋全都給妓女之後, 唱著馬賽曲, 離開了煙花柳巷。 這樣的膽識和魄力並非一般人所能擁有。

但就是這樣一位既懂得西學又懂得國學的大師也曾經一度被人誤解過, 其中就有胡適, 他對辜鴻銘的辮子一直持有偏見, 而且也誤認為辜鴻銘好取悅於別人。 在早年去北京大學上課, 學生們也因為他的辮子問題而嘲笑他。 但不管怎樣的誤解, 他依然不媚洋並不媚外, 還堅守中國文化。 整個節目嚴肅而又有趣, 有最真實嚴肅的歷史, 也有令人拍手稱快的典故, 目前, 該節目已經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

負責人還講到, 《日講》不僅是知識分享領域的“清流”, 更是以一種匠心精神和專業態度來輸出內容的一檔節目。 並且節目以“學問之道每日進講”為宗旨, 在各個領域為用戶帶來最有價值的知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