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張玉虎與周小紅:核子物理界的“伯牙”與“子期”

在近代物理所, 有這樣兩位老師, 都是“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一位元是近代物理所實驗物理中心主任, 一位元是所長助理。 兩位元年齡相仿、資歷相當、研究內容又相近的人, 居然自覺自願地在同一間辦公室裡一起工作了20年。

當筆者走進張玉虎和周小紅的辦公室, 看到兩張並排擺放的辦公桌和兩位對面而坐的老師, 他們一邊吸煙一邊忙碌著各自的工作……

廿餘載的同室之情

提起這20多年的老交情, 讓張玉虎感慨頗多。 1992年, 近代物理所第一位“洋博士”張玉虎學成回國, 在國外主攻核反應的他回來後想研究核結構。

陌生的地方, 新的研究方向讓張玉虎的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難。 此時, 他得到了同事周小紅的諸多幫助。 不會算的程式、不會解的方程, 周小紅都全心全意地幫助他, 這給張玉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奠定了二人長久交情的基礎。

至於二人為何長期堅持在同一間辦公室, 相似的研究方向確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周、張二人看來, 經常切磋交流是一件讓雙方都能受益的事。 兩人年輕的時候資歷不夠, 但即使後來有了獨享一間辦公室的資格, 也捨不得這種互相作伴的情誼, 時間久了, 交情也越來越深。 幽默的周小紅還說出了幾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理由:首先, 人都是有惰性的, 獨處的時候, 他自己也可能像年輕學生一樣一整天刷網頁打遊戲,

所以與人共處, 可以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一個人在一間屋子的話, 發生火災等危險情況, 不利於逃生。 此外, 二人共室還可以幫助所裡節省資源和空間。 所以不論怎麼看, 兩人坐在一間辦公室裡都是美事一樁。

在學術圈, 同等資歷和年紀, 且研究方向又一致的學者中, 很少有這樣交情深厚的, 連他二人都自稱是“核子物理口的奇葩”。 自古學者都自視清高, 文人又常相輕, 但是在周、張二人的身上, 卻有著俞伯牙與鐘子期的身影。

交情背後的君子氣度

合作讓雙方受益, 這是周、張20多年來最深刻的體會。 固然二人相似的背景和生活經歷造就了相似的觀念, 但是交情背後除了三觀一致,

最重要的是二人的君子氣度。 正如他們樸素的話語:“我們總是互相幫襯。 ”

在張玉虎看來, 中國的科研水準跟國外相比, 還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科研工作者更應該互相幫助、更加努力。 如果彼此相輕或者互相提防, 這是我們沒本事的表現, 也是我們國家的悲哀。 所以一定要合作, 他們兩個“臭皮匠”在一起, 總比一個人閉門造車要強。 周、張二人雖然研究方向一致, 但現在也都是各自的學科帶頭人, 各有各的課題組和學生, 做著相近但不同的工作。

“他的學生就是我的學生, 我的學生就是他的學生。 我們一起互相幫助, 從不說你的我的。 ”周小紅如是說。 學生有問題, 遇見誰就是誰幫著解決, 誰這方面強就是誰來指導。 張玉虎附和道:“他的科研經費我可以用,

我的他也可以用, 反正都是國家的科研經費。 ”有時他們會合在一起買實驗設備, 既能一起用, 也節省了國家資源, 豈不兩全其美。

不過, 一山不容二虎, 能在一個領域內做到如此程度, 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周、張二人看來, 這也不是沒有訣竅的。

首先, 科研方面, 兩人雖然方向一致, 但是課題各有側重, 所以也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競爭和摩擦。 這樣做工作的時候, 可以有主次之分地通力合作。 周小紅謙虛地說:“我們做的工作, 並沒有多了不起, 都是當今科技大潮中的一粒沙子, 就算我不做他不做, 別人也會做。 我並不把自己研究的東西看得有多了不起, 所以不覺得有什麼值得被剽竊的。 況且同一個方向下,

可研究的點非常多, 完全可以避免衝突。

其次, 科研之外的事情, 他們都放到桌面公開來談, 有什麼問題一起解決, 從不私下做決定, 絕對保證透明化。 這樣一來, 便免去了複雜的人際關係, 也少有抱怨和不滿的情況發生, 省去了很多麻煩。 例如, 當負責採購昂貴設備的時候, 他們總是好幾個人一起去, 也從來不跟商家吃飯, 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明面上。

周、張二人從30多歲開始帶學生, 就一直都有要給後輩做榜樣的自我約束力量。 正如二人所言, 他們覺得國家對他們的待遇很好, 能讓他們體面的生活,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所以他們對生活非常知足, 也明白要對得起國家。

年輕人要眼界寬、要求低

張玉虎原創繪製的核素圖譜是近代物理所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 細節考究又精緻。在近代物理所人的眼中,張玉虎要比很多研究生都刻苦。但是他自己卻不以為然:“刻苦工作只是我的表像,對我而言,在辦公桌坐著工作的感覺和游戲迷打遊戲是一樣的,特別開心,一點都不覺得是負擔。”

但是他也知道,對現在的研究生而言,能達到這個境界太難了。入所教育的時候,所裡總讓張玉虎給學生上課,他給學生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讓同學們先把自己的興趣扔掉。因為他知道,太少有人能從事跟自己的興趣相符合的工作。對這一點,周小紅的觀點是幹一行愛一行,他覺得興趣是靠自己培養起來的,如果一個學生對本專業沒興趣,換了另一個專業,往往也很難產生興趣。

在他們看來,現在大學生的很多苦惱,都是因為對生活期望值太高。很多學生剛畢業,想的不是自己步入社會後能對社會作出什麼貢獻,而是總想買房買車,盯著自己的物質欲望是否得到滿足。這種索取和貢獻的不對等,歸根結底是因為眼界太窄了。周小紅說:“只要是985、211院校畢業的學生,在任何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幹,5年、10年後肯定會作出一點成績來的。”

生活中大多都是平凡人,而對平凡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眼界要寬,心態要好。這個要求看似很低,但其實做到的人卻極少。所以張玉虎對畢業生有三個層次的要求:第一,先找到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在社會上立足;第二,幹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存在感和滿足感,得到自我的提升;第三,在做事的過程中發現樂趣,享受生活,讓工作與興趣渾然一體,這是最高境界。各行各業道理都是如此。

在張玉虎看來,他自己就是一塊做科研的料兒,他享受工作和生活,這種狀態令他感到幸福。而周小紅愛崗敬業,做人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也為這樣的自己感到驕傲。但是能在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中收穫這樣的人生知音,應該也是他們除了科研之外另一件幸福的事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資訊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細節考究又精緻。在近代物理所人的眼中,張玉虎要比很多研究生都刻苦。但是他自己卻不以為然:“刻苦工作只是我的表像,對我而言,在辦公桌坐著工作的感覺和游戲迷打遊戲是一樣的,特別開心,一點都不覺得是負擔。”

但是他也知道,對現在的研究生而言,能達到這個境界太難了。入所教育的時候,所裡總讓張玉虎給學生上課,他給學生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讓同學們先把自己的興趣扔掉。因為他知道,太少有人能從事跟自己的興趣相符合的工作。對這一點,周小紅的觀點是幹一行愛一行,他覺得興趣是靠自己培養起來的,如果一個學生對本專業沒興趣,換了另一個專業,往往也很難產生興趣。

在他們看來,現在大學生的很多苦惱,都是因為對生活期望值太高。很多學生剛畢業,想的不是自己步入社會後能對社會作出什麼貢獻,而是總想買房買車,盯著自己的物質欲望是否得到滿足。這種索取和貢獻的不對等,歸根結底是因為眼界太窄了。周小紅說:“只要是985、211院校畢業的學生,在任何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幹,5年、10年後肯定會作出一點成績來的。”

生活中大多都是平凡人,而對平凡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眼界要寬,心態要好。這個要求看似很低,但其實做到的人卻極少。所以張玉虎對畢業生有三個層次的要求:第一,先找到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在社會上立足;第二,幹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存在感和滿足感,得到自我的提升;第三,在做事的過程中發現樂趣,享受生活,讓工作與興趣渾然一體,這是最高境界。各行各業道理都是如此。

在張玉虎看來,他自己就是一塊做科研的料兒,他享受工作和生活,這種狀態令他感到幸福。而周小紅愛崗敬業,做人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也為這樣的自己感到驕傲。但是能在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中收穫這樣的人生知音,應該也是他們除了科研之外另一件幸福的事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資訊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