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格力更“硬”,美的更“軟”

格力的關注焦點是自動化設備本身的應用和製造, 美的則更關注如何用資料、資訊來打通產業鏈

《財經》記者 韓舒淋/文 馬克/編輯

3月4日, 格力在北京舉辦智慧裝備高峰論壇, 首次發佈了其研發的機器人產品。 3月8日, 美的在上海舉辦“智啟未來”戰略發佈會, 介紹其在智慧家居、智慧製造的佈局策略。

這兩家中國最大的家電巨頭同時佈局機器人、智慧製造產業, 是國內製造業升級轉型的一個縮影。 兩家公司都既把智慧裝備作為提升自身製造能力的工具, 又把智慧製造作為一個新的市場, 要出售機器人和解決方案。 但在實現路徑上, 兩家的思路和做法大不相同。

對內, 兩家公司都把機器人作為提升製造能力的手段, 通過機器換人, 提高自動化率, 降低成本, 提高生產品質。 不過, 格力展示的重點是 “黑燈工廠”, 而美的總裁方洪波則多次表示, 智慧製造的本質不是無人工廠。

格力介紹其智慧製造的進展時, 強調通過應用機器人、機床、機械手等自動化設備, 實現對工人的替代, 側重的是生產現場的自動化改造。

美的總裁方洪波的表述是, 智慧製造的本質是基於資料的所有業務的連結。 相比格力, 資料、資訊這樣的關鍵字在美的闡述智慧製造時出現的頻率要高得多, 是比自動化設備更重要的概念。

3月8日的發佈會上, 美的空調事業部有關高管介紹了其智慧工廠的內容:1998年開始上線ERP、集團層面整合上線“632”資訊系統, 終端設備的資料獲取給中控中心提供決策依據, 生產人員通過智慧手機監控調節生產, 通過物聯網、資訊化技術連接人、設備和終端, 這些是美的在智慧製造方面重點傳達的理念。

兩家企業的上述思路差異, 使其對外的機器人產品也有所不同。

2012年前後, 安川、ABB的機器人就開始進入格力的製造工廠, 在意識到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之後, 格力決定自主研發, 自己生產機器人。 這一決策延續了其“掌握核心科技”的企業文化基因, 格力希望將之前攻克空調核心部件壓縮機的經驗複製到工業產品領域。 近兩年, 除了機器人, 格力還在研發數控機床、模具, 佈局非標系統集成業務。 具體到機器人, 格力表示三大核心零部件:電機伺服系統、減速器及控制系統, 格力都在進行自研。 減速器是三大核心零部件中難度最大的領域, 基本被日本企業壟斷。

美的則通過收購來迅速擴充實力,

出手庫卡, 拿下以色列運動控制供應商高創, 結合已有的威靈電機, 在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版圖上, 美的掌握了電機、伺服驅動和控制系統, 僅剩減速器還需外購。

收購庫卡、高創是為了進入機器人市場, 但美的意圖不止於產品本身。 出席美的發佈會的庫卡CEO介紹說, 過去七年, 庫卡軟體人員從之前的一半增長到三分之二, 未來還將繼續增長。 雲計算、大資料、IT系統將對機器人產業帶來變革。 高創創始人也在強調軟體資料如何提升產品的智慧化水準, 帶來更多利潤和價值, 在顧炎民的表述中, 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是美的新房子的黏合劑。

簡要總結, 格力更“硬”, 美的更“軟”。 格力的關注焦點是自動化設備本身的應用和製造,

美的則更關注如何用資料、資訊來打通產業鏈, 創造更多價值。

中國製造業的特點是量大、面廣、需求複雜而多樣, 工信部將全球製造業分為四個梯隊, 中國處在第三梯隊, 與一、二梯隊的差距是多方面的。 格力下功夫解決的核心零部件的供應能力無疑是中國製造業的短板之一, 而美的關注的資訊技術對製造業的改造則是GE、西門子等全球製造業領導者近年來的重點。

美的和格力正在做的功課, 都是國內製造業需要補課的領域。 兩家企業的戰略不同, 路徑選擇不同, 在現階段難言孰優孰劣, 但只要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就“不管白貓黑貓, 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本文首刊於2017年3月20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