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匯發展年收入超500億 新發動機未就位

如果只看營業收入的增幅, 雙匯發展(000895.SZ)(下稱“雙匯”)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2011年瘦肉精事件曝光, 這家公司幾乎關門;5年時間過去, 它不但解決了生存問題, 收入還增加了100多億, 最新年報顯示, 2016年雙匯營業收入518億元。

雙匯的發展慣性還在持續, 而驅動業績持續增長的新發動機並沒有如預期順利。

推廣史密斯菲爾德品牌的美式肉製品, 是雙匯2016年的一件大事。 這家公司的發展歷史上, 有幾個關鍵節點:火腿腸一戰中將春都等斬于馬下, 在高溫肉製品領域揚威立萬;大多數人還沒反應過來時, 在國內猛推冷鮮肉,

改變國人豬肉現殺現吃的習慣。

美式肉製品被雙匯創始人萬隆寄予厚望。 歐美影視劇裡, 早餐麵包夾火腿、培根或者香腸的場景, 也將成為中國新興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 雙匯打的就是這個算盤, 因此在去年雙匯猛推史密斯菲爾德的美式肉製品。

結果差強人意。 2016年, 雙匯肉製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26億元, 營業收入同比下降0.27%;實現銷量約161萬噸, 同比僅增長1.45%。

肉製品按照運輸、儲藏的溫度, 分為低溫和高溫產品, 雙匯賴以起家的火腿腸是高溫肉製品, 高溫產品在國內市場已經推廣幾十年, 面臨產品審美疲勞。 去年雙匯高溫產品的收入同比下滑1.47%。

美式肉製品是低溫產品, 低溫產品也是雙匯希望重點推進的業務, 扮演著雙匯發展新發動機的角色。 2016年, 雙匯低溫產品營業收入85億元, 同比僅增長1.76%。

雙匯去年大張旗鼓提出:“力推美式產品和西式產品。 鄭州雙匯美式工廠和上海雙匯西式工廠等的竣工投產, 為轉型升級奠定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接下來, 通過成立專職團隊, 加快產品進店,

做好市場培育, 加強行銷和促銷活動等措施, 全力以赴推廣美式產品。 ”

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 中國人的早餐生活習慣很難朝夕之間輕易改變, 與歐美不同, 中國家庭的夫妻雙方即便有了孩子, 大多數還得上班, 要像國外全職太太花大量時間準備早餐, 具備這樣條件的並不多。 反映到財報上, 就是雙匯的這塊業務幾乎沒有增長。

雙匯的新發動機一時半會不能就位, 老發動機的天花板越來越明顯, 不過雙匯的運氣不錯。

2013年, 雙匯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 萬隆的這一步為雙匯換發動機提供了巨大的緩衝空間。

去年, 國內豬肉價格高漲, 中國平均生豬價格為每千克人民幣18.6元(約2.8美元), 較去年大幅上升22.1%。 上游生豬價格暴漲,

對下游的肉類企業是一場災難, 火腿腸這一類的產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消費需求本來就有萎縮的跡象, 而且市場競爭激烈, 誰也不敢輕易提價。

用高價的豬肉生產肉製品, 搞不好是生產的越多, 虧損得越多。 雙匯從美國進口豬肉, 替代國產, 為壓力本來就大的肉製品業務起到了江湖救急的作用。

美國的生豬價格及豬肉價格受其本地及出口市場的供需所影響, 去年美國整體的動物蛋白產量上升, 其中豬肉、雞肉及牛肉產量分別增加1.8%、1.6%及6.4%。 肉類產量的增加對生豬價格造成壓力。 2016年, 美國平均生豬價格為每千克1.1美元, 較2015年下降7.6%。

美國豬肉每千克1.1美元的價格, 不到中國豬肉每千克2.8美元的一半, 雙匯因此大量進口,

去年從關聯公司羅特克斯採購的進口豬肉金額達到42億元, 與2015年相比, 金額增加一倍以上, 降低了雙匯肉製品生產的成本, 沒有讓雙匯這一塊的業務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老的高溫肉製品業務, 有海外市場支持, 雙匯有希望保住存量, 而且冷鮮肉業務這幾年發展勢頭不錯, 老發動機撐一段時間問題不大, 但是時間能撐多久不好說。

雙匯寄予厚望的新發動機, 除了美式肉製品, 還有金融業務。

2016年, 雙匯財務公司正式運作, 雙匯目標是推動實業與金融的融合, 向實業、金融雙輪驅動的經營模式轉變, 打造更有競爭力的肉類產業鏈。

實際表現來看, 雙匯搞金融要賺錢也不是那麼水到渠成。 去年, 雙彙集團財務公司僅獲得255萬元的淨利潤。 這一點利潤,對於500億的雙匯來說,還是太少太少。

這一點利潤,對於500億的雙匯來說,還是太少太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