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懟的就是你,還別不服氣——虎鯨這會攤上事兒了!

座頭鯨是一種徜徉于廣袤海洋中的龐然大物, 成年個體體長可達十數米, 體重接近三十噸。 像須鯨科的很多成員一樣, 它們也主要以磷蝦等小型甲殼生物為食。

看到這些特徵, 你可能會猜想座頭鯨大概如與世無爭的寬厚長者一般, 是個在海中自由遊蕩, 安享歲月流逝的角色。 然而, 許多案例卻表明, 座頭鯨是一種喜歡“挺身而出”的動物——它們似乎尤其喜歡在虎鯨捕獵時對它們的獵物“拔刀相助”, 驅趕虎鯨, 營救被捕獵的動物。

座頭鯨和虎鯨之間有著怎樣的恩怨情仇, 為什麼這樣要找虎鯨的麻煩?

與座頭鯨不同, 虎鯨是一類兇悍的肉食動物, 它們常常結伴而行, 如群狼般突襲獵物。 這些獵手大致可分為兩類, 其中一類主要捕食魚類, 而另一種則主要捕食海洋哺乳動物——比如海豹等哺乳動物, 甚至是未成年的大型鯨類。 皮特曼和他的同事們對有記載的115起虎鯨-座頭鯨衝突事件進行了詳細的統計,

這些事件發生在1951—2012年間, 由遍佈世界各地的至少54名記錄者提供, 其中既包括專業的研究者, 也有業餘的愛好者。

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

他們發現, 在所有的座頭鯨干預案例中, 95%的虎鯨的攻擊對象都是哺乳動物。 令人驚訝的是, 大多數衝突(57%)卻是由座頭鯨主動發起的。 它們甚至會從幾千米外趕過來干擾虎鯨的捕食, 而且無論虎鯨的獵物是什麼——事實上, 當座頭鯨去干預捕獵的虎鯨時, 只有11%的狀況是虎鯨在追捕其他座頭鯨, 而89%的狀況是虎鯨們正在追殺海豹、海獅、翻車魨、灰鯨幼崽等其他動物。

值得一提的是, 一隻雄性座頭鯨曾在1988年被拍攝到參與營救一隻北海獅(Eumetopias jubatus), 而在2003年, 它又與虎鯨勇敢鬥爭, 解救了另一隻北海獅, 並被圍觀群眾再一次拍到。 研究者們仔細比對了兩張照片, 確認了這只座頭鯨15年如一日的英勇行為——或許北海獅應該為它頒發“匡扶正義”的錦旗,

以表彰它對北海獅深沉的博愛。

座頭鯨:我並不是針對誰

種種跡象表明, 座頭鯨們或許是依賴敏銳的聽覺去發現虎鯨的捕食行為, 再前往干預的。 在北太平洋區域活動、以海洋哺乳動物為食的虎鯨們在追蹤獵物時往往是非常安靜的, 這可能就是因為它們的獵物都聽覺靈敏;而一旦鎖定目標、開始攻擊時, 虎鯨們則開始大呼小叫, 這或許是它們之間的交流手段。

座頭鯨可能就是聽到了虎鯨捕食時的聲音後做出應對——在一個案例中。 座頭鯨甚至從7.8千米遠的地方一路趕來。 看起來, 座頭鯨就是聽到了虎鯨的聲音才前來進行破壞, 而非回應被捕獵者的聲音。 所以,在到達虎鯨捕獵區域前,座頭鯨大概也不知道自己要營救的是什麼動物,也許也並不在乎。

事實上,座頭鯨針對的對象也不僅僅是虎鯨,有人曾觀察到“五隻擬虎鯨正在安安靜靜地分食一條魚,這時一隻座頭鯨突然出現,直接衝鋒到它們的最中央,然後像打保齡球一樣輕鬆把那些擬虎鯨打跑。擬虎鯨們逃跑時還發出尖銳的叫聲。”

座頭鯨之所以如此“敢打敢拼”,或許這是由於它們很清楚虎鯨這樣的捕食者還不是自己的對手。

即使是一隻沒有幫手的座頭鯨,也敢於主動去找10餘隻虎鯨的麻煩,而如果虎鯨偶遇了沒有幼崽在旁的座頭鯨,也幾乎不會採取任何進攻活動。成年座頭鯨擁有長達5米、重達一噸多的巨大胸鰭,而且又極其靈活易於操控,上面還往往附著了一些大而尖銳的藤壺,擊中對手時可以割裂其血肉。

在面對虎鯨時,座頭鯨往往只是胡亂揮舞它們的胸鰭,拍打它們的尾鰭;但虎鯨卻似乎很清楚一旦被擊中的可怕後果,選擇保持距離。因此,成年座頭鯨面對虎鯨時基本上立於不敗之地。


有的放矢還是沒事找事?

可是,座頭鯨這種將捕食者好事攪和黃這種習慣從哪來?研究者還不能給出確切答案。不過,在43%由虎鯨首先挑事兒的衝突中,虎鯨的目標往往都是座頭鯨的幼崽。

座頭鯨幼崽相對弱小,在體型上並不具備對虎鯨的絕對優勢。虎鯨們常常試圖把幼年的座頭鯨和它們的長輩分開而攻擊幼崽,而此時座頭鯨母親則會把幼崽馱在後背和後腦上,托出水面以避開攻擊。如果有不止一隻成年座頭鯨在場,它們有時會把幼崽圍在中央進行保護。

在一次衝突中,觀察者看到15只虎鯨在圍攻三隻座頭鯨中比較幼小的一隻,在激戰開始後一小時左右,另外三隻座頭鯨“快速趕到戰場,並且似乎把虎鯨們趕走了。”這樣的案例,或許提示了為什麼座頭鯨和虎鯨“結下了梁子”。

另一個案例中,一群虎鯨試圖將一隻座頭鯨幼崽與母鯨分開,兩隻雄性座頭鯨中途殺出,用身體阻擋虎鯨靠近母子。但因為兩隻雄性錯誤判斷形勢,急於驅逐虎鯨,而將座頭鯨母子留下,最終幼崽仍被折返的虎鯨淹死。

參加營救行動可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甚至冒著受傷風險的。但座頭鯨顯然樂於此道。對此,皮特曼給出了他的猜測:儘管座頭鯨的小團隊往往是鬆散、不穩定的,但是它們卻有著非常穩定的繁殖區域;幼崽長大之後,對它曾經居留的繁殖地也會保持極大的忠誠。

因此,保護別的座頭鯨的幼崽有利於繁殖海域的維持穩定,為它們的進一步繁殖棲息打下基礎。至於對其他物種的保護,在皮特曼看來,它們或許就是閑得無聊而已。對於座頭鯨來說,反正它們和虎鯨搏鬥也很少受傷,它們也就不介意把種內的互助擴散到物種之間。搞不好完全是找下消遣,鍛煉筋骨,小試身手罷了。

總之,儘管在我們看來座頭鯨這種拔刀相助的作風顯得非常熱血,但這背後,究竟是靜極思動,還是對虎鯨的仇深似海,或是只因為打跑虎鯨的“這個feel倍兒爽”,還要等待海洋生物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才能揭曉答案。

所以,在到達虎鯨捕獵區域前,座頭鯨大概也不知道自己要營救的是什麼動物,也許也並不在乎。

事實上,座頭鯨針對的對象也不僅僅是虎鯨,有人曾觀察到“五隻擬虎鯨正在安安靜靜地分食一條魚,這時一隻座頭鯨突然出現,直接衝鋒到它們的最中央,然後像打保齡球一樣輕鬆把那些擬虎鯨打跑。擬虎鯨們逃跑時還發出尖銳的叫聲。”

座頭鯨之所以如此“敢打敢拼”,或許這是由於它們很清楚虎鯨這樣的捕食者還不是自己的對手。

即使是一隻沒有幫手的座頭鯨,也敢於主動去找10餘隻虎鯨的麻煩,而如果虎鯨偶遇了沒有幼崽在旁的座頭鯨,也幾乎不會採取任何進攻活動。成年座頭鯨擁有長達5米、重達一噸多的巨大胸鰭,而且又極其靈活易於操控,上面還往往附著了一些大而尖銳的藤壺,擊中對手時可以割裂其血肉。

在面對虎鯨時,座頭鯨往往只是胡亂揮舞它們的胸鰭,拍打它們的尾鰭;但虎鯨卻似乎很清楚一旦被擊中的可怕後果,選擇保持距離。因此,成年座頭鯨面對虎鯨時基本上立於不敗之地。


有的放矢還是沒事找事?

可是,座頭鯨這種將捕食者好事攪和黃這種習慣從哪來?研究者還不能給出確切答案。不過,在43%由虎鯨首先挑事兒的衝突中,虎鯨的目標往往都是座頭鯨的幼崽。

座頭鯨幼崽相對弱小,在體型上並不具備對虎鯨的絕對優勢。虎鯨們常常試圖把幼年的座頭鯨和它們的長輩分開而攻擊幼崽,而此時座頭鯨母親則會把幼崽馱在後背和後腦上,托出水面以避開攻擊。如果有不止一隻成年座頭鯨在場,它們有時會把幼崽圍在中央進行保護。

在一次衝突中,觀察者看到15只虎鯨在圍攻三隻座頭鯨中比較幼小的一隻,在激戰開始後一小時左右,另外三隻座頭鯨“快速趕到戰場,並且似乎把虎鯨們趕走了。”這樣的案例,或許提示了為什麼座頭鯨和虎鯨“結下了梁子”。

另一個案例中,一群虎鯨試圖將一隻座頭鯨幼崽與母鯨分開,兩隻雄性座頭鯨中途殺出,用身體阻擋虎鯨靠近母子。但因為兩隻雄性錯誤判斷形勢,急於驅逐虎鯨,而將座頭鯨母子留下,最終幼崽仍被折返的虎鯨淹死。

參加營救行動可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甚至冒著受傷風險的。但座頭鯨顯然樂於此道。對此,皮特曼給出了他的猜測:儘管座頭鯨的小團隊往往是鬆散、不穩定的,但是它們卻有著非常穩定的繁殖區域;幼崽長大之後,對它曾經居留的繁殖地也會保持極大的忠誠。

因此,保護別的座頭鯨的幼崽有利於繁殖海域的維持穩定,為它們的進一步繁殖棲息打下基礎。至於對其他物種的保護,在皮特曼看來,它們或許就是閑得無聊而已。對於座頭鯨來說,反正它們和虎鯨搏鬥也很少受傷,它們也就不介意把種內的互助擴散到物種之間。搞不好完全是找下消遣,鍛煉筋骨,小試身手罷了。

總之,儘管在我們看來座頭鯨這種拔刀相助的作風顯得非常熱血,但這背後,究竟是靜極思動,還是對虎鯨的仇深似海,或是只因為打跑虎鯨的“這個feel倍兒爽”,還要等待海洋生物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才能揭曉答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