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黨旗 洪峰中永遠飄揚的旗幟

紅網古丈分站7月13日訊(通訊員 匡皓)6月30日至7月1日晚12時, 湖南瀘溪縣連續特大暴雨如注, 加之上游過境的沅水江畔洪水漲勢兇猛, 洪峰到達瀘溪縣武溪鎮與浦市鎮堤防水位均124.53米, 最高水位近100年一遇, 洪峰流量達27800立方米每秒, 浦市、武溪兩鎮城區近6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形勢十分嚴峻。

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在抗擊今年特大洪水中, 古丈縣接到州委州政府馬上支援的命令後迅速行動, 勇於擔當, 毫不遲疑, 第一時間組織黨員幹部支援瀘溪抗洪搶險, 並調派物資, 伸出援助之手。 7月1日, 古丈縣組織100多名黨員、幹部、民兵率先第一時間趕到瀘溪縣武溪鎮全力支援抗洪救災,

把排除險情、抗洪救災作為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主戰場, 在抗洪救災一線築起沖不垮的戰鬥堡壘, 在洪峰浪尖高揚起永不褪色的紅色旗幟, 誓奪抗洪救災的勝利。

即刻行動快馬加鞭馳援瀘溪災區

瀘溪縣的災情, 牽動著古丈縣廣大幹部群眾的心。

接到險情報告後, 湘西州委常委、古丈縣委書記楊彥芳, 古丈縣委副書記、縣長鄧曉東緊急會商, 第一時間發出指令——火速趕往瀘溪搶險, 並委派古丈縣人武部政委黃志堅帶隊緊急增援瀘溪。 當時縣武裝部副部長龔建秋正在老家益陽休假, 接到命令後, 毫不猶豫的星夜趕回古丈, 第一時間歸隊,

投入到抗洪搶險的隊伍中來。

一邊派出力量支援搶險, 一邊籌集物資增援。 7月1日, 古丈縣在自身困難的情況下, 古丈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舒展緊急調度, 迅速將調撥的2000斤大米、100床救災棉絮、五十件速食麵及十餘架折疊床等物資運抵災區, 支援瀘溪抗災救災工作。 古丈縣一些社會組織、志願者也相繼進入災區開展相關服務工作, 一些愛心人士紛紛向災區和受災群眾捐贈款物。

一到瀘溪縣, 古丈縣搶險隊伍不顧疲勞, 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 冒著高溫酷暑, 立即投入到抗洪救災工作中。 一組隊伍觀測洪水情況, 緊急疏散轉移群眾;一組隊伍進行警戒值勤, 排成人牆, 維持現場秩序;最後一組隊伍排險救災, 勘測五裡洲大橋實況。

面對災情, 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州長龍曉華、副州長何益群、副州長麻超等黨員領導幹部, 奔赴現場, 一線指揮搶險、轉移災區群眾等, 極大鼓舞了黨員幹部們的士氣。

火速增援為五裡洲大橋排險贏得寶貴時間

6月30日晚上9點30時許, 瀘溪縣五裡洲大橋遭受自沅江上游辰溪縣漂流而下的兩艘挖砂船隻撞擊, 導致大橋欄杆被撞壞兩排, 橋墩不同程度受損。

瀘溪縣五裡洲大橋屬四跨連續石拱橋, 總長200米, 寬4.5米。 兩艘挖砂船隻屬辰溪縣挖砂淘金船隻, 均為400噸位鋼制沙船, 在洪流衝擊下, 船隻順流而下, 撞擊五裡洲大橋, 橫側翻在五裡洲大橋處, 致使大橋欄杆撞壞兩排, 橋墩不同程度受損。 如果五裡洲大橋被撞垮塌, 船隻便會順流而下,

撞垮下游的常吉高速公路橋墩, 導致高速公路中斷通行, 情況十分危急。

在瀘溪縣五裡洲大橋處, 相關部門通過制定排險方案, 四艘衝鋒舟在官兵們手中安裝下水, 實施搶險救援行動。 現場中, 水流十分湍急, 水冒過了大橋橋面, 咆哮的水面上積有大量漂浮物。 而對險情, 搶險隊伍制定了搶險方案, 決定用鋼纜固定挖砂船, 不讓其繼續撞擊大橋。 然而由於洪峰肆虐, 在實施過程中險象環生, 衝鋒舟在水面行駛要冒極大的風險。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衝鋒舟在搶險過程中被水草纏住, 年輕的共產黨員、衝鋒舟操作手張紀舜一馬當先, 一面穩住船支, 一面揮起利斧, 在其他幾名隊員的幫助下, 砍斷了纏住螺旋漿的水草。

然而, 由於水流太急, 所乘坐的衝鋒舟突然發生意外, 隊員羅治富不慎被纖繩彈入水中, 情況十分緊急。 4名隊員奮力相救, 才將羅治富救上衝鋒舟。

回想起當時的狀況, 張紀舜有些後怕, 所幸羅治富被隊友齊心協力所救。 從白天到晚上, 張紀舜與隊友不顧休息, 來來回回二十多趟, 終於將挖砂船穩控住了。

隨後, 在專家的指導下, 與各部門歷經38個小時鏖戰。 7月2日上午11時30分, 隨著一聲悶響, 卡在瀘溪縣武溪鎮五裡洲大橋的一艘大型鐵殼挖沙船被成功灌水沉降;7月3日11時許, 另外一艘采沙船也注水下沉, 最終排除險情。

此時, 參與此次搶險的古丈官兵們終於松了一口氣。

魚水深情 洪水消退幹群及時清淤

洪水中, 先鋒的力量在昂揚。 現場督導檢查防汛抗災工作的州委葉紅專書記,鼓勵大家以實際行動讓鮮紅的黨旗在抗洪搶險第一線迎風飄揚。危急時刻,總有一個個聲音在高喊:我是黨員,讓我先上!這聲音無比洪亮,這身影無比堅定。廣大黨員幹部始終同群眾站在一起、幹在一起,全心投入抗洪救災一線,全力保障人民安全。

“這些黨員幹部真是好樣的。天這麼熱,還堅持幫我們清理泥巴。”現年80歲的瀘溪縣五裡洲村卓幫君老人伸出大拇指誇讚。

7月2日一大早,在武溪鎮老城區廉租房社區可以看到,前一天廉租房一樓的房屋還在浸泡在洪水中,如今洪水已經逐漸在退去,留下了厚厚的一層淤泥。隨著洪水消退的節湊,當地幹群和昨天趕到瀘溪志願的古丈縣應急搶險的黨員幹部齊上陣,手拿掃把、鐵鏟,分成多個小分隊,幫助受災群眾清理淤泥垃圾、重新地面。並調來消防車,對洪水過後的街道、馬路進行清洗,展開災後自救工作。

家住五裡洲廉租房社區的金光全開有一間手機店,都浸泡在洪水中兩天,幸虧手機等貴重物品轉移及時。2號早上,五六名民兵幫他一起清理淤泥,一個小時左右店裡便乾乾淨淨。

幹部群眾積極行動,及時清理洪水過後留下的淤泥,以實際行動踐行“哪裡有險情,黨員幹部抗洪搶險突擊隊就沖到哪裡;哪裡有需要,黨員幹部抗洪搶險突擊隊旗幟就插在哪裡。”

人間大愛 洪水濤濤映丹心

向丁志是古丈縣廣場社區書記、縣民兵營營長。得知瀘溪洪災險情後,他主動請纓,加入到了赴瀘溪抗洪搶險中來。他一面鼓舞士氣,一面現場參與搶險,白天辛苦了一整天後,晚上又主動與8名黨員在五裡洲大堤上值夜,嚴防死守。晚上十點多,瀘溪縣人武部政委楊保軍看到戰士們白天十分勞累,想勸他們進屋休息。向丁志婉言拒絕,斬釘截鐵地道:“洪水不退,我們不休息!”

張祺銘是古丈電視臺一名隨行記者,同時也是一名年輕黨員。“我的工作是用鏡頭記錄一切,是記者,也是戰士。”張祺銘深情地道。

“哪裡災情,我們記者就要衝到哪裡,到一線掌握抗洪救災的第一手資料,到一線挖掘幹部群眾自救互助的感人事蹟,傳遞大災面前團結一心、克服困難的正能量!”7月1日是星期六休息日,張祺銘接到上級的任務後,馬上就整裝出發。當到達瀘溪縣武溪鎮時,張祺銘被眼前的“狼藉”景象怔住了:該鎮五裡洲大橋附近村莊都被積水淹沒,上游側翻在五裡洲大橋處的兩艘挖沙船橫臥在橋中。到達後,張祺銘馬上投入工作,用鏡頭記錄下搶險救災最真實的場景。“新聞記者的職責,就是抵達現場,那也是我的戰場。”

晚上,張祺銘與8名懂水性的民兵睡在河提邊值勤,用無人機攝影勘測河流相關情況。夜晚,兩位民兵隨意間的聊天讓他十分動容,“我們今晚睡在這裡,水要是冒到我們身邊肯定就是漲水了,沒有的話我們就可以安心地睡了。”

7月2日上午8點,民兵伍先誼的姐姐打來電話,告訴他父親臨終前想見他最後一面。在防汛抗洪的緊急時刻,伍先誼忍住悲痛,堅守抗洪第一線。

……

感人的例子數不勝數。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洪澇災害來勢洶洶,古丈縣黨員幹部充分發揮“主心骨”“指揮部”的作用,奔赴在抗洪救災第一線,築起牢不可摧的鋼鐵長城,真正做到了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幹部就是一支標杆、一名普通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風雨為銘,江河作證!在“6•30”特大洪澇面前,古丈黨員幹部以真情和擔當,詮釋了人間大愛。

現場督導檢查防汛抗災工作的州委葉紅專書記,鼓勵大家以實際行動讓鮮紅的黨旗在抗洪搶險第一線迎風飄揚。危急時刻,總有一個個聲音在高喊:我是黨員,讓我先上!這聲音無比洪亮,這身影無比堅定。廣大黨員幹部始終同群眾站在一起、幹在一起,全心投入抗洪救災一線,全力保障人民安全。

“這些黨員幹部真是好樣的。天這麼熱,還堅持幫我們清理泥巴。”現年80歲的瀘溪縣五裡洲村卓幫君老人伸出大拇指誇讚。

7月2日一大早,在武溪鎮老城區廉租房社區可以看到,前一天廉租房一樓的房屋還在浸泡在洪水中,如今洪水已經逐漸在退去,留下了厚厚的一層淤泥。隨著洪水消退的節湊,當地幹群和昨天趕到瀘溪志願的古丈縣應急搶險的黨員幹部齊上陣,手拿掃把、鐵鏟,分成多個小分隊,幫助受災群眾清理淤泥垃圾、重新地面。並調來消防車,對洪水過後的街道、馬路進行清洗,展開災後自救工作。

家住五裡洲廉租房社區的金光全開有一間手機店,都浸泡在洪水中兩天,幸虧手機等貴重物品轉移及時。2號早上,五六名民兵幫他一起清理淤泥,一個小時左右店裡便乾乾淨淨。

幹部群眾積極行動,及時清理洪水過後留下的淤泥,以實際行動踐行“哪裡有險情,黨員幹部抗洪搶險突擊隊就沖到哪裡;哪裡有需要,黨員幹部抗洪搶險突擊隊旗幟就插在哪裡。”

人間大愛 洪水濤濤映丹心

向丁志是古丈縣廣場社區書記、縣民兵營營長。得知瀘溪洪災險情後,他主動請纓,加入到了赴瀘溪抗洪搶險中來。他一面鼓舞士氣,一面現場參與搶險,白天辛苦了一整天後,晚上又主動與8名黨員在五裡洲大堤上值夜,嚴防死守。晚上十點多,瀘溪縣人武部政委楊保軍看到戰士們白天十分勞累,想勸他們進屋休息。向丁志婉言拒絕,斬釘截鐵地道:“洪水不退,我們不休息!”

張祺銘是古丈電視臺一名隨行記者,同時也是一名年輕黨員。“我的工作是用鏡頭記錄一切,是記者,也是戰士。”張祺銘深情地道。

“哪裡災情,我們記者就要衝到哪裡,到一線掌握抗洪救災的第一手資料,到一線挖掘幹部群眾自救互助的感人事蹟,傳遞大災面前團結一心、克服困難的正能量!”7月1日是星期六休息日,張祺銘接到上級的任務後,馬上就整裝出發。當到達瀘溪縣武溪鎮時,張祺銘被眼前的“狼藉”景象怔住了:該鎮五裡洲大橋附近村莊都被積水淹沒,上游側翻在五裡洲大橋處的兩艘挖沙船橫臥在橋中。到達後,張祺銘馬上投入工作,用鏡頭記錄下搶險救災最真實的場景。“新聞記者的職責,就是抵達現場,那也是我的戰場。”

晚上,張祺銘與8名懂水性的民兵睡在河提邊值勤,用無人機攝影勘測河流相關情況。夜晚,兩位民兵隨意間的聊天讓他十分動容,“我們今晚睡在這裡,水要是冒到我們身邊肯定就是漲水了,沒有的話我們就可以安心地睡了。”

7月2日上午8點,民兵伍先誼的姐姐打來電話,告訴他父親臨終前想見他最後一面。在防汛抗洪的緊急時刻,伍先誼忍住悲痛,堅守抗洪第一線。

……

感人的例子數不勝數。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洪澇災害來勢洶洶,古丈縣黨員幹部充分發揮“主心骨”“指揮部”的作用,奔赴在抗洪救災第一線,築起牢不可摧的鋼鐵長城,真正做到了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幹部就是一支標杆、一名普通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風雨為銘,江河作證!在“6•30”特大洪澇面前,古丈黨員幹部以真情和擔當,詮釋了人間大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