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癌症轉移不用害怕,上海科學家研發新技術,精確鎖定前列腺癌轉移灶

作者 孫國根 王懿輝

近日,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葉定偉教授領銜的臨床研究團隊, 依託多學科協作平臺, 創造性地應用金屬元素(鍀99)標記的 “PSMA-SPECT/CT”技術, 可精確檢測前列腺癌轉移灶, 使準確率提高40%以上, 對多臟器原發惡性腫瘤患者, 還可鑒別出轉移灶是源於否前列腺;術前幫助醫生準確判定前列腺癌淋巴結轉移範圍, 從而提高淋巴切除率, 減少不必要的副損傷, 提高患者預後。 這一新技術已被國際該領域權威期刊《亞洲男科學雜誌》(《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以封面文章發表, 獲國際專家認可, 德國慕尼克大學著名前列腺癌專家Tobias Maurer特撰寫述評,

對該研究給予高度評價。

據記者瞭解, PSMA-SPECT/CT技術, 是一種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術, 聯合同機CT掃描圖像融合技術的檢查, 具有顯像品質更佳, 鎖定腫瘤位置更精准的特點。

葉定偉說, 近年來, 前列腺癌發病率顯著上升,

目前國內發病率為6/10萬, 上海地區為27/10萬, 已成為男性發病率增速最快惡性腫瘤之一。 檢測前列腺癌是否發生轉移, 現有影像檢測手段一般應用骨掃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技術, 其指導手術及放射治療價值有限, 亟待更好的影像學檢測技術來定位轉移灶。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葉定偉教授近影 王懿輝攝

前列腺癌轉移灶的及時檢出, 對臨床前列腺癌診療具有極為重要指導意義。 為此, 從2015年10月起, 葉定偉臨床研究團隊開始創新性地嘗試應用“PSMA-SPECT/CT”技術檢測前列腺癌轉移灶。 如68歲的劉先生3年前診斷為前列腺癌, 接受前列腺癌根治術後兩年, 腫瘤指標持續上升。 但常規磁共振、骨掃描沒有發現明顯的轉移病灶。 為明確轉移灶, 去年醫生為其施行“PSMA-SPECT/CT”檢查, 在原來常規檢查未顯示的右髂血管旁, 發現可疑淋巴結轉移, 最終通過精准手術實現病灶切除, 目前患者病情控制穩定。

葉定偉臨床研究團隊通過400多例臨床研究發現, 與傳統影像學檢查比較, PSMA-SPECT/CT診斷敏感性、特異性明顯提高, 尤其對一些體積較小, 特異性標誌物PSA水準較低的前列腺癌轉移灶, 診斷價值更大, 該團隊臨床資料顯示, 磁共振成像準確率是40%, 骨掃描為34%, 而應用“PSMA-SPECT/CT”技術, 準確率達78%以上。

據葉定偉介紹, 團隊通過PSMA-SPECT/CT檢測還發現, 一部分高危和復發的前列腺癌患者出現“步進式”轉移的獨特模式,

通過個體化多學科診治平臺使醫生可以更好地對腫瘤進行“精准打擊”, 使這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接近沒有轉移的前列腺癌人群。 目前“PSMA-SPECT/CT”精確診治, 其理念和治療措施, 均居世界領先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