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走近」傳統手藝的守望者:沒有門面的人行道剃頭匠

如今在涪陵, 滿街都是形形色色的發藝室、美髮店, 且裝潢華麗、設備先進。 然而在金科天籟城公車站旁, 卻有這樣一位傳統剃頭匠人,

她姓李, 50歲出頭, 熟悉的人都親切的叫她一聲李師傅, 她的剃頭家當只有一把椅子、一把剪刀和一把手動推子。

上午九點半, 小編在金科天賴城下車, 剛好碰到李師傅擺弄好她的攤位, 準備營業。 趁著空閒, 小編跟李師傅聊了起來, 閒聊中李師傅告訴小編,

她家就在附近, 之所以在這裡擺攤, 主要是想給老年人們剃個頭和鬍鬚, 至於理髮錢, 都是老人們隨意給。

開店不到一會兒, 便來了一對老夫婦上門, 老大爺坐下就笑呵呵的說:“聽我老伴兒講, 你很會刮臉喲, 我今天專門到你這點兒來的, 幫我把臉刮一刮嘛,

刮得乾淨些喲, 順便把頭髮也剃一下。 ”得知大爺的想法後, 李師傅拿出洗臉盆, 倒入熱水, 先給這位老人洗起了臉, 塗上泡沫後, 拿起剃刀認真地給老人刮臉, 剃刀噌噌有聲, 但皮膚卻未受絲毫損傷, 大爺更是一臉的享受。 大約幾十分鐘後, 大爺和他的老伴滿意的離開了。

送走顧客後, 李師傅抹了一把汗, 便道出了她做剃頭匠的原因, 李師傅告訴小編, 她原是建陶廠的一名下崗工人, 下崗後為了養家便想去學點什麼手藝, 她想如今各色各樣的理髮店掘地而起, 但是這些理髮店價格也特別的昂貴, 很多老年人只是簡單的剃一個頭髮都是幾十塊錢, 於是她便決定學剃頭, 第一是為了養家糊口, 第二便是方便這些收入較低的老年人。

“原本也想過租個門面, 可是租金太貴, 我又不好多收錢的, 所以還是決定就自己擺一個攤位。 ”李師傅說道。

現如今, 雖然自己的兒子大學畢業, 並找到了好的工作, 有了經濟來源, 該享享清福了, 但是, 閒不住的李師傅總想找點事做, 心才踏實, 想來想去, 她決定還是在自家門口的公交站旁, 繼續操持她的“剃頭生涯”。

“李師傅手藝黑好,剃個頭,感覺自己年輕了黑多歲!”一個過路的爺爺對小編說道,李師傅告訴小編,她在這裡擺攤,有時候沒有生意,這些老顧客就會在她這裡來歇一歇,聊聊天,感覺這種日子又自由又愉快“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我就喜歡現在這種生活,方便這些老年人,平時也能交上幾個朋友,也希望這種傳統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時下,髮型師已經逐漸代替剃頭匠,像李師傅一樣的剃頭匠是少之又少,這項傳統手藝似乎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李師傅手藝黑好,剃個頭,感覺自己年輕了黑多歲!”一個過路的爺爺對小編說道,李師傅告訴小編,她在這裡擺攤,有時候沒有生意,這些老顧客就會在她這裡來歇一歇,聊聊天,感覺這種日子又自由又愉快“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我就喜歡現在這種生活,方便這些老年人,平時也能交上幾個朋友,也希望這種傳統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時下,髮型師已經逐漸代替剃頭匠,像李師傅一樣的剃頭匠是少之又少,這項傳統手藝似乎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