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突發冠心病、心梗、猝死?不存在的!動脈硬化是個“順其自然”的病

冠心病已成為全世界的公害, 美國人稱冠心病為“時代的瘟疫”。 冠心病在國內平均患病率為6.49%, 並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因此冠心病成為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病。

冠心病是灌裝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 是指供給心臟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 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 以及形成血栓造成箭i閉塞,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種心臟病, 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冠心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 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

當前, 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包括腦卒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等, 其所造成的死亡, 在城市人口中占41%。 在上海市占52%, 已占人口死亡的第—位。

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什麼造成的呢?少年是起源期, 青年是植根期, 中年是發展期, 老年是發病期。

臨床上, 冠心病、腦卒中的所謂“突發”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是“水到集成”、“瓜熟蒂落”的必然結果, 而並非無中生有的“突發”。 此時, 動脈粥樣硬化早已是全身性多處病變了, 而且動脈的狹窄程度至少已是50%。 一般為75%~ 90%的狹窄, 有的甚至是完全閉塞。 也就是說, 只要出現了臨床症狀, 不論症狀輕重, 動脈粥樣硬化已經進入了中、重度病變。

那麼, 年輕人的動脈是怎樣的呢?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時, 美國對戰場死亡士兵的屍檢發現, 在平均年齡為27歲的死亡者中, 77%已有動脈粥樣硬化表現, 可見病變確實植根于青年。

再看看, 兒童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有—個重要的兒童動脈硬化研究。 在對22000名青少年的長期隨訪研究中, 2/3是白人, 1/3是黑人。 在對其中因各種原因死亡的兒童的屍檢中發現, 凡生前越胖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越高的, 其主動脈內膜所見到的病變就越重。 這進一步清楚地證明了: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是起源于少年, 植根于青年, 發展于中年, 發病於老年。 因此, 動脈硬化的預防必須從兒童抓起。

許多人都還記得與郎平對陣的世界女排名將、31歲時因心臟病猝死的美國運動員海曼。

類似于她這樣猝死的年輕人, 常患有心肌梗死。

傳統的觀念一直認為, 心肌梗死是一種老年病, 然而在當今世界上, 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向年齡較輕者轉移的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對一萬多名年輕的心肌梗死病人進行了嚴格登記和1年的隨訪觀察後發現,

患者最低年齡為20歲, 80%的患者年齡低於30歲。 在猝死者中, 大都屬於心血管病, 而急性“心梗”又占了半數以上。

年輕人的心梗與老年人的心梗有許多不同之處, 可概括為如下3個特點:—是許多平一向健康, 甚至不曾吃過藥, 發病前還在與家人談笑風生, 可是次日清晨卻已僵死在床上。 二是許多心梗的年輕人冠狀動脈造影可顯示完全正常, 對死者進行屍體解剖後, 也未見到老年人那種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改變。 三是年輕人心梗的危險因數多種多樣, 而吸煙被列為第一因數, 其次是高脂血症。 另外, 精神緊張、勞累過度、爆裂飲酒、房事過度或突遭雨淋、餐後冷水浴或嚴重失眠等, 均可成為誘發因素。

均可成為誘發因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