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杭州崛起"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展示多彩運河文化

新華社杭州7月14日電題:杭州崛起“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展示多彩運河文化

新華社記者 馮源

這些年, 一座座與大運河相關的各類博物館、歷史文化街區次第出現在杭州拱墅區。 每每走進, 杭州市民何子楚都感到興奮。

何子楚今年69歲,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運河西岸的大河造船廠上班, 船廠往南不遠處是建於1631年的拱宸橋, 為京杭大運河傳統上的終點標誌。 “那個時候橋邊上的房子很破舊, 腳下都是田埂路。 ”何子楚回憶。

從2002年開始, 杭州市政府實施了兩期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 先後修復了小河直街、拱宸橋西和大兜路三片歷史街區;在拱宸橋東西兩端,

5座大型博物館相繼建成, 免費開放。

在橋東運河文化廣場南側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國家一級美術師、民俗風情畫家吳理人定期舉辦運河民俗講座和畫展。 “我從小到大, 沒有一天離開過運河, 我要用民俗畫的方式, 把運河的文化傳承下去。 ”

“2014年6月, 中國大運河成功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館年遊客接待量從過去的30多萬人次, 增長到去年的75萬人次。 ”博物館館長葉豔萍說, 作為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他們這幾年一直致力於展示運河文化。

在拱宸橋西, 是由中國刀剪劍、扇和傘博物館等組成的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 由紅雷絲織廠老廠房、土物產倉庫、杭州第一棉紡廠等舊工業遺存改建而成。

它們與歷史文化街區互為依託, 遊客走入其中, 恍若穿行于歷史與現實。

到今年年底, 杭州工美博物館群的累計接待遊客將達1400萬人次。 博物館副館長方勝介紹, 博物館還邀請了30位工藝美術大師現場表演, 讓觀眾現場體驗傳統工藝美術的魅力。 “在歷史上, 杭州的大量工藝美術品就是通過運河運銷全國的, 我們的博物館群讓工業遺存和傳統工藝美術相得益彰。 ”

“京杭大運河在拱墅區縱貫南北長達12公里, 是運河杭州段運河古跡保存最完整、文化底蘊最深厚、旅遊資源最豐富的一段, 也是當時大運河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後, 浙江省內擁有遺產點最多的城區。 ”杭州市拱墅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陳甯說。

記者獲悉, 近年來, 拱墅區投資200億元維護、修繕了運河沿線多處歷史文化遺產, 建成了長達12公里的運河文化景觀帶。 除了實體博物館之外, 還積極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擁有2項國家級“非遺”和10項省級“非遺”。

目前, 全區已經發展形成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為龍頭, 各類博物館、文創園區、歷史遺址、歷史街區等為映襯,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文化研究創作、文化旅遊、特色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的局面。 一個展示運河文化風貌的“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由此形成。

在清代糧倉富義倉裡, 浙江省儒學學會會員葉一峰定期舉辦“《大學》讀書會”。 他說:“古人曾把儒學比作人的糧食, 所以我選擇在糧倉裡普及儒學。

“運河給拱墅區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工業遺產, 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中共杭州市拱墅區委書記朱建明說, 通過保護修復歷史文化遺存, 活態傳承文化民俗, 發展運河文化產業, 當地運河綜合整治和保護開發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我們希望能做到運河文化符號隨處可見, 運河文化影響深入骨髓, 相關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

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武林活拳”的傳承人, 退休多年的何子楚則經常在運河邊授徒教拳。 老何告訴記者, 他現在最大的心願, 就是把自己從父親手中繼承的拳術傳承下去, “像運河之水, 綿延不斷。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