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我們自駕走了一條驚心動魄的道路(下)

我們離開了雲南的茫茫森林, 探訪古茶路進入下一站——西藏, 一路上經歷了海拔3000米的變化, 也經歷了暴雨、泥石流、顛簸的非鋪裝路段的洗禮, 還好, 瑪莎拉蒂Levante經受住了考驗。

我們駛離了崎嶇的國道, 祥雲到大理的道路, 是進入滇藏古茶路唯一的高速路段, 瑪莎拉蒂Levante 在這裡的表現更加遊刃有餘, 深踩油門, 持續加速能力會讓你感歎動力的源源不斷, 不經意間速度表指標已經轉到了右側, 而我卻絲毫沒有因為速度的增加而退縮, 它讓你感覺不到因速度增加而帶來的恐懼, 甚至還更平淡一些。 這讓我們對隨後的路段更加有自信。

取道下關

儘管時至今日, 茶的發源地已經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古道仍在,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面前, 變化似乎顯得十分微不足道。

雲南沱茶, 創制於大理下關, 故又名下關沱茶。 下關沱茶的創始人為大理喜洲“四大商幫”之首的嚴子珍,

他於 1902 年創立了“永昌祥”商號, 一經問世, 很快在滇、川、藏等地打開銷路, 其他商家見沱茶利厚可圖, 紛紛投資經營, 下關一時成了眾商家角逐沱茶的大戰場。 在抗戰結束前, 下關有大小十八家茶廠。 民國時期, 新茶區的大量湧現, 使雲南在 1937 年達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黃金時期。 普洱茶的自然後發酵過程較難自然完成, 因此, 各廠開始研究人工陳化工藝, 包括 20 世紀 50 年代下關茶廠的人工冷發酵、蒸汽熱發酵的工藝研究, 20世紀 70 年代, 廣東和雲南渥堆發酵的研究, 促進了普洱茶生產的多樣化發展。

悠久的茶葉發展史猶如一幅畫卷展示在人們面前, 至此, 茶葉在雲南的旅程也就告一段落, 而下一站, 則是今天的西藏。

出滇入藏

能夠順利地出滇入藏, 我們不得不再次感謝身下 Levante 的穩定性能, 一路上的海拔變化將近 3000 米, 經過了暴雨、泥石流、顛簸的非鋪裝路段的洗禮,

2000 多公里的車程, 沒出一點兒毛病, 而很快我們也將進入藏區, 探尋滇藏古茶路的下一個目的地。

滇藏古茶路橫穿雲南高原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線路遙遠漫長而複雜, 主要由滇入藏道和由川入藏道兩大骨幹及眾多支線組成, 中國境內連接滇川藏廣袤的地區, 境外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 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古道沿線, 高山入雲, 江河奔流, 千百年來, 馱著茶葉等商品的馬幫和背夫, 用腳步走出了這條有如雲上的茶路。

一路上多彎的山路, 對於大部分肉大身沉、動作笨拙的車輛來說是場噩夢。 不過瑪莎拉蒂 Levante 雖然是一款 SUV, 卻有著不遜于運動型車的操控性和駕駛感。 高剛性車身帶來的靈活性, 使得它並不像是一輛超過 5 米的大車,你會忽略掉它的身形,用更具攻擊性的方式進入彎道,這讓我們在後半程大段的山路中如魚得水,來自 ZF 的自動變速箱在山路有卓越的表現,平穩駕駛時它悄無聲息保證換擋平順,而多彎的山路會在出彎後快速完成降擋,説明我們獲得更好的加速。

當我們越過金沙江,對面的玉龍雪山高聳入雲,穿過了這裡,就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入藏區。在這一段路程中,現代的交通工具尚且勉力為之,更何況靠天吃飯,以騾馬做腳力的古人,滇藏古茶路沿途氣候更是所謂“一日有四季”,一日之中可同時經歷大雪、冰雹、烈日和大風等,氣溫變化幅度極大,一年中氣候變化則更為劇烈,其行路之艱難可想而知。千百年來,茶葉正是這樣人背畜馱,歷盡千辛萬苦而運往藏區各地。

沿著滇藏古茶路旅行,任何人都可清楚地感受到一個現象,沿途的民居樣式衣著服飾、民情風俗、所說語言乃至房前屋後宗教信仰標誌始終像走馬燈一樣變化著,讓你應接不暇。駕駛一輛現代瑪莎拉蒂行駛在這條極富魅力且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我們沒有感到任何的審美衝突。Levante 不僅僅是一輛汽車,更像是把瑪莎拉蒂歷史賦予的優雅結合今天對性能的追求融合一處,用獨特方式演繹的現代工藝品。當我們結束了曲折的山路盤旋,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一片開闊,不遠處的松贊林寺在夕陽下熠熠生輝,即使在高原地帶,我們依然被瑪莎拉蒂 Levante 悅耳的聲浪所折服。在普通模式下,Levante 的聲線依舊迷人,當切換至運動模式後,鬆開油門或降擋時的補油聲非常動聽,簡直就是一場聽覺盛宴。

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西元 676 年,土蕃在這裡壘石為城,工匠們發現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牆的塗料,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嬈。

古城依山勢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用一些歲月久遠的舊石頭就著自然地勢鋪成的。古城是馬幫進藏後的第一站,至今石板路上還留著深深的馬蹄印,那是當年馬幫給時間留下的痕跡。從這裡開始,馬幫要經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拉薩河、雅魯藏布江,還要翻越 5 座 5000 米以上的雪山,往返要一年的時間。

尾聲

茶的西行,佛的東漸,遠勝於一般人生的旅程那般漫長而又艱辛。如今,我們行走在滇藏古茶路上,再也不需要披星戴月和風餐露宿,再也不需要為馬匹的糧草擔憂。同樣的滇藏古茶路,同樣的一群行者,卻是兩個時空,行有界而意無疆,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讓人忽發想像,當年的馬隊也如我們一般,有著瑪莎拉蒂Levante 的性能和裝載能力,是否今天的華夏文明會有另一番景象?

編輯:王振宇

文:張弛

攝影:陳曦

使得它並不像是一輛超過 5 米的大車,你會忽略掉它的身形,用更具攻擊性的方式進入彎道,這讓我們在後半程大段的山路中如魚得水,來自 ZF 的自動變速箱在山路有卓越的表現,平穩駕駛時它悄無聲息保證換擋平順,而多彎的山路會在出彎後快速完成降擋,説明我們獲得更好的加速。

當我們越過金沙江,對面的玉龍雪山高聳入雲,穿過了這裡,就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入藏區。在這一段路程中,現代的交通工具尚且勉力為之,更何況靠天吃飯,以騾馬做腳力的古人,滇藏古茶路沿途氣候更是所謂“一日有四季”,一日之中可同時經歷大雪、冰雹、烈日和大風等,氣溫變化幅度極大,一年中氣候變化則更為劇烈,其行路之艱難可想而知。千百年來,茶葉正是這樣人背畜馱,歷盡千辛萬苦而運往藏區各地。

沿著滇藏古茶路旅行,任何人都可清楚地感受到一個現象,沿途的民居樣式衣著服飾、民情風俗、所說語言乃至房前屋後宗教信仰標誌始終像走馬燈一樣變化著,讓你應接不暇。駕駛一輛現代瑪莎拉蒂行駛在這條極富魅力且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我們沒有感到任何的審美衝突。Levante 不僅僅是一輛汽車,更像是把瑪莎拉蒂歷史賦予的優雅結合今天對性能的追求融合一處,用獨特方式演繹的現代工藝品。當我們結束了曲折的山路盤旋,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一片開闊,不遠處的松贊林寺在夕陽下熠熠生輝,即使在高原地帶,我們依然被瑪莎拉蒂 Levante 悅耳的聲浪所折服。在普通模式下,Levante 的聲線依舊迷人,當切換至運動模式後,鬆開油門或降擋時的補油聲非常動聽,簡直就是一場聽覺盛宴。

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西元 676 年,土蕃在這裡壘石為城,工匠們發現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牆的塗料,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嬈。

古城依山勢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用一些歲月久遠的舊石頭就著自然地勢鋪成的。古城是馬幫進藏後的第一站,至今石板路上還留著深深的馬蹄印,那是當年馬幫給時間留下的痕跡。從這裡開始,馬幫要經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拉薩河、雅魯藏布江,還要翻越 5 座 5000 米以上的雪山,往返要一年的時間。

尾聲

茶的西行,佛的東漸,遠勝於一般人生的旅程那般漫長而又艱辛。如今,我們行走在滇藏古茶路上,再也不需要披星戴月和風餐露宿,再也不需要為馬匹的糧草擔憂。同樣的滇藏古茶路,同樣的一群行者,卻是兩個時空,行有界而意無疆,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讓人忽發想像,當年的馬隊也如我們一般,有著瑪莎拉蒂Levante 的性能和裝載能力,是否今天的華夏文明會有另一番景象?

編輯:王振宇

文:張弛

攝影:陳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