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安三大農產品的文化意蘊

安俊維

01

物質背後的文化

秦安縣位於甘肅東南部, 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半濕潤氣候區, 冬無嚴寒, 夏無酷署, 四季分明。

區域內具有土層深厚, 光照充足, 熱量豐富, 晝夜溫差大, 農作物生長期較長, 是中國北方落葉果樹最適栽培區之一。 秦安是“中國桃之鄉”、也是蘋果之鄉、花椒之鄉。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在秦安, 本地出產的瓜果是優質產品的代名詞。 大家提到桃子、蘋果、花椒、白脆瓜等,

無不自豪而喜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天水出的是白娃娃, 秦安出的是水蜜桃娃娃。 勤勞樸實的秦安人, 吃著家鄉的桃子蘋果, 走向了全國各地, 甚至走出了國門, 在各自的行業裡一展身手。

我們知道, 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

是精神文明的基礎。 雖說是土特產, 屬於物質的範疇, 可是千百年來, 詩人和民眾對桃花、桃子、蘋果等歌詠之、讚美之。 由此產生了與之相關的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文化。 本文從桃花、蜜桃、蘋果、花椒的文化內涵的形成與積澱的歷史入手, 挖掘其中意味深長的文化意蘊, 以期對秦安文化旅遊業的開發有所幫助。

著名學者、作家余秋雨先生這樣定義文化:“文化, 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 它通過積累和引導, 創建集體人格。 ”歷史上, 秦安受中原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影響頗深;近代以來, 商業文化、曲藝等市民休閒文化也發展起來。 名人輩出的秦安不僅特產豐富, 而且名人輩出, 是鐘靈毓秀的西部古城。

02

秦安蜜桃

秦安種植蜜桃的歷史悠久, 出產于秦安縣的“秦桃”是我國現有三大桃種系中的甘肅桃的種源, 也是現代秦安蜜桃的鼻祖。 早在唐朝時期, 秦安的“齊桃”和“二格子”蜜桃曾作為貢品而遠近聞名。 秦安縣桃品種資源豐富,

先後從多家科研院所、蜜桃生產先進省市積極引進栽植早、中、晚熟鮮食蜜桃品種100多個, 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日趨合理。

《詩經·周南》中的《桃夭》篇雲:“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子之於歸, 宜其室家。 ”這是對桃花的謳歌和讚美, 寄託了人們對新嫁娘的美好祝福。 晉代的陶淵明寫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詩並序》,桃花源被描繪成美好富足的人間樂土。邑人胡纘宗有詩雲:“家居隴水西,門有桃千樹。秋事乘鶴歸,山遠雲堪住。”這是明代城南邢泉村一帶的景象,其風景一點也不遜于武陵的桃花源。

長期的蜜桃栽培,在葫蘆河流域形成了自郭嘉鎮邵咀村到興國鎮廟咀村全長30餘公里的數萬畝桃園。每到陽春三月,桃花競放,景色迷人。秦安堡子坪一帶曾被稱為花果山,現在是鳳山風景區的一部分。劉坪何灣桃花景觀,2013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美麗田園”,是一處融自然風光、避暑休閒和戶外運動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在2016年的桃花會上,淩空欲飛的桃花仙子成為眾多攝影采風者的拍攝對象。將模特與秦安本地的高抬結合起來,這收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和視覺效果。

桃和葫蘆、瓜、石榴等植物一樣都象徵著母體,是原始人生殖崇拜的圖騰物。桃的豔麗讓人聯想到女性的姣美,桃的超群的繁殖能力令人們豔羨——人們渴望子孫的繁衍,中國人尤其喜歡多子多福。就這樣,桃的象徵意味讓它與女性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山海經》、《列子》等古籍中記載了夸父追日的神話傳說:夸父追日,竭盡全力卻因口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鄧林,即是桃樹林。誇父是一位和太陽賽跑的神話英雄。儘管他是一位失敗的悲劇英雄,但他拋出的那根飽浸著膏血的手杖,卻幻化成了一片方圓數千里的大桃林。

在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中,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道教壽星的形象是白須老翁,額部隆起,一手捧著仙桃,一手扶著藤杖。香甜的桃子自然會被當作仙家之物。不過,羲裡媧鄉的秦安人也有口褔,能飽嘗它的滋味,並且有“桃飽,杏傷”的諺語。民間為長輩做壽,要用特製的蛋糕或其它米麵粉所做的桃形食物。至今,秦安仍有這樣的風俗。

桃花和桃子在建築、傢俱上的裝飾也很廣泛。這些裝飾的寓意多半是多子多福、長壽康樂。桃形圖案、裝飾物、壽桃、套型饅頭等,都是數千年的傳統,歷久而彌新。

03

秦安蘋果

蘋果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不過中國古代管蘋果叫“萘”(nai4)。相傳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紅蘋果。還有“林檎”,就是小蘋果,秦安也有種植的,是我國最古老的水果品種之一。現在,中國除原有蘋果屬樹種外,作為經濟栽培的蘋果品種絕大部分都是從外國引入的,稱為西洋蘋果。環渤海灣和西北黃土高原兩大蘋果優勢產區,栽培面積分別占全國蘋果總面積的40%、 39%,產量分別占45%、35%。

前幾年流行這麼一個說法:有三顆蘋果改變了世界。第一個是《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吃掉的那個蘋果——改變了人類的命運。第二個是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改變了物理界學。第三個是約伯斯手中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改變了現代科技。在這個段子中,三個蘋果都是西方人的,體現了西方的宗教、科學和技術文化。不過,這也是人類文明,也是我們學習的物件。希望我們中國人能夠創造出真正改變世界的蘋果來。

在中國,蘋果一般來形容女子姣好的容顏,如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中有一節:“掀起了你的蓋頭來,讓我看你的臉兒,你的臉兒紅又圓呀,好像那蘋果到秋天”。這首歌曲是王洛賓先生在甘肅河西走廊采風時,根據維吾爾族民歌《亞裡亞》(又一說為烏茲別克族民歌《卡拉凱西烏開姆》)改編而成的,其愉悅動人的旋律、形象生動的歌詞風靡全國。前幾年,一首叫做《小蘋果》的流行歌曲又風靡一時。以蘋果這種果實來來比喻青年女子,貼切而生動。

在當代,蘋果主要的文化含義是“平安”。這主要是“蘋果”的“蘋”和“平安”的“平”諧音的緣故。這凸顯出中國人對“平安”的渴求、對現世安穩的追求。尤其在耶誕節的時候,青年人向長輩、老師、朋友贈送蘋果,祝福對方平安喜樂。每年耶誕節期間,秦安濱河路基督教堂附近的熱鬧,也是本地的一道風景。這個時候,也是秦安蘋果網路銷售的旺季,秦安電商企業會有大規模的網路推介活動!

04

秦安花椒

秦安本地流傳著有一個謎語:小時綠兮兮,長大了紅滋滋,爆破肚子黑汪汪。(打一植物)

謎底就是——花椒。

這是個很多秦安人在孩提時就聽過的謎語。花椒在生長過程中變了三次顏色,每一次都令人驚喜。在辣椒傳入我國之前,花椒和生薑是中國人最主要的“辛味”調味品。花椒在先秦時期作為一種香料物質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之功效;能夠治療嘔吐,風寒濕痹,齒痛等症。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堅齒、烏髮、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

對花椒這個小小的精靈,先民賦予了它許多的含義,藉以表達自己心中的美好情感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希冀。因為花椒香氣濃郁,結果累累,故被看作是多子多福的象徵。如《唐風·椒聊》曰:“椒聊之實,繁衍盈升”。同時,花椒還被人們視為一種高貴的象徵,在《荀子· 議兵》中雲:“民之視我,歡若父母,其好我芳若椒蘭。”表達了作者的清高和尊貴。又如《陳風·東門之粉》:“視爾如蓧,怡我握椒”之句,作者以花椒自比,充分表達了詩人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花椒單獨食用口味並不怡人,而且多食還會傷人。但是花椒果實紅豔,氣味芳烈,尤其是成熟在綠色的山野中顯得格外醒目。所以在先秦時期花椒最早作為香物出現在祭祀和敬神的活動中,這是先民對花椒最早的利用。如《楚辭章句》中雲:“椒,香物,所以降神。”

在兩漢時期,花椒成為了宮廷貴族的寵兒,也就在這一時期,有了“椒房"、“椒宮”的稱謂,據說這種稱謂來源於一個歷史典故,據史書記載:漢成帝微服私訪,在其姐姐家中遇到一絕色美女趙飛燕,飛燕輕盈善舞,婀娜多資,成帝一見傾心,將其納為後宮,封為妃子,後冊封為皇后,他一心想為成帝生一太子,但久久不孕,經御醫診斷,系因風寒入裡,宮冷不孕。因此在用在其宮內,用花椒塗滿四壁,取其室溫氣正。不幾年,生一子。於是以後有了“椒宮"“椒房"的說法。

秦安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落葉果樹最適宜栽培區之一和中國花椒原產地之一,花椒栽培歷史悠久,東漢末年,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秦椒”、“蜀椒”的記載,北魏時期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裡有“秦椒出成紀(今秦安縣),蜀椒出武都”的描述,這充分說明至少1800多年前秦安縣內就出產花椒。

在花椒深加工方面,秦安縣依託甘肅盛源菊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天水果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秦安縣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充分利用春、秋兩季花椒萌發新梢為主要原料,在花椒芽露地栽培技術、花椒芽菜設施栽培技術、花椒芽保鮮技術等試驗示範的基礎上,採用農業工程技術和精細化工手段,研究開發出花椒芽醬系列新產品,滿足消費者對花椒芽菜不同產品的需求,實現花椒芽產品的延後市場供應,改變花椒芽菜市場供不應求的現狀。

05

桃紅大地灣,文明八千年

現代社會,一件商品的價值已不單是它的最本初的食用、藥用或使用等價值,還包含有它的文化價值。對於食物,人們重視其營養價值,喜歡綠色無污染的。同時,人們欣賞桃花、品嘗水果,也是一種文化享受。美好的命名、優美的詩句、美麗的傳說等,能讓一件商品更出眾,能讓一方景觀更迷人。

秦安縣的林果業已初具規模,今後既要做林果產業、林果經濟的文章,也要做好宣傳和廣告的文章,讓鄉村旅遊、文化宣傳和產品推介找到更好的管道和結合點。在縣域相關的地點建設永久性的“秦安農產品博覽園”或“秦安水果博覽園”,讓一年一度的桃花會成為全年都可以參觀的博覽園。讓風塵僕僕的遊客住下來,慢慢欣賞。將秦安一日遊延伸為兩日遊、三日遊,帶動本地住宿、交通、特色商品等行業的發展。

桃紅大地灣,文明八千年。物產豐饒的秦安將以美麗的身姿歡迎八方來客!

—— THE END ——

團團與你共成長

秦安青年與你共成長,共築青春夢!

晉代的陶淵明寫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詩並序》,桃花源被描繪成美好富足的人間樂土。邑人胡纘宗有詩雲:“家居隴水西,門有桃千樹。秋事乘鶴歸,山遠雲堪住。”這是明代城南邢泉村一帶的景象,其風景一點也不遜于武陵的桃花源。

長期的蜜桃栽培,在葫蘆河流域形成了自郭嘉鎮邵咀村到興國鎮廟咀村全長30餘公里的數萬畝桃園。每到陽春三月,桃花競放,景色迷人。秦安堡子坪一帶曾被稱為花果山,現在是鳳山風景區的一部分。劉坪何灣桃花景觀,2013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美麗田園”,是一處融自然風光、避暑休閒和戶外運動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在2016年的桃花會上,淩空欲飛的桃花仙子成為眾多攝影采風者的拍攝對象。將模特與秦安本地的高抬結合起來,這收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和視覺效果。

桃和葫蘆、瓜、石榴等植物一樣都象徵著母體,是原始人生殖崇拜的圖騰物。桃的豔麗讓人聯想到女性的姣美,桃的超群的繁殖能力令人們豔羨——人們渴望子孫的繁衍,中國人尤其喜歡多子多福。就這樣,桃的象徵意味讓它與女性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山海經》、《列子》等古籍中記載了夸父追日的神話傳說:夸父追日,竭盡全力卻因口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鄧林,即是桃樹林。誇父是一位和太陽賽跑的神話英雄。儘管他是一位失敗的悲劇英雄,但他拋出的那根飽浸著膏血的手杖,卻幻化成了一片方圓數千里的大桃林。

在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中,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道教壽星的形象是白須老翁,額部隆起,一手捧著仙桃,一手扶著藤杖。香甜的桃子自然會被當作仙家之物。不過,羲裡媧鄉的秦安人也有口褔,能飽嘗它的滋味,並且有“桃飽,杏傷”的諺語。民間為長輩做壽,要用特製的蛋糕或其它米麵粉所做的桃形食物。至今,秦安仍有這樣的風俗。

桃花和桃子在建築、傢俱上的裝飾也很廣泛。這些裝飾的寓意多半是多子多福、長壽康樂。桃形圖案、裝飾物、壽桃、套型饅頭等,都是數千年的傳統,歷久而彌新。

03

秦安蘋果

蘋果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不過中國古代管蘋果叫“萘”(nai4)。相傳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紅蘋果。還有“林檎”,就是小蘋果,秦安也有種植的,是我國最古老的水果品種之一。現在,中國除原有蘋果屬樹種外,作為經濟栽培的蘋果品種絕大部分都是從外國引入的,稱為西洋蘋果。環渤海灣和西北黃土高原兩大蘋果優勢產區,栽培面積分別占全國蘋果總面積的40%、 39%,產量分別占45%、35%。

前幾年流行這麼一個說法:有三顆蘋果改變了世界。第一個是《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吃掉的那個蘋果——改變了人類的命運。第二個是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改變了物理界學。第三個是約伯斯手中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改變了現代科技。在這個段子中,三個蘋果都是西方人的,體現了西方的宗教、科學和技術文化。不過,這也是人類文明,也是我們學習的物件。希望我們中國人能夠創造出真正改變世界的蘋果來。

在中國,蘋果一般來形容女子姣好的容顏,如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中有一節:“掀起了你的蓋頭來,讓我看你的臉兒,你的臉兒紅又圓呀,好像那蘋果到秋天”。這首歌曲是王洛賓先生在甘肅河西走廊采風時,根據維吾爾族民歌《亞裡亞》(又一說為烏茲別克族民歌《卡拉凱西烏開姆》)改編而成的,其愉悅動人的旋律、形象生動的歌詞風靡全國。前幾年,一首叫做《小蘋果》的流行歌曲又風靡一時。以蘋果這種果實來來比喻青年女子,貼切而生動。

在當代,蘋果主要的文化含義是“平安”。這主要是“蘋果”的“蘋”和“平安”的“平”諧音的緣故。這凸顯出中國人對“平安”的渴求、對現世安穩的追求。尤其在耶誕節的時候,青年人向長輩、老師、朋友贈送蘋果,祝福對方平安喜樂。每年耶誕節期間,秦安濱河路基督教堂附近的熱鬧,也是本地的一道風景。這個時候,也是秦安蘋果網路銷售的旺季,秦安電商企業會有大規模的網路推介活動!

04

秦安花椒

秦安本地流傳著有一個謎語:小時綠兮兮,長大了紅滋滋,爆破肚子黑汪汪。(打一植物)

謎底就是——花椒。

這是個很多秦安人在孩提時就聽過的謎語。花椒在生長過程中變了三次顏色,每一次都令人驚喜。在辣椒傳入我國之前,花椒和生薑是中國人最主要的“辛味”調味品。花椒在先秦時期作為一種香料物質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之功效;能夠治療嘔吐,風寒濕痹,齒痛等症。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堅齒、烏髮、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

對花椒這個小小的精靈,先民賦予了它許多的含義,藉以表達自己心中的美好情感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希冀。因為花椒香氣濃郁,結果累累,故被看作是多子多福的象徵。如《唐風·椒聊》曰:“椒聊之實,繁衍盈升”。同時,花椒還被人們視為一種高貴的象徵,在《荀子· 議兵》中雲:“民之視我,歡若父母,其好我芳若椒蘭。”表達了作者的清高和尊貴。又如《陳風·東門之粉》:“視爾如蓧,怡我握椒”之句,作者以花椒自比,充分表達了詩人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花椒單獨食用口味並不怡人,而且多食還會傷人。但是花椒果實紅豔,氣味芳烈,尤其是成熟在綠色的山野中顯得格外醒目。所以在先秦時期花椒最早作為香物出現在祭祀和敬神的活動中,這是先民對花椒最早的利用。如《楚辭章句》中雲:“椒,香物,所以降神。”

在兩漢時期,花椒成為了宮廷貴族的寵兒,也就在這一時期,有了“椒房"、“椒宮”的稱謂,據說這種稱謂來源於一個歷史典故,據史書記載:漢成帝微服私訪,在其姐姐家中遇到一絕色美女趙飛燕,飛燕輕盈善舞,婀娜多資,成帝一見傾心,將其納為後宮,封為妃子,後冊封為皇后,他一心想為成帝生一太子,但久久不孕,經御醫診斷,系因風寒入裡,宮冷不孕。因此在用在其宮內,用花椒塗滿四壁,取其室溫氣正。不幾年,生一子。於是以後有了“椒宮"“椒房"的說法。

秦安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落葉果樹最適宜栽培區之一和中國花椒原產地之一,花椒栽培歷史悠久,東漢末年,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秦椒”、“蜀椒”的記載,北魏時期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裡有“秦椒出成紀(今秦安縣),蜀椒出武都”的描述,這充分說明至少1800多年前秦安縣內就出產花椒。

在花椒深加工方面,秦安縣依託甘肅盛源菊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天水果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秦安縣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充分利用春、秋兩季花椒萌發新梢為主要原料,在花椒芽露地栽培技術、花椒芽菜設施栽培技術、花椒芽保鮮技術等試驗示範的基礎上,採用農業工程技術和精細化工手段,研究開發出花椒芽醬系列新產品,滿足消費者對花椒芽菜不同產品的需求,實現花椒芽產品的延後市場供應,改變花椒芽菜市場供不應求的現狀。

05

桃紅大地灣,文明八千年

現代社會,一件商品的價值已不單是它的最本初的食用、藥用或使用等價值,還包含有它的文化價值。對於食物,人們重視其營養價值,喜歡綠色無污染的。同時,人們欣賞桃花、品嘗水果,也是一種文化享受。美好的命名、優美的詩句、美麗的傳說等,能讓一件商品更出眾,能讓一方景觀更迷人。

秦安縣的林果業已初具規模,今後既要做林果產業、林果經濟的文章,也要做好宣傳和廣告的文章,讓鄉村旅遊、文化宣傳和產品推介找到更好的管道和結合點。在縣域相關的地點建設永久性的“秦安農產品博覽園”或“秦安水果博覽園”,讓一年一度的桃花會成為全年都可以參觀的博覽園。讓風塵僕僕的遊客住下來,慢慢欣賞。將秦安一日遊延伸為兩日遊、三日遊,帶動本地住宿、交通、特色商品等行業的發展。

桃紅大地灣,文明八千年。物產豐饒的秦安將以美麗的身姿歡迎八方來客!

—— THE END ——

團團與你共成長

秦安青年與你共成長,共築青春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