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忍無可忍則從頭再忍?錯!不能再讓印度得寸進尺!

在洞朗的對峙已經超過一個月。 用約瑟翰-龐麥郎的歌詞來形容, 就是“噢, 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肢體衝突背後, 是印度這個霸權國家的孤注一擲與喪心病狂。 雖然印度外交秘書蘇傑生(也是前駐華大使)7月11日在新加坡表示“分歧不能演變為爭端”, 但他也同時強調印度的“向東進”戰略, 並毫不諱言會與日本和越南加強關係。 根據媒體報導, 印度當局在7月13日準備與主要反對黨領導人“統一立場”, 還向印度相關軍隊下達了“絕不退讓”的指示。 “海外探客”認為, 一切跡象都表明, 硬碰硬不可避免。

作惡者往往先用正義的理由說服自己, 然後再偽裝成受害者。 印度方面為入侵行為找到了很多理由, 譬如“某大國既不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也反對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 令印度低人一等(廢話, 只有五常能夠合法擁有核武)”、“珍珠鏈戰略”令印度感覺被逼到了牆角、中巴經濟走廊經過巴控喀什米爾,

令印度感覺主權收到侵犯、中巴經濟走廊從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光纜都要聯通, 令印度人感覺受了侮辱……而根據調查, 41%的印度人對華持有負面看法, 持正面看法的人僅有26%, 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挑動民族情緒, 抱上美日的大腿, 莫迪押上了所有賭注, 實際上在作繭自縛。 這是一個印度玩不起的賭局。 印度做好戰爭準備了嗎?同時應對2.5線的戰事, 只是自我壯膽。 美國學者指出, 印度擁有120——130枚核彈頭, 且調整了瞄準目標, 從巴基斯坦轉移。 印度目前已經能夠攻擊2000公里外的某大國中西部地區。 問題是, 敢用嗎?

不得不承認, 印軍一些裝備的確有一定優勢, 譬如P-8I海上巡邏機、阿帕奇和支奴幹直升機、C-130J和C-17軍用運輸機等等,

近10年裡砸出150億美元購買的美式裝備並非吃素的。 恐怕也正是有了這些壓箱底的武器, 印度才敢從2009年就制訂了一個“96小時內同時打敗2個敵國”的瘋狂計畫, 並幻想能夠逼迫北部和西部的2個國家簽署停火協議。

可決定現代戰爭成敗的是短板。 在宏大構想背後, 是印度陸軍彈藥物資只夠4天, 需要緊急採購46種彈藥, 部署在邊境的第17山地打擊軍已開始面臨彈藥短缺問題。 而在計畫裡, 印度陸軍的彈藥儲備需要保證“40天大規模戰爭”的消耗。 也就是說, 實際與理論差了90%。 而最薄弱的環節則體現在運輸商, 前線部隊的彈藥嚴重依賴2.5噸卡車補給, 在立體戰爭條件下, 它們不會有慢悠悠開到營地的機會。 這還不考慮西孟加拉幫的3萬多遊擊隊時不時就掐斷前方的補給生命線, 以及道路遭洪水侵襲。 當然, 巴鐵也在西線進行火力試探, 結果證明三哥還是熟悉的三哥。

匪夷所思的是, 在這種情況下, 莫迪政府竟敢叫板, 哪來的底氣?以莫迪的想法,

印軍入侵錫金邊界, 只要能紮下根, 拒不撤退就算是成功。 印軍如果能長期存在, 實際上就將邊界劃分的依據變成一紙空文。 這才是印方的險惡用心。

好在印度內部依然有理性的聲音, 印共就主張開啟新一輪雙邊對話, 強調拒絕外來因素介入領土爭端, 還反對莫迪的對華強硬政策, 認為挑撥分歧已經使雙邊關係惡化。 印共指出:洞朗高原爭端的主角不是印度, 而中不之間自1984年開始就展開了對話, 印度應該支援對話並支援不丹, 讓不丹在談判中起到主導作用。

但盲目樂觀的印度當局已經聽不進去任何諫言,反而相信勝利就在前方。莫迪知道,只要印度軍隊撤退,不僅僅意味著丟面子,還意味著印度從此在邊界談判中處於下風,也令美日澳等盟友輕視。而東亞大國也沒有任何退路。

從人口上看,印度是二戰以後全世界最大的霸權國家:肢解了一個主權國家(巴基斯坦),吞併了一個主權國家(錫金)。本來斯里蘭卡也有被吞併的風險,1987年至1990年,印度蠻橫介入斯里蘭卡內戰,最多時派駐10萬大軍。當年肆虐其境內的“猛虎組織”就是印度的工具,好在東亞大國及時出手,幫助斯里蘭卡剿滅了心腹之患,也間接給了印度一個嘴巴。

而印度悍然入侵邊界和改變現狀,也是早晚要來的事。你越怕,人家就越來勁。什麼時候攪局效果最好?當然是你的買賣剛要紅火起來之時。如今的形勢已經惡化到管控措施全部失靈的地步,所有預防戰爭的機制都已經被印度破壞殆盡,開戰正在進入倒計時。

小時候看《新少林五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忍無可忍則無需再忍”。後來長大了,很多時候都是忍無可忍,最後的結果卻往往是從頭再忍。《英雄志》裡的顧倩兮與盧雲陰差陽錯難成眷屬,靠著“不抱怨”才存活於險惡世間。問題是,如果今天面對印度的挑釁採取“忍無可忍則從頭再忍”的鴕鳥政策,那麼印度必然會得寸進尺,“帶路戰略”也將被其攔腰掐斷。事實也證明,對印度沒有妥協,只有針尖對麥芒。在即將到來的8月份,尼泊爾就將從北方鄰國接入互聯網,享受更廉價更優質的服務,擺脫對印度的依賴。這也是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排斥印度影響力的最新舉措。

印度洋是世界海權的中心,不僅聯通歐亞非,還是現代工業所需資源最重要的運輸動脈,幾乎所有大國都知道這一點。在錫金的較量,也關係未來在印度洋的爭奪。與其看印度一步一步蠶食和挑事,不如徹底將印度打跪。以前70多年的歷史證明,每次東亞大國想安心發展經濟,總有不知好歹的傢伙搗亂,第一個是美國,第二個是越南。只有教訓它們一次,才能迎來數十年的發展期。如今,印度已經湊到槍口前。

印度肢解、吞併別國,如今輪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亞洲是誰的亞洲,如果需要一次戰爭來定義,那麼晚打不如早打。忍的時間過長,拳腳都快麻木了。除了這一霸,大家好過年。(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歡迎理性評論與科學指正。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但盲目樂觀的印度當局已經聽不進去任何諫言,反而相信勝利就在前方。莫迪知道,只要印度軍隊撤退,不僅僅意味著丟面子,還意味著印度從此在邊界談判中處於下風,也令美日澳等盟友輕視。而東亞大國也沒有任何退路。

從人口上看,印度是二戰以後全世界最大的霸權國家:肢解了一個主權國家(巴基斯坦),吞併了一個主權國家(錫金)。本來斯里蘭卡也有被吞併的風險,1987年至1990年,印度蠻橫介入斯里蘭卡內戰,最多時派駐10萬大軍。當年肆虐其境內的“猛虎組織”就是印度的工具,好在東亞大國及時出手,幫助斯里蘭卡剿滅了心腹之患,也間接給了印度一個嘴巴。

而印度悍然入侵邊界和改變現狀,也是早晚要來的事。你越怕,人家就越來勁。什麼時候攪局效果最好?當然是你的買賣剛要紅火起來之時。如今的形勢已經惡化到管控措施全部失靈的地步,所有預防戰爭的機制都已經被印度破壞殆盡,開戰正在進入倒計時。

小時候看《新少林五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忍無可忍則無需再忍”。後來長大了,很多時候都是忍無可忍,最後的結果卻往往是從頭再忍。《英雄志》裡的顧倩兮與盧雲陰差陽錯難成眷屬,靠著“不抱怨”才存活於險惡世間。問題是,如果今天面對印度的挑釁採取“忍無可忍則從頭再忍”的鴕鳥政策,那麼印度必然會得寸進尺,“帶路戰略”也將被其攔腰掐斷。事實也證明,對印度沒有妥協,只有針尖對麥芒。在即將到來的8月份,尼泊爾就將從北方鄰國接入互聯網,享受更廉價更優質的服務,擺脫對印度的依賴。這也是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排斥印度影響力的最新舉措。

印度洋是世界海權的中心,不僅聯通歐亞非,還是現代工業所需資源最重要的運輸動脈,幾乎所有大國都知道這一點。在錫金的較量,也關係未來在印度洋的爭奪。與其看印度一步一步蠶食和挑事,不如徹底將印度打跪。以前70多年的歷史證明,每次東亞大國想安心發展經濟,總有不知好歹的傢伙搗亂,第一個是美國,第二個是越南。只有教訓它們一次,才能迎來數十年的發展期。如今,印度已經湊到槍口前。

印度肢解、吞併別國,如今輪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亞洲是誰的亞洲,如果需要一次戰爭來定義,那麼晚打不如早打。忍的時間過長,拳腳都快麻木了。除了這一霸,大家好過年。(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歡迎理性評論與科學指正。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