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豐富和發展

作者:白暴力、方鳳玲

【編者的話】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這五大發展理念, 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 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知之愈明, 則行之愈篤。 ”確立新發展理念, 需要不斷學、深入學、持久學, 從靈魂深處確立對新發展理念的自覺和自信。

我們要通過深學篤用, 讓幹部群眾感受到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 使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

新發展理念構成了辯證統一的系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這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和特點認識的新境界, 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內涵、發展動力理論、發展目的理論等的豐富與發展。

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動力理論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 生產力最終決定著生產關係的變化, 決定著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

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 貫穿著“科技興則民族興, 科技強則國家強”“惟創新者進, 惟創新者強, 惟創新者勝”的理念, 強調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和發展動力作用。 尋找到“創新”這一發展動力源泉, 是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深化與發展。

“創新發展”體現了“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的全面創新思想。 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 創新正當其時。 要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解決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問題, 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潛能, 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 只有實現從科學設計到實驗研究、再到成果推廣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才能真正完成創新驅動發展;只有打破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屏障, 在科技、文化、理論、思想、體制機制和制度等方面不斷創新, 才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深層融合, 避免“孤島”現象;只有以科技創新為核心, 推進產品、品牌、組織和模式的全方位創新, 才能使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新引擎。 全方位地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是我國發展的必然抉擇, 也是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新突破和新高度。

拓寬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內涵

按比例協調發展是社會生產的一般要求,

是解決發展問題的方法。 在馬克思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實現條件基礎上, “協調發展”體現了統籌兼顧的根本要求, 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 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牢固樹立協調發展理念, 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 才能使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才能解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 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協調推進, 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的新發展道路。 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和可持續性, 堅持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 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
貫穿了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思想, 拓寬了傳統意義上協調發展的內涵, 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內涵的豐富和發展。

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

自然生產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前提條件和人類發展的保證, 本身就是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要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要像保護眼睛、對待生命一樣保護和對待生態環境。 “既要綠水青山, 也要金山銀山”, 特別肯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 不損害生態環境是發展的底線, 誰在生態環境問題上越雷池一步就必須受到嚴懲。 我們決不以犧牲環境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資源總量和生態系統的總承載力決定著生產力發展的極限、速度、規模、佈局和結構,作為勞動對象的生態環境直接影響和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影響著勞動者和以勞動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的作用發揮。生態生產力理論,既肯定了“生態環境”包含人類賴以生存、從事生產和生活的各類生態系統,又融進了對全球生態危機的新思考,豐富了“生產力”的內涵,強化和提升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關係的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貢獻。

我們決不以犧牲環境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資源總量和生態系統的總承載力決定著生產力發展的極限、速度、規模、佈局和結構,作為勞動對象的生態環境直接影響和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影響著勞動者和以勞動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的作用發揮。生態生產力理論,既肯定了“生態環境”包含人類賴以生存、從事生產和生活的各類生態系統,又融進了對全球生態危機的新思考,豐富了“生產力”的內涵,強化和提升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關係的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