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夜班飯|在濟南吃碗北京炸醬麵,發揮陝西人的拌面功力

作為一個陝西人, 最近天天吃米飯, 有點煩了。

今晚吃面。

吃的是北京的炸醬麵, 卻想說說陝西的面。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 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自理行間流露出西北人的豪放。

陝西人愛吃面, 愛用老碗吃面。

吃面要會拌面.

上大學時, 看著同學拌出的面菜也不勻料也不勻……唉!

才發現, 陝西人拌面的功力是刻在骨子裡的。

這幾年, 陝西麵館在濟南街頭遍地開花, 但是真正口味正宗的卻真不多。

吃了一圈, 感覺問題基本上都出現在油、辣子、醋上面。

在山東, 花生油和大豆油居多, 卻很難尋找到菜籽油的蹤跡。 可是在陝西, 最常吃的就是菜籽油。

菜籽油發黃發黑、炒菜油煙也很大, 但卻因為它獨有的一種香味讓陝西人世世代代都愛著它。

不管是油潑辣子還是油潑面, 必須用菜籽油才有陝西的味道。

辣子是秦椒, 陝西家家戶戶具備串辣子的技能, 紅辣子串那繩子串成一大串晾在陽臺上, 辣子會慢慢的變幹。

陝西話把這種晾乾的辣子叫做“辣子角”, 做菜的時候從串上拔下來幾個, 一切, 扔進鍋裡, 提味。

曬乾的辣子韌勁還在, 鐵鍋裡放一點點菜籽油, 把辣子在鍋裡炕幹, 辣子的就韌勁沒了。

把炕幹的辣子放到碾子裡,

碾成面, 就成了辣子面。

辣子面一定冷凍, 不然就不紅了, 也不香了。

辣子面裡放一些五香粉、鹽、白芝麻, 熱菜籽油一潑, 紅彤彤的, 這才是油潑辣子。

最後, 少不了岐山的醋。

岐山的醋酸的綿軟厚重, 後味還有一絲鮮甜。

它的釀造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 主原料為大麥, 大麯釀制, 工藝複雜。

可如今, 民間老一輩手工釀醋人已垂垂老矣, 體力不可為之;年輕人則不屑于此, 精湛工藝沒有保護和傳承, 工業化發展頗失其味。

可惜啊!

傳承千年, 如今卻頻臨失傳……

(嗯, 歡迎關注齊魯壹點並訂閱壹點號“佳人佳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