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IPTV元年”看電信運營商IPTV業務面臨的挑戰

“三網融合”的過程始終伴隨著技術替代的陣痛, 正如智慧手機上的即時通信應用對於通話和短信等傳統電信業務的衝擊一樣, 電信運營商IPTV業務迅猛發展已經對廣電總局正在推廣的數位電視乃至傳統的有線電視構成了直接威脅。 工信部近期發佈的《2016年通信運營業統計公報》顯示, 截至2016年12月末, 電信運營商的IPTV用戶已經達到8673萬戶, 比工信部2015年12月末公佈的4589.5萬戶增加了約88.6%, 可以說電信運營商的IPTV業務在多年的堅持之後終於迎來了一波大發展, 業內普遍將2016年稱為中國的“IPTV元年”。 在為此感到振奮的同時,

應當看到其現在和將來可能需要面對的挑戰, 下面從行業趨勢、行政因素、市場競爭、內容供給這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IPTV元年”, 運營商大視頻業務機遇與挑戰並存

全球範圍內, 電信運營商普遍將視頻相關業務作為重要的基礎業務來運營, 大視頻業務已經成為運營商爭奪用戶入口、刺激流量消費的重要手段。

作為寬頻接入業務的增值服務, 電信運營商每擁有一戶IPTV使用者, 平均相當於服務了2.1個營收產生單位(RGU), IPTV成為運營商拓展新業務的關鍵領域。

隨著寬頻中國戰略的實施, 國內的固網寬頻進一步呈現高速接入、終端智慧化、架構雲化的特點。 三大電信運營商在此時不約而同地選擇IPTV作為大視頻業務的發力點, 運營商IPTV業務在2016年迎來爆發似乎是行業發展的必然。

根據中國廣電發佈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有線電視行業發展公報》, 2016年有線電視使用者規模總量為2.52億戶, 比2015年淨增134.8萬戶, 同比增長僅為0.5%, 與電信運營商主導的IPTV業務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廣電有線電視使用者數在帳面上佔有絕對優勢,

但在20892.9萬戶有線數位電視使用者之中, 真正能夠獲得時移、回看、點播等互動電視功能的“有線雙向網改滲透用戶”為6735.5萬戶, 規模上已經被電信運營商的IPTV業務超越。

有預測認為, 國內三大運營商未來3年光網寬頻新增用戶將超過2億戶, 按照視頻業務與光網寬頻業務綁定所能得到的四至五成的轉換率估計, 未來3年國內IPTV視頻業務新增的使用者數量可能在八千萬到一億之間。

業界普遍認為, 到2020年, 4K超高清(UHD)內容將佔據半數以上家庭的電視螢幕。 視頻業務市場規模與寬頻網路發展趨勢緊密相關, 4K視頻產業的發展將決定未來數年內IPTV業務的格局。 隨著4K內容供應的進一步豐富, 限制使用者享受4K內容的因素將從缺少片源轉移到寬頻接入的速度上來,

傳送更高解析度視頻所需的資料量將大幅增加。 電信運營商需要將以資料傳輸為主的網路傳輸能力轉換成以視頻傳輸為主, 這將是電信和廣電運營商都需要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有形的手”, 監管部門行政手段帶來不確定性

由於IPTV在傳輸網路上橫跨了廣電網和電信運營商網路, 在內容上又涉及電視臺節目和自製內容等, 廣電總局和工信部都要對其加以監管。 行政手段的干預就像懸在各家運營商IPTV/OTT TV業務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可能對行業發展產生重大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廣電總局2016年4月發佈的《專網及定向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通過清理違規協力廠商應用的方式對OTT非法直播授權進行打擊, 讓主打OTT TV業務的智慧電視、機上盒以及相關的協力廠商應用程式哀鴻遍野。 《規定》針對的是“包括以互動式網路電視(IPTV)、專網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等形式從事內容提供、集成播控、傳輸分發等活動”, 只要是通過網路向使用者提供音視頻內容的活動, 都在其適用範圍之內。 根據《規定》, “從事內容提供、集成播控、傳輸分發等專網及定向傳播視聽節目服務”, 要取得廣電總局電視主管部門核發的《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也就是俗稱的“IPTV牌照”。

2017年春節前, 工信部發佈了《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清理規範互聯網網路接入服務市場的通知》, 提出要“依法查處互聯網資料中心(IDC)業務、互聯網接入服務(ISP)業務和內容分發網路(CDN)業務市場存在的無證經營、超範圍經營、‘層層轉租’等違法行為, 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經營許可和接入資源的管理,強化網路資訊安全管理,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由於廣電運營商在寬頻出口方面實力較弱,不少出口就通過“轉租”的方式獲得的,有聲音認為此舉是對廣電運營商寬頻業務實力的一次考驗,也是對廣電總局清理OTT直播應用的一次回應。

有形的手制定遊戲規則,市場中的玩家們帶著鐐銬翩翩起舞。運營商在發展IPTV業務上應該學會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把握大視頻業務的發展方向,讓消費者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佈局生態鏈,提升用戶體驗的壓力將長期存在

近年來,國外電信運營商在付費電視和視頻娛樂行業頻頻發起並購,包括AT&T對DirecTV和時代華納的收購、Verizon對AOL的收購等。國外電信運營商試圖通過並購的方式將視頻內容的生產環節控制在自己手中,說明IPTV/OTT TV業務的增長將會是電信運營商電視使用者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IPTV作為大視頻產業鏈中的一個細分市場,其爆發是產業生態系統演進的結果。運營商想要借助IPTV助力主營業務發展,就必須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可持續的視頻業務,在視頻生態系統中站穩腳跟的關鍵是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視頻體驗。

華為和權威諮詢機構Ovum發佈的《大視頻演進之道》白皮書認為,對於運營商來說,提供高品質視頻使用者體驗不僅有助於推動業務增長,而且能夠留住用戶,從而起到重要的防禦作用。Ovum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有54%的受訪者表示將考慮更換寬頻服務供應商,其中大部分都是為了獲得更快的連線速度或更便宜的資費(或二者兼有之);媒體應用體驗較差的受訪者考慮更換寬頻服務提供者的可能性是體驗較好者的兩倍。

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無論是電信運營商涉足內容服務,還是廣電網路進軍固網業務,都是對這一趨勢作出的回應。當前電信運營商在IPTV業務上的優勢主要在傳輸網路上,而廣電運營商則擁有內容資源優勢。使用者對於視頻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滿足其要求、提升用戶體驗的前提,就是要在大視頻產業生態鏈中做好佈局。進行全業務佈局現在看可能不賺錢,但是不進行佈局,未來就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不做等死,做了找死”的困境是電信和廣電運營商都要面對的,就看誰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各家電信運營商和廣電運營商將會在視頻服務的生態鏈上展開全面的競爭,只是在不同領域將會面臨不同的競爭態勢。就其在視頻生態系統中所處的位置而言,電信和廣電運營商有明顯的區別,但未來都會趨向于成為全視頻業務的運營商:電信運營商要借助大視頻產業的發展向上攀登價值鏈,提升用戶的價值;廣電運營商不僅面臨提升用戶價值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要向下加速佈局網路傳輸基礎設施。

電信運營商應該發揮網路連接優勢,主導大視頻產業上下游生態鏈的整合,積極探索將IPTV業務的模式從專注於QoS的“賣服務”進一步延伸到考察QoE的“賣體驗”,為用戶創造出高品質、智慧化、跨螢幕大視頻體驗。通過自身差異化的服務培養出使用者差異化的使用習慣,強化用戶忠誠度,才能在IPTV業務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內容依然為王,視頻供給側建設有待加強

雖然三大電信運營商的IPTV/OTT TV業務發展形勢良好,但由於行業壁壘的存在,電信運營商無法觸碰到IPTV核心的廣電直播內容,仍然不能擺脫成為傳輸管道的風險。電信運營商必須在除廣電直播內容以外的VOD內容、移動視頻、跨屏傳播、智慧家居等方面加強創新,從供給側對IPTV傳輸業務形成支撐和協同效應。

在IPTV業務的合作上,電信運營商一直在探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只要內容牌照的控制權不在手中,電信運營商就無法在IPTV業務上直接涉足利潤率更高的內容生產。在視頻娛樂市場內容為王、IP橫行的大背景下,真正有影響力的優質內容價格居高不下。隨著廣電運營商網路建設水準提升,電信運營商的網路優勢可能逐漸弱化,對優質視頻內容的掌控將成為電信運營商視頻業務中必須補足的一塊短板。

考慮到無法直接介入到電視直播節目的內容層面是電信運營商發展IPTV業務最大的軟肋,電信運營商應當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與相關牌照持有者合作,共同開發IPTV市場;二是要接受當前難以觸碰到電視家庭收視頭部使用者的現實,將視頻業務的發展策略轉向對長尾效應的利用,深耕利基(niche)用戶。中國移動發展互聯網電視業務的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移動雖然一直沒有得到IPTV牌照,但憑藉其下“咪咕系”企業在視頻、閱讀、音樂、遊戲、動漫、直播等內容平臺上的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通過“互聯網電視”的名義打擦邊球發展OTT TV業務,用戶數據稱已經超過2000萬戶;在廣電總局出手清理違規協力廠商應用之後,中國移動通過旗下的咪咕視頻與負責經營全國IPTV播控總平臺的愛上傳媒進行了合作,未來有望破解IPTV牌照的困局。

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經營許可和接入資源的管理,強化網路資訊安全管理,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由於廣電運營商在寬頻出口方面實力較弱,不少出口就通過“轉租”的方式獲得的,有聲音認為此舉是對廣電運營商寬頻業務實力的一次考驗,也是對廣電總局清理OTT直播應用的一次回應。

有形的手制定遊戲規則,市場中的玩家們帶著鐐銬翩翩起舞。運營商在發展IPTV業務上應該學會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把握大視頻業務的發展方向,讓消費者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佈局生態鏈,提升用戶體驗的壓力將長期存在

近年來,國外電信運營商在付費電視和視頻娛樂行業頻頻發起並購,包括AT&T對DirecTV和時代華納的收購、Verizon對AOL的收購等。國外電信運營商試圖通過並購的方式將視頻內容的生產環節控制在自己手中,說明IPTV/OTT TV業務的增長將會是電信運營商電視使用者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IPTV作為大視頻產業鏈中的一個細分市場,其爆發是產業生態系統演進的結果。運營商想要借助IPTV助力主營業務發展,就必須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可持續的視頻業務,在視頻生態系統中站穩腳跟的關鍵是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視頻體驗。

華為和權威諮詢機構Ovum發佈的《大視頻演進之道》白皮書認為,對於運營商來說,提供高品質視頻使用者體驗不僅有助於推動業務增長,而且能夠留住用戶,從而起到重要的防禦作用。Ovum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有54%的受訪者表示將考慮更換寬頻服務供應商,其中大部分都是為了獲得更快的連線速度或更便宜的資費(或二者兼有之);媒體應用體驗較差的受訪者考慮更換寬頻服務提供者的可能性是體驗較好者的兩倍。

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無論是電信運營商涉足內容服務,還是廣電網路進軍固網業務,都是對這一趨勢作出的回應。當前電信運營商在IPTV業務上的優勢主要在傳輸網路上,而廣電運營商則擁有內容資源優勢。使用者對於視頻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滿足其要求、提升用戶體驗的前提,就是要在大視頻產業生態鏈中做好佈局。進行全業務佈局現在看可能不賺錢,但是不進行佈局,未來就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不做等死,做了找死”的困境是電信和廣電運營商都要面對的,就看誰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各家電信運營商和廣電運營商將會在視頻服務的生態鏈上展開全面的競爭,只是在不同領域將會面臨不同的競爭態勢。就其在視頻生態系統中所處的位置而言,電信和廣電運營商有明顯的區別,但未來都會趨向于成為全視頻業務的運營商:電信運營商要借助大視頻產業的發展向上攀登價值鏈,提升用戶的價值;廣電運營商不僅面臨提升用戶價值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要向下加速佈局網路傳輸基礎設施。

電信運營商應該發揮網路連接優勢,主導大視頻產業上下游生態鏈的整合,積極探索將IPTV業務的模式從專注於QoS的“賣服務”進一步延伸到考察QoE的“賣體驗”,為用戶創造出高品質、智慧化、跨螢幕大視頻體驗。通過自身差異化的服務培養出使用者差異化的使用習慣,強化用戶忠誠度,才能在IPTV業務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內容依然為王,視頻供給側建設有待加強

雖然三大電信運營商的IPTV/OTT TV業務發展形勢良好,但由於行業壁壘的存在,電信運營商無法觸碰到IPTV核心的廣電直播內容,仍然不能擺脫成為傳輸管道的風險。電信運營商必須在除廣電直播內容以外的VOD內容、移動視頻、跨屏傳播、智慧家居等方面加強創新,從供給側對IPTV傳輸業務形成支撐和協同效應。

在IPTV業務的合作上,電信運營商一直在探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只要內容牌照的控制權不在手中,電信運營商就無法在IPTV業務上直接涉足利潤率更高的內容生產。在視頻娛樂市場內容為王、IP橫行的大背景下,真正有影響力的優質內容價格居高不下。隨著廣電運營商網路建設水準提升,電信運營商的網路優勢可能逐漸弱化,對優質視頻內容的掌控將成為電信運營商視頻業務中必須補足的一塊短板。

考慮到無法直接介入到電視直播節目的內容層面是電信運營商發展IPTV業務最大的軟肋,電信運營商應當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與相關牌照持有者合作,共同開發IPTV市場;二是要接受當前難以觸碰到電視家庭收視頭部使用者的現實,將視頻業務的發展策略轉向對長尾效應的利用,深耕利基(niche)用戶。中國移動發展互聯網電視業務的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移動雖然一直沒有得到IPTV牌照,但憑藉其下“咪咕系”企業在視頻、閱讀、音樂、遊戲、動漫、直播等內容平臺上的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通過“互聯網電視”的名義打擦邊球發展OTT TV業務,用戶數據稱已經超過2000萬戶;在廣電總局出手清理違規協力廠商應用之後,中國移動通過旗下的咪咕視頻與負責經營全國IPTV播控總平臺的愛上傳媒進行了合作,未來有望破解IPTV牌照的困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