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像竹林七賢一樣開個會?

位於南京西南40公里的江甯石塘村

有一座以“公社禮堂”和“溫室大棚”為原型的

現代化互聯網會議中心

設計師鐘華穎成功的在極短的建造時間內

完成了一項鄉村復興的建築實驗

DESIGNED BY

鐘華穎

“設計是生活的必需品。 ”

——鐘華穎

“這裡原來是一片茶園, 旁邊有一片非常安靜的水面, 同時整個的基地被周圍的竹林包圍起來。 我們希望讓每一位進入會議中心的人體會到的都是當地的風、光線和這種竹林搖逸的質感。 ”

“首先就是從鄉村已有的建築類型當中去尋求和提煉可以借鑒的建築原型, 我們在考察和分析了以後,

發現有兩種鄉村的建築類型是可以被我們學習的, 一種就是鄉村的蔬菜大棚, 另外一種則是鄉村的公社禮堂。 ”

為了還原公社禮堂的特點

設計師使用了兩坡屋頂的元素

而裝配式的杆件結構

則是對溫室大棚輕鋼結構建造類型的改進

“屋頂是折線形的,就像民居的山牆輪廓。 我們將這樣的輪廓線提取出來以後,進行穿插和交織,形成了屋頂主體結構,這種錯動的折線形的輪廓線和會議中心旁邊的山體所形成的輪廓又是一致的。”

“會議中心的主體結構是鋼結構的,因為是大跨度空間,建築主體勢必會比較大,而這就可能無法融入周圍的環境。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應用了以預應力技術為核心的超細柱。將超細柱作為建築週邊的主體結構,這樣就把建築的構建截面尺寸減到了最小,使得建構體本身消失於無形。”

為了能夠使建築更好的融入周圍的自然環境

設計師在會議中心的內外部

大量採用了分隔號條的建構形式

“通常看到的建築構件,比如說牆、柱、門窗,都會用一種元素去將其統一起來。因此整個會議中心,從外到內,感受到的不是這些建築的構件,而是富有韻律感的分隔號條所組成的肌理,這種感覺就像我們去看竹林的這種豎向的竹子的感覺是一致的。”

“結合會議中心的功能,它的牆體是不需要開太多窗的,那麼將這種基本的照明,從頂部以頂光的形式投射下來,並搭配佈局非常密的屋頂檁條,從而形成格柵,將光線進行切割,模擬的是在竹林當中看到的從竹葉的縫隙投射下來光線的感覺。”

設計:鐘華穎 導演:李文明 攝像:陳占偉

編輯:設計娘、蒙小度

“屋頂是折線形的,就像民居的山牆輪廓。 我們將這樣的輪廓線提取出來以後,進行穿插和交織,形成了屋頂主體結構,這種錯動的折線形的輪廓線和會議中心旁邊的山體所形成的輪廓又是一致的。”

“會議中心的主體結構是鋼結構的,因為是大跨度空間,建築主體勢必會比較大,而這就可能無法融入周圍的環境。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應用了以預應力技術為核心的超細柱。將超細柱作為建築週邊的主體結構,這樣就把建築的構建截面尺寸減到了最小,使得建構體本身消失於無形。”

為了能夠使建築更好的融入周圍的自然環境

設計師在會議中心的內外部

大量採用了分隔號條的建構形式

“通常看到的建築構件,比如說牆、柱、門窗,都會用一種元素去將其統一起來。因此整個會議中心,從外到內,感受到的不是這些建築的構件,而是富有韻律感的分隔號條所組成的肌理,這種感覺就像我們去看竹林的這種豎向的竹子的感覺是一致的。”

“結合會議中心的功能,它的牆體是不需要開太多窗的,那麼將這種基本的照明,從頂部以頂光的形式投射下來,並搭配佈局非常密的屋頂檁條,從而形成格柵,將光線進行切割,模擬的是在竹林當中看到的從竹葉的縫隙投射下來光線的感覺。”

設計:鐘華穎 導演:李文明 攝像:陳占偉

編輯:設計娘、蒙小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