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為孩子而苦苦隱忍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成年後幸福嗎

「我這麼痛苦的和他維持著婚姻

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

有多少父母窮其一生的隱忍

換來的是孩子成年後對安全感一生的追尋

有多少人在結婚之前對婚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結果卻被如約而至的各種瑣碎和變化給沖懵了。 就像有多少人幻想著的美好婚禮卻因為禮數、雜事、長輩意見不合而變得焦頭爛額。 在或是無心插柳、或長輩催促、或是精心準備下小天使來到了身邊, 原本幻想著所有的一切的不如意都會隨著寶寶的到來會變得順心, 卻不想是噩夢的開始。

那個男人, 在婚後變成了一個巨嬰, 在經意或不經意間你變成了2個孩子的媽媽, 而且有一個孩子還時不時對你惡言相向、拳腳相加。 他根本不會知道你躺在產床上撕心裂肺的疼痛, 更別說多少個夜晚你在等他回家等到在沙發上睡著。 無數個煎熬的夜晚你只能看著身邊稚嫩的小臉來能給自己些許安慰。

你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離婚大隊中的一員, 直到慢慢的被現實衝擊的體無完膚, 你開始掙扎、抑鬱甚至是懷疑自己, 是不是真的如枕邊人所說的一無是處, 慢慢的你厭倦了, 無力了, 甚至再刻薄的惡語你都無心辯駁, 只是在想到無辜的孩子, 看著她清澈的眼睛時, 你才又陷入了痛苦和矛盾中。

每一個巨嬰都會給身邊的人創作一個這樣的悲傷劇本, 有些人一輩子都從悲傷中走不出來, 而走出來的人都經歷了一次重生。 婚姻的本質在褪掉感情的外衣後, 不過是財產和孩子, 在離婚的刹那間更顯露無疑, 讓你再一次對深刻的認識人性。 而現在的社會, 婚姻對女人往往是不公平的, 不論是平時有多麼強悍, 在工作中能力有多麼突出, 面對離婚你都會脆弱不堪, 周圍的人也會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你, 甚至你的父母都會覺得你離過婚, 就再找個差不多, 能稍微顧上孩子的人就行了。 但畢竟經濟完全獨立的單親媽媽是少數,

更多的她們往往陷入了另外一種境地:拼上自己的所有, 為孩子創造盡可能好的條件。 每當看著孩子面對愛的缺失, 物質條件的匱乏, 你可能陷入更深的內疚和迷惘中, 甚至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不顧一切賺錢的惡性循環。

昨天我們發佈了《若不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婚姻,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友好的離婚》, 有一些朋友的留言讓我深有感觸, 期望得到一些幫助, 鑒於留言回復的字數限制, 今天在做一篇分享, 希望給已經在路上的父母一些幫助, 給準備上路的父母一些啟迪。

經常聽到“要不是有孩子, 我早和他離婚了”, 對於有孩子的人, 如果離婚, 相信都難邁過的坎就是孩子這一關。 大家都會覺得孩子沒有完整的家庭會對其成長不利, 很多父母因為這點而長期隱忍, 過著“非人的生活”。 這種看似為了孩子好而隱忍的婚姻生活, 如果跟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比起來, 這是沉浸式的傷害, 日復一日式的, 溫水煮青蛙式的, 不露痕跡的影響著孩子性格和心智的走向。 因為一旦婚姻生活不幸福,不論怎麼在孩子面前隱藏都是藏不住的,無法隱藏你對生活的不滿,對感情的不滿。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你的各種不如意,也許將這種不如意轉化成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情緒經常失控,抱怨一天比一天多,所有這些都是婚姻不幸福造成的。大多數這種情況還會對孩子造成另一種影響:讓孩子總覺得虧欠父母,都是因為自己父母才艱難的在一起生活,才隱忍得這麼痛苦,長期生活在這種心理壓力之下,會讓其成年後對婚姻生活抗拒,缺乏安全感。因為這個安全感的缺失,多少人成年後用一生去苦苦追尋,總是期望得到身邊和周圍人的肯定才能稍許的安心,總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而這樣的價值觀和心理需求,對身邊的愛人也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分離才是最好的出路,然後又迴圈了一次父母的生活經歷。

理性看待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在很多年前,離婚率很低,離婚意味著孩子基本上失去了爸爸或者媽媽的愛,那時候人們的觀點封閉固化,周圍人的眼光也會對孩子產生較大的影響,讓其陷入自卑中,而當今社會,離婚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種認識和影響已經越來越小了,甚至我都見過身邊幾個大點的孩子都勸父母離婚的。

2015年的離婚率城市排名

如果非覺得父母雙方非要在物理上的空間層面必須跟孩子待在一起才算愛未免太過狹隘。孩子需要的是一個能對其有正面生活示範引導的父母,而不是一個充滿了壓抑環境的幾室幾廳。不論離婚與否,你必須要在自己的示範下讓孩子明白一個基本的人生道理:幸福只在於自己,不依賴於任何其他的人,沒有一種幸福是完全來自於其他人的,如果有,那麼這種幸福遲早也是會丟失的。離婚和結婚都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不要用自己的不幸和隱忍給孩子的愛套上一條沉重的枷鎖,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能為自己的悲慘遭遇買單。

能不能將生活過的幸福,絕對是一種個人能力,這種能力雖然很大程度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像有的人寧願一輩子生活的無比苦逼也不願意去面對離婚的恐懼,這是深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人每一次的改變都像重生一樣,很多人一輩子都走不出原生家庭的牢籠,將無法獲得幸福的能力又傳遞給了孩子。而一旦自己衝破了原生家庭的牢籠,孩子也會是受益者。

還有一個普遍讓人焦慮的現象:很多人離婚後覺得虧欠孩子,是自己造成了孩子有這樣一個不幸的家庭,然後加倍對他溺愛,窮自己的一生努力工作賺錢,希望有物質上的豐裕彌補對孩子的傷害;又或者在離婚後,自己能過的多拮据就多拮据,對孩子的要求哪怕再難也會儘量滿足,表現出一副自己含辛茹苦燃燒自己成就孩子的超人形象,哪怕你嘴上沒說,但一切都看在孩子的眼裡。如果這樣做確實能讓孩子成才到也無可厚非,但往往事與願違。

就像下面一個用戶給我的留言:

我的阿姨有一段不幸的婚姻,表弟很小的時候,姨夫就一直外出打麻將,徹夜不歸,而後在外面公開有女人,最後家暴,十幾年都從未對這個家庭負過責任。那時家人也勸過不行就離婚,但阿姨一個弱女子根深蒂固的覺得完整的家庭對孩子好一點,至少不會在外抬不起頭。她一個人很辛苦的賺錢,還經歷過下崗,家庭條件不好,但是因為家庭的不幸,對表弟格外寵溺,經濟拮据還帶表弟去吃肯德基,表弟吃著她看著。她覺得別人有的也想彌補孩子。如今靠阿姨一己之力表弟已經結婚生子,雖沒有大錯,但責任感不強,好逸惡勞,目前待業中。更令我們痛心的是,對阿姨呼來喝去,不尊重,談不上孝順。現在環境開明,離婚已不是什麼醜事,如果我們當年也是這環境,我想阿姨不至於那麼可憐。

像上面的案例,可以說我們身邊處處皆是,單親父母含辛茹苦的將孩子帶大,努力的把孩子培養成了又一個巨嬰。不要說孩子成才,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都難。這種心態下面有一種暗藏的一廂情願的心理意識可能連自己都未曾發覺:既然離婚了讓孩子受到了傷害,那麼今後的生活,處處都要顧及孩子,為孩子燃燒的越多,付出的越多,甚至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為了他而如此痛苦和難過,才覺得內心的愧疚感才能減輕。所以我的建議是:努力把自己活的精彩,讓自己有豐富多彩的人生,少一些抱怨。用自己開朗而豐富的生活示範給孩子樹立對生活的信心,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哪怕爸爸媽媽離婚,我們的生活依然可以很美好,而不是讓孩子去恨爸爸或者媽媽。應該時刻傳遞給他一種理念:離婚和結婚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和權利,離婚只是我們的人生中的一個插曲、一個波浪,而人生將面臨無數的波浪,不會因為一個波浪而變得灰暗。

作為單親媽媽,你必須內心堅定的將自己的生活過的美好,不要因為離婚而懷疑自己,不要陷入到對孩子的彌補心態,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我知道離婚帶給人最大的傷害,或許不是離婚本身帶來的各種現實問題,而是挫敗感以及自信心全面崩潰。當你帶著開朗的心態去過生活,沒有負罪感的去和孩子相處時,你會發現你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你自己都會驚訝于原來你可以爆發出連自己從來都不曾想到的能量。

最後借用一個用戶的留言作為結尾:

婚姻不代表幸福,離婚也不意味著不幸,即便有子女的家庭,對孩子來說,平靜的殘缺,也好過暴烈的完整。

期待每一個單親媽媽都能從離婚的困惑中走出來,打破自己的心理魔障,放下仇恨,放下受害者的心態,把能過好生活的能力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由於社會現實原因,離婚中的女性處於弱勢,所以文章基本站在女方的角度來談的,雖然我是個男的,也是個爸爸,但不可否認的是造成離婚的原因很多,有一些離婚可能並不完全是男方的責任,只是你們真的不合適而已,放下心魔,放下憤恨,才是走出困惑的開始)

企鵝爸爸

事關孩子的教育

因為一旦婚姻生活不幸福,不論怎麼在孩子面前隱藏都是藏不住的,無法隱藏你對生活的不滿,對感情的不滿。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你的各種不如意,也許將這種不如意轉化成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情緒經常失控,抱怨一天比一天多,所有這些都是婚姻不幸福造成的。大多數這種情況還會對孩子造成另一種影響:讓孩子總覺得虧欠父母,都是因為自己父母才艱難的在一起生活,才隱忍得這麼痛苦,長期生活在這種心理壓力之下,會讓其成年後對婚姻生活抗拒,缺乏安全感。因為這個安全感的缺失,多少人成年後用一生去苦苦追尋,總是期望得到身邊和周圍人的肯定才能稍許的安心,總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而這樣的價值觀和心理需求,對身邊的愛人也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分離才是最好的出路,然後又迴圈了一次父母的生活經歷。

理性看待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在很多年前,離婚率很低,離婚意味著孩子基本上失去了爸爸或者媽媽的愛,那時候人們的觀點封閉固化,周圍人的眼光也會對孩子產生較大的影響,讓其陷入自卑中,而當今社會,離婚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種認識和影響已經越來越小了,甚至我都見過身邊幾個大點的孩子都勸父母離婚的。

2015年的離婚率城市排名

如果非覺得父母雙方非要在物理上的空間層面必須跟孩子待在一起才算愛未免太過狹隘。孩子需要的是一個能對其有正面生活示範引導的父母,而不是一個充滿了壓抑環境的幾室幾廳。不論離婚與否,你必須要在自己的示範下讓孩子明白一個基本的人生道理:幸福只在於自己,不依賴於任何其他的人,沒有一種幸福是完全來自於其他人的,如果有,那麼這種幸福遲早也是會丟失的。離婚和結婚都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不要用自己的不幸和隱忍給孩子的愛套上一條沉重的枷鎖,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能為自己的悲慘遭遇買單。

能不能將生活過的幸福,絕對是一種個人能力,這種能力雖然很大程度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像有的人寧願一輩子生活的無比苦逼也不願意去面對離婚的恐懼,這是深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人每一次的改變都像重生一樣,很多人一輩子都走不出原生家庭的牢籠,將無法獲得幸福的能力又傳遞給了孩子。而一旦自己衝破了原生家庭的牢籠,孩子也會是受益者。

還有一個普遍讓人焦慮的現象:很多人離婚後覺得虧欠孩子,是自己造成了孩子有這樣一個不幸的家庭,然後加倍對他溺愛,窮自己的一生努力工作賺錢,希望有物質上的豐裕彌補對孩子的傷害;又或者在離婚後,自己能過的多拮据就多拮据,對孩子的要求哪怕再難也會儘量滿足,表現出一副自己含辛茹苦燃燒自己成就孩子的超人形象,哪怕你嘴上沒說,但一切都看在孩子的眼裡。如果這樣做確實能讓孩子成才到也無可厚非,但往往事與願違。

就像下面一個用戶給我的留言:

我的阿姨有一段不幸的婚姻,表弟很小的時候,姨夫就一直外出打麻將,徹夜不歸,而後在外面公開有女人,最後家暴,十幾年都從未對這個家庭負過責任。那時家人也勸過不行就離婚,但阿姨一個弱女子根深蒂固的覺得完整的家庭對孩子好一點,至少不會在外抬不起頭。她一個人很辛苦的賺錢,還經歷過下崗,家庭條件不好,但是因為家庭的不幸,對表弟格外寵溺,經濟拮据還帶表弟去吃肯德基,表弟吃著她看著。她覺得別人有的也想彌補孩子。如今靠阿姨一己之力表弟已經結婚生子,雖沒有大錯,但責任感不強,好逸惡勞,目前待業中。更令我們痛心的是,對阿姨呼來喝去,不尊重,談不上孝順。現在環境開明,離婚已不是什麼醜事,如果我們當年也是這環境,我想阿姨不至於那麼可憐。

像上面的案例,可以說我們身邊處處皆是,單親父母含辛茹苦的將孩子帶大,努力的把孩子培養成了又一個巨嬰。不要說孩子成才,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都難。這種心態下面有一種暗藏的一廂情願的心理意識可能連自己都未曾發覺:既然離婚了讓孩子受到了傷害,那麼今後的生活,處處都要顧及孩子,為孩子燃燒的越多,付出的越多,甚至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為了他而如此痛苦和難過,才覺得內心的愧疚感才能減輕。所以我的建議是:努力把自己活的精彩,讓自己有豐富多彩的人生,少一些抱怨。用自己開朗而豐富的生活示範給孩子樹立對生活的信心,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哪怕爸爸媽媽離婚,我們的生活依然可以很美好,而不是讓孩子去恨爸爸或者媽媽。應該時刻傳遞給他一種理念:離婚和結婚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和權利,離婚只是我們的人生中的一個插曲、一個波浪,而人生將面臨無數的波浪,不會因為一個波浪而變得灰暗。

作為單親媽媽,你必須內心堅定的將自己的生活過的美好,不要因為離婚而懷疑自己,不要陷入到對孩子的彌補心態,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我知道離婚帶給人最大的傷害,或許不是離婚本身帶來的各種現實問題,而是挫敗感以及自信心全面崩潰。當你帶著開朗的心態去過生活,沒有負罪感的去和孩子相處時,你會發現你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你自己都會驚訝于原來你可以爆發出連自己從來都不曾想到的能量。

最後借用一個用戶的留言作為結尾:

婚姻不代表幸福,離婚也不意味著不幸,即便有子女的家庭,對孩子來說,平靜的殘缺,也好過暴烈的完整。

期待每一個單親媽媽都能從離婚的困惑中走出來,打破自己的心理魔障,放下仇恨,放下受害者的心態,把能過好生活的能力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由於社會現實原因,離婚中的女性處於弱勢,所以文章基本站在女方的角度來談的,雖然我是個男的,也是個爸爸,但不可否認的是造成離婚的原因很多,有一些離婚可能並不完全是男方的責任,只是你們真的不合適而已,放下心魔,放下憤恨,才是走出困惑的開始)

企鵝爸爸

事關孩子的教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