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從抗日戰士到中科院院士,記一位如東人的傳奇人生……

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惟炎主要從事低溫物理與超導的研究, 是從如東走出的國內外知名的物理學家。 在縣檔案館裡, 有一份管惟炎的名人檔案, 檔案裡包括了管惟炎教授的簡歷、著作以及往來書信、證書、聘書等遺物, 這些檔案見證了管教授從一個青年學生到知名物理學家的成長過程。

管惟炎教授1928年出生於如東, 他從事過抗日活動、地下鬥爭、赴蘇留學、科學攀登、授業育才, 無不成就卓然。 現在邀請縣檔案館原館長陳力同志, 讓他帶領大家一起走近管惟炎教授。

1943年, 剛滿15歲的管惟炎就在掘港中學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地下工作, 散發傳單, 張貼標語。 1945年, 管惟炎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春, 根據組織安排, 18歲的管惟炎離開家鄉, 到東北解放區工作。 在管惟炎的檔案中, 有一本早已泛黃的《電學原理》。 這本書就是當年管惟炎離開家鄉是隨身攜帶的。 翻開這本泛黃的書, 裡面還有不少備註。

原檔案館館長陳力介紹說, 管惟炎在40年代的時候, 在如東參加了新四軍, 在行軍過程中,

他的一個小挎包內隨身帶的就是《電學原理》這本書。

1949年, 管惟炎考取了哈爾濱工業大學, 兩年後, 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物理系。 1953年, 管惟炎通過考試被派往前蘇聯留學, 先後在列寧格勒大學、第比利斯大學和莫斯科大學物理系學習。 在檔案中, 有一本管惟炎在蘇聯莫斯科大學的成績冊, 翻開成績冊, 每門科目的成績都是五分。

1959年管惟炎與妻子鄭宗爽在莫斯科大學

原檔案館館長陳力說,管惟炎畢業證書上的成績屬於優秀等級,當時實行的是五分制,五分是最高分,必須每門學科都是五分才能是優秀畢業生,這是很不容易的。

管惟炎從莫斯科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被推薦為蘇聯科學院物理問題研究所研究生,師從于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卡皮查。

陳力介紹說,卡皮查是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專門研究低溫研究超導,這也影響了管惟炎教授後來的研究方向。

1960年,管惟炎畢業回國後,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兼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1980年,管惟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4年,管惟炎成為中國科技大學第三任校長。在他的檔案中,有兩個陶瓷飯盆。陳力告訴記者,這兩個飯盆是管惟炎在中國科技大學任校長時使用的飯盆。當時,他經常要去食堂和學生排隊一起吃飯,瞭解學生情況,學習生活以及方方面面。這兩個飯盆,一個打飯一個打菜,非常珍貴。

這期間,管惟炎一直從事低溫、超導的研究,致力於強磁場超導材料和超導體的研製。管惟炎與他人合著了《超導電性》、《超導研究75年》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不少學術論文在國際上都具有影響力。管惟炎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學、追求知識,檔案裡還收藏了不少管惟炎的工作筆記。第29號筆記本是管惟炎在1963年至1965年期間使用的,裡面詳細記載了他參加學術報告中記載的要點、重點,其中包括他參加的有關超導以及低溫物理方面的一些學術報告會上各個專家的學術報告記錄,這也說明了他當時的科研活動比較頻繁,工作量很大。

在管惟炎的名人檔案中,還有不少邀請函和請柬,以及一些賀卡和便條,曾經應國務院邀請,參加了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夫婦的宴會。陳力介紹說,1976年尼克森訪問中國,美國總統尼克森夫婦在國務院設宴,邀請管惟炎出席,當時他被安排在第九桌。

1991年,管惟炎遠赴臺灣,成為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十幾年間,管惟炎指導了十余名博士、碩士學生。在檔案館的如東歷史文化展示中心內,還保存著一個照相機,這是管惟炎在蘇聯留學時使用的。這個照相機之後陪伴了管惟炎半生,一直被他視若珍寶。

陳力說,不僅他在蘇聯留學時的照片,還有50年代,管惟炎回如東時,拍的一些國清寺等風景照片,都是來源於這部照相機。後來,他的愛人把照相機交給他們保管,這是他在蘇聯學習工作生活的一個重要的見證。

2003年,管惟炎在臺灣台中市因車禍去世。他的夫人鄭宗爽女士將他的遺物整理後,轉贈給縣檔案館,由縣檔案館進行歸檔保存。目前縣檔案館共收集了管惟炎各種檔案約1000餘件,其中包括紙質檔案、照片、還有實物。管惟炎的檔案收集是從40年代一直到他去世,大約有60年的跨度,所以縣檔案館有管惟炎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豐富資料。

(如東電視臺)

1959年管惟炎與妻子鄭宗爽在莫斯科大學

原檔案館館長陳力說,管惟炎畢業證書上的成績屬於優秀等級,當時實行的是五分制,五分是最高分,必須每門學科都是五分才能是優秀畢業生,這是很不容易的。

管惟炎從莫斯科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被推薦為蘇聯科學院物理問題研究所研究生,師從于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卡皮查。

陳力介紹說,卡皮查是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專門研究低溫研究超導,這也影響了管惟炎教授後來的研究方向。

1960年,管惟炎畢業回國後,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兼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1980年,管惟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4年,管惟炎成為中國科技大學第三任校長。在他的檔案中,有兩個陶瓷飯盆。陳力告訴記者,這兩個飯盆是管惟炎在中國科技大學任校長時使用的飯盆。當時,他經常要去食堂和學生排隊一起吃飯,瞭解學生情況,學習生活以及方方面面。這兩個飯盆,一個打飯一個打菜,非常珍貴。

這期間,管惟炎一直從事低溫、超導的研究,致力於強磁場超導材料和超導體的研製。管惟炎與他人合著了《超導電性》、《超導研究75年》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不少學術論文在國際上都具有影響力。管惟炎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學、追求知識,檔案裡還收藏了不少管惟炎的工作筆記。第29號筆記本是管惟炎在1963年至1965年期間使用的,裡面詳細記載了他參加學術報告中記載的要點、重點,其中包括他參加的有關超導以及低溫物理方面的一些學術報告會上各個專家的學術報告記錄,這也說明了他當時的科研活動比較頻繁,工作量很大。

在管惟炎的名人檔案中,還有不少邀請函和請柬,以及一些賀卡和便條,曾經應國務院邀請,參加了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夫婦的宴會。陳力介紹說,1976年尼克森訪問中國,美國總統尼克森夫婦在國務院設宴,邀請管惟炎出席,當時他被安排在第九桌。

1991年,管惟炎遠赴臺灣,成為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十幾年間,管惟炎指導了十余名博士、碩士學生。在檔案館的如東歷史文化展示中心內,還保存著一個照相機,這是管惟炎在蘇聯留學時使用的。這個照相機之後陪伴了管惟炎半生,一直被他視若珍寶。

陳力說,不僅他在蘇聯留學時的照片,還有50年代,管惟炎回如東時,拍的一些國清寺等風景照片,都是來源於這部照相機。後來,他的愛人把照相機交給他們保管,這是他在蘇聯學習工作生活的一個重要的見證。

2003年,管惟炎在臺灣台中市因車禍去世。他的夫人鄭宗爽女士將他的遺物整理後,轉贈給縣檔案館,由縣檔案館進行歸檔保存。目前縣檔案館共收集了管惟炎各種檔案約1000餘件,其中包括紙質檔案、照片、還有實物。管惟炎的檔案收集是從40年代一直到他去世,大約有60年的跨度,所以縣檔案館有管惟炎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豐富資料。

(如東電視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