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糖尿病的自我調理和中醫治療方法!

日常起居調養法:

糖尿病患者平時應注意休息, 起居有常, 生活規律, 應注意勞逸結合, 早睡早起, 決不可熬夜或過勞;應節制房事。

同時, 可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增強體質。 平日宜多在戶外新鮮空氣中休息或做輕微的體力活動, 根據體力情況, 可練簡化或全式太極拳, 每天一次, 體力較好的患者, 還可參加徒步旅行或划船等活動。 在平時糖尿病患者還應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澡、勤換衣, 常以鹽水漱口, 注意外陰清潔, 以防止和減輕感染併發症的產生。

飲食調養法:

飲食宜忌:宜進食低糖、高維生素類食物, 適當注意滋補。 主食以玉米、小米、大麥、蕎麥面等粗糧為宜, 多食用含澱粉低的蔬菜, 如白菜、芹菜、冬瓜等, 少食土豆以及含澱粉較多的食物, 適當加用瘦肉、蛋類、魚類、植物油等。

食物的總熱量, 宜根據病人的病情、體重及工作生活情況予以適當控制。 總熱量一般為每日每公斤體重25~40卡,

小兒可適量偏高, 以每日每公斤體重35~50卡為宜。 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 以早餐占2/5, 午餐占2/5, 晚餐占1/5的比例為宜。 食物中蛋白質的量按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克為宜, 孕婦、乳母及營養不良者可提高到每日每公斤體重2~3克。 脂肪的供給可根據病人的胖瘦情況及是否患有肝炎等其他疾患而有所增減, 一般按每日每公斤體重0.6~1克為宜。

以下食療方可供選用:

(1)鮮菠菜根100克, 雞胗皮15克, 水煎服。

(2)活鯽魚500克, 綠茶10克, 將魚剖開去除內臟後洗淨, 納茶入腹清蒸, 不加食鹽服食。

(3)四季豆100克, 水煎服, 每日3次, 以及綠豆、梨、青蘿蔔等, 均宜煮熟服食。

(4)苦瓜250克, 蚌肉100克, 先將活蚌清水養兩天, 然後取肉煮苦瓜, 油鹽調味後食用。

藥物調養法:

1.單方驗方

(1)僵蠶250克, 碾為細末, 每次5克, 每日3次, 飯前以溫開水送服。 僵蠶末亦可用膠囊裝入, 以便於吞服。

(2)荔枝核烘乾研成細末, 每次3克, 每日3次, 飯前溫水送服。

(3)枸杞子15克, 覆盆子15克, 天花粉10克, 生地10克, 天冬10克, 西洋參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早晚分兩次服用。

2.中成藥方

(1)生津消渴丸, 每次3克, 每日3次。 適用於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的患者。

(2)玉泉丸, 每次3克, 每日3次, 適用于多食易饑、煩熱多汗的患者。

(3)麥味地黃丸, 每次3克, 每日3次, 適用於小便頻數量多、口渴多飲、腰膝酸軟的患者。

(四)針灸調養法

針刺取穴以脾俞、胃俞、肺俞、腎俞、關元、中極、太溪等穴為主, 每次取3~4個穴位, 再根據患者病情適當加穴, 如偏多飲、口幹者可加太淵、金津、玉液(金津、玉液可點刺出血);偏多食易饑者加中脘、足三裡;偏多尿,

男子見陽痿、女子經閉者, 加命門、湧泉;雀目或白內障者加光明、風池、承泣、太陽;癃閉加次髎、大赫。 毫針刺法取平補平瀉, 針刺時需注意嚴格消毒。 以上穴位除頭面部外, 均可用灸法, 但需注意切忌出現灸瘡。

推拿調養法:

(1)用手掌在胸部行揉推法20~30次, 重點在胸部左側的心前區。

(2)將一手放在另一手臂內側, 以手腕部至腋部行推法20~30次, 兩臂交替進行。

(3)用手掌自劍突至臍部行直線推法20~30次, 然後用手掌以丹田(關元)為中心行順時針方向的環行推摩法50~100次.取穴內關、中脘、期門、梁門、水分、天樞、氣海、關元、中極, 用中指或食指按壓, 每穴1分鐘。

(4)用雙拇指揉按小腿內側穴位, 取陰陵泉、足三裡、三陰交、然骨、湧泉穴,

操作時需一條腿屈膝並搭在另一條腿上, 痛點部位多施手法, 每穴1分鐘。

上述方法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 加速胰島功能恢復和細胞對糖的吸收利用, 改善胰臟的營養狀況, 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氣功調養法:

所取姿勢, 以舒適為度, 或立, 或坐, 或臥均可。

(1)第一步:縮小視野, 心不外馳, 稍注意鼻尖, 眼微閉, 內視心窩部, 耳細聽呼氣, 以求細、柔、緩、勻;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 吸氣隨自然。 反復行之, 每日早、中、晚各1次, 每次20分鐘。

(2)第二步:第一步練至呼氣覺心窩部發熱時, 讓呼氣延伸下沉, 緩慢而自然地向丹田推進, 切忌操之過急。 每日3次, 每次25~30分鐘。

(3)第三步:第二步練至丹田有明顯感覺時, 使呼吸有意無意停留丹田, 意要淡。 每日練功3次, 每次30~40分鐘。

(4)第四步:意守丹田40分鐘左右。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時,即有力量沿脊柱上行,若上行至某處停下,不可勉強向上導引,待丹田力量繼續充實,使之自然漸漸上升。當上行至玉枕穴再停時,可內視頭頂即能通過。每日練功3~5次,每次40~60分鐘。

(5)第五步:意守丹田,如百會穴出現活動力量,也可意守頭頂,須靈活掌握。每日練功3次,每次60分鐘左右。

其他調養法:

1.臍療法

石膏5克,知母2克,生地、黨參各0.6克,炙甘草、元參各1克,黃連0.3克,粳米少許,按上述比例配好藥,烘乾製成粉末,每取藥末250毫克,加入鹽酸二甲雙胍40毫克混勻,敷臍孔,覆以紗布,外以膠布固定,5~7天換藥1次,6次為1療程。適用於輕型糖尿病,病程短而無併發症者。

2.耳穴壓丸療法

在耳部取胰、屏間、神門、肺、脾、三焦、腎等穴,每次選一側2~4穴,將王不留行籽貼於0.5×0.5釐米膠布上,貼於上述穴位,每日按壓3~5次,3~5天換藥1次。

-提醒:控制糖尿病,要多方面進行,單一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需要結合飲食、運動、食療、中醫,才能更好的控制平穩血糖。

每次30~40分鐘。

(4)第四步:意守丹田40分鐘左右。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時,即有力量沿脊柱上行,若上行至某處停下,不可勉強向上導引,待丹田力量繼續充實,使之自然漸漸上升。當上行至玉枕穴再停時,可內視頭頂即能通過。每日練功3~5次,每次40~60分鐘。

(5)第五步:意守丹田,如百會穴出現活動力量,也可意守頭頂,須靈活掌握。每日練功3次,每次60分鐘左右。

其他調養法:

1.臍療法

石膏5克,知母2克,生地、黨參各0.6克,炙甘草、元參各1克,黃連0.3克,粳米少許,按上述比例配好藥,烘乾製成粉末,每取藥末250毫克,加入鹽酸二甲雙胍40毫克混勻,敷臍孔,覆以紗布,外以膠布固定,5~7天換藥1次,6次為1療程。適用於輕型糖尿病,病程短而無併發症者。

2.耳穴壓丸療法

在耳部取胰、屏間、神門、肺、脾、三焦、腎等穴,每次選一側2~4穴,將王不留行籽貼於0.5×0.5釐米膠布上,貼於上述穴位,每日按壓3~5次,3~5天換藥1次。

-提醒:控制糖尿病,要多方面進行,單一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需要結合飲食、運動、食療、中醫,才能更好的控制平穩血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