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奇的彩繪、紮染課:讓中關村一小的學生欲罷不能!|傳統文化教育北京進行時·校園行13

好的課程一定是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今天, 播報君繼續帶大夥探訪海澱學區教輔中心兩門神奇的課程——彩繪、紮染課。 之所以說它們神奇, 是因為連中關村一小的孩子們體驗之後都連連稱讚、欲罷不能!他們在這裡分分鐘變身小藝術家, 做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到底有多好玩, 一起看過來!

1

奇妙彩繪課:把物品變藝術品

什麼是彩繪?

彩繪, 在中國自古有之, 被稱為丹青。 古代原始人最早開始採用木炭或者有機色彩在石頭上面進行繪製。 彩繪看似簡單, 但從基底的選擇、塗色的步驟、色彩的搭配、線條疏密的把握等各方面都大有講究, 是我國別具特色的傳統文化。

聽了播報君的介紹, 是不是想躍躍一試?不過彩繪看著簡單, 但想做出像樣的藝術品可沒那麼容易。 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創造性地把傳統彩繪引入課堂,

為學生拓展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新空間。

課程鼓勵同學們在不同物品上作畫, 拓寬繪畫的媒材, 積累繪畫技巧, 學習拓印及裝裱技術, 將美術所學運用於生活, 美化生活。 團扇、油傘、風箏、臉譜……孩子們在快樂中體驗傳統文化, 感受非遺魅力。

彩繪看似簡單, 但從基底的選擇、塗色的步驟、色彩的搭配、線條疏密的把握等各方面都大有講究。 依據不同課程, 有不同教學要求。 例如扇面, 雖然題材內容不限, 但因畫面較小取材不宜太複雜, 要求詩、書、畫、印與扇面特定形式巧妙結合, 選擇適應扇面的表現技法。

而油傘的繪製則是需要把設計好的單獨紋樣一個個的拷貝到傘面上。

課堂上, 孩子們眼、手、腦並用, 全面協調發展。 在創作的過程中, 他們既享受色彩的千變萬化, 又能培養自身的色彩感知力, 既能享受揮舞畫筆時的痛快淋漓, 又增強了動手能力。 重要的是,

當看到通過自己的雙手繪製出獨具匠心的作品, 成就感滿滿的!

校長觀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傳統彩繪課程是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油傘、扇子、風箏等,與中國傳統詩、書、畫、印巧妙結合,形成一件屬於學生自己的藝術品的活動。學生根據不同形狀、材料、結構等,表現中國傳統繪畫中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等內容。彩繪工藝具有歷史悠久,品類齊全,技藝精湛,不斷創新等顯著特點,作為深受喜愛的民間傳統工藝課程被納入海澱學區教輔中心“三色陽光課程”中,旨在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將實用與藝術結合,體悟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彩繪是一項特別培養學生的細心和耐心的課程,在創作過程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也給了他們更大的自信。彩繪課程的教學從易到難,不同年齡梯度學生通過課程中追溯歷史。當學生們真正用心的參與到彩繪中,從始至終的體會了學習,創作,完成作品的過程的時候,才會發現這是一種享受,一個能夠體現自我能力,增強自信心的過程。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主任王越

教師感受

傳統彩繪課程是海澱學區教輔中心傳統活動項目。我在活動設計中結合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學生提供瞭解中國傳統書畫文化的空間,引導學生學習、傳承中華書畫藝術,擴展視野,提高文化藝術修養,促進傳統文化書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我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通過提供團扇、風箏、油傘等多種藝術創作活動項目,提高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繪畫技巧、色彩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並引導學生將美術所學運用於生活,美化生活。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教師宋曉燕

學生感受

中關村一小 劉夢迪

在海澱學區教輔中心的彩繪油傘活動真有意義。很多知識我是第一次接觸,比如油紙傘是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綿紙做傘面。雖然我只參與了一小部分,但是收穫已經很大了。而且畫傘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特別需要耐心。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瞭解到油紙傘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和製作的方法。以前只是在旅遊的地方見到過賣的,沒想到今天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油紙傘。我畫了一把非常漂亮的油紙傘,是很多小碎花的那種。這次活動真是一次快樂之旅。

中關村一小 陳梓

2

魅力紮染課:布上的寫意畫

什麼是紮染?

紮染古稱紮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工藝美術種類,是中國民族文化幾千年來積澱的藝術結晶。它有著其他工藝無法達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傳統的手工紮染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雙重功能,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且製作工藝簡便、有趣,紮結和染色是紮染的兩個主要環節。

一走進紮染課的教室,看到掛在牆上的作品,很多孩子們不禁讚歎紮染藝術的五彩繽紛。而在這裡,借助天然的草木植物染料,小朋友們可以製作實用的手絹、背包、背心,大朋友們製作的絲巾各具特色。人人動手,各個參與,孩子在“手腦聯盟”中享受學習、體驗成功、發展特長,收穫人文、科學和藝術滋養。

為了讓孩子體驗到最原汁原味的紮染藝術,海澱學區教輔中心專門請來了四川自貢紮染非遺傳人張曉平老師授課並指導教學。學生在氣氛濃濃的紮染教室瞭解紮染的歷史、文化,通過圖形設計—紮結織物—冷水浸泡—染色—冷卻—拆結—熨燙晾乾幾個環節後,一幅幅獨一無二的作品就誕生了。

為了上好這門課,海澱學區教輔中心教師杜士玫花了大心思。杜老師說,紮染的課程面對不同年齡梯度的同學由淺入深,循序漸近,依據需求進行冷染和煮染教學。有些同學在平時生活中見過紮染工藝製作的生活用品,但對它的深一步瞭解並不充分,所以授課過程中特別注重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教室佈置得極具紮染特色的原因也是在這。

教學活動中,杜老師將重點放在如何紮結上,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釆用多種工具和方法,充分開發藝術想像力和創新力,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當作品完成後,同學們還會根據自己的創意給作品命名。

看了播報君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躍躍一試呢?

校長觀

紮染是布上的寫意畫,細緻處如蛛絲,粗獷處如宇宙,虛幻處如迷霧雲海,色彩朦朧含蓄,變幻莫測。魅力紮染課程就是幫學生再現這種藝術,讓學生把自己的聰明、智慧和創意在雙手中綻放。

紮染作為海澱學區教輔中心的傳統課程已較為成熟,大力發展紮染課程的原因有三:一,紮染不僅代表著一種傳統,而且已成為一種時尚。它樸素自然,毫不張揚,符合人的情致,貼近人的生活,充滿人性色彩。把紮染引入“三色陽光課程”之中,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課程實施中注重體驗性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的設計與融合。二,紮染活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製作,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使他們愉快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綜合學習,有利於形成學生的基本素養,促進紮染技藝的傳承和發展。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而是通過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美,滲入愛國主義人文精神,在愛上傳統工藝的同時,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機器印染製品,儘管色彩絢麗,但卻不能從中觸摸到一絲溫情,手工紮染作品既富個性,又清新自然,寄託豐富的情感。紮染的魅力就在於通過不同方法的紮結,創造染織出不同效果的圖案,有時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這就是學生的興趣點,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掌握了一定技巧的愛好者都能被深深吸引。

在海澱學區教輔中心的“魅力紮染”教室中,不僅為同學們打開了一扇走向傳統藝術的大門,還傳承紮染藝術並將之發揚。這是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的需要,也是現代人回歸自然的需要。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教師杜士玫

學生感受

進到紮染教室,懸空的五彩繽紛的布,一下子就觸動我的好奇心。開始我用笨拙的手紮出了一個皺巴巴奇形怪狀的圓豆豆,我以為會被批評,沒想到老師和同學都鼓勵我的創意。於是我越紮越上手,它逐漸形成一個大大的、白花花的蝴蝶結,我用手捧著被"五花大綁"的布袋,扔進了大鍋,等待作品的出鍋。當從水中撈出的時候心想:完了!可是奇跡發生了,在緩緩打開的瞬間,我的心都亮了!我給自己的作品滿分!

中關村一小五(4)班 張宸瑞

中關村一小五(13)班 嶽靈

上課的杜老師是一位幽默風趣,和藹可親的老師。她讓我認識到上下五千年大中華的藝術風采,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而且讓我掌握了一項技藝,捆紮技法,染布上色。作品打開的一瞬間我都驚呆了,太棒了,太好看了。這次我與紮染的邂逅,我深深的愛上了它。

文字及圖片資料由海澱學區教輔中心提供

編輯 | 劉鈺

閱讀推薦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傳統彩繪課程是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油傘、扇子、風箏等,與中國傳統詩、書、畫、印巧妙結合,形成一件屬於學生自己的藝術品的活動。學生根據不同形狀、材料、結構等,表現中國傳統繪畫中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等內容。彩繪工藝具有歷史悠久,品類齊全,技藝精湛,不斷創新等顯著特點,作為深受喜愛的民間傳統工藝課程被納入海澱學區教輔中心“三色陽光課程”中,旨在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將實用與藝術結合,體悟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彩繪是一項特別培養學生的細心和耐心的課程,在創作過程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也給了他們更大的自信。彩繪課程的教學從易到難,不同年齡梯度學生通過課程中追溯歷史。當學生們真正用心的參與到彩繪中,從始至終的體會了學習,創作,完成作品的過程的時候,才會發現這是一種享受,一個能夠體現自我能力,增強自信心的過程。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主任王越

教師感受

傳統彩繪課程是海澱學區教輔中心傳統活動項目。我在活動設計中結合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學生提供瞭解中國傳統書畫文化的空間,引導學生學習、傳承中華書畫藝術,擴展視野,提高文化藝術修養,促進傳統文化書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我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通過提供團扇、風箏、油傘等多種藝術創作活動項目,提高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繪畫技巧、色彩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並引導學生將美術所學運用於生活,美化生活。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教師宋曉燕

學生感受

中關村一小 劉夢迪

在海澱學區教輔中心的彩繪油傘活動真有意義。很多知識我是第一次接觸,比如油紙傘是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綿紙做傘面。雖然我只參與了一小部分,但是收穫已經很大了。而且畫傘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特別需要耐心。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瞭解到油紙傘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和製作的方法。以前只是在旅遊的地方見到過賣的,沒想到今天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油紙傘。我畫了一把非常漂亮的油紙傘,是很多小碎花的那種。這次活動真是一次快樂之旅。

中關村一小 陳梓

2

魅力紮染課:布上的寫意畫

什麼是紮染?

紮染古稱紮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工藝美術種類,是中國民族文化幾千年來積澱的藝術結晶。它有著其他工藝無法達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傳統的手工紮染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雙重功能,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且製作工藝簡便、有趣,紮結和染色是紮染的兩個主要環節。

一走進紮染課的教室,看到掛在牆上的作品,很多孩子們不禁讚歎紮染藝術的五彩繽紛。而在這裡,借助天然的草木植物染料,小朋友們可以製作實用的手絹、背包、背心,大朋友們製作的絲巾各具特色。人人動手,各個參與,孩子在“手腦聯盟”中享受學習、體驗成功、發展特長,收穫人文、科學和藝術滋養。

為了讓孩子體驗到最原汁原味的紮染藝術,海澱學區教輔中心專門請來了四川自貢紮染非遺傳人張曉平老師授課並指導教學。學生在氣氛濃濃的紮染教室瞭解紮染的歷史、文化,通過圖形設計—紮結織物—冷水浸泡—染色—冷卻—拆結—熨燙晾乾幾個環節後,一幅幅獨一無二的作品就誕生了。

為了上好這門課,海澱學區教輔中心教師杜士玫花了大心思。杜老師說,紮染的課程面對不同年齡梯度的同學由淺入深,循序漸近,依據需求進行冷染和煮染教學。有些同學在平時生活中見過紮染工藝製作的生活用品,但對它的深一步瞭解並不充分,所以授課過程中特別注重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教室佈置得極具紮染特色的原因也是在這。

教學活動中,杜老師將重點放在如何紮結上,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釆用多種工具和方法,充分開發藝術想像力和創新力,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當作品完成後,同學們還會根據自己的創意給作品命名。

看了播報君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躍躍一試呢?

校長觀

紮染是布上的寫意畫,細緻處如蛛絲,粗獷處如宇宙,虛幻處如迷霧雲海,色彩朦朧含蓄,變幻莫測。魅力紮染課程就是幫學生再現這種藝術,讓學生把自己的聰明、智慧和創意在雙手中綻放。

紮染作為海澱學區教輔中心的傳統課程已較為成熟,大力發展紮染課程的原因有三:一,紮染不僅代表著一種傳統,而且已成為一種時尚。它樸素自然,毫不張揚,符合人的情致,貼近人的生活,充滿人性色彩。把紮染引入“三色陽光課程”之中,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課程實施中注重體驗性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的設計與融合。二,紮染活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製作,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使他們愉快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綜合學習,有利於形成學生的基本素養,促進紮染技藝的傳承和發展。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而是通過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美,滲入愛國主義人文精神,在愛上傳統工藝的同時,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機器印染製品,儘管色彩絢麗,但卻不能從中觸摸到一絲溫情,手工紮染作品既富個性,又清新自然,寄託豐富的情感。紮染的魅力就在於通過不同方法的紮結,創造染織出不同效果的圖案,有時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這就是學生的興趣點,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掌握了一定技巧的愛好者都能被深深吸引。

在海澱學區教輔中心的“魅力紮染”教室中,不僅為同學們打開了一扇走向傳統藝術的大門,還傳承紮染藝術並將之發揚。這是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的需要,也是現代人回歸自然的需要。

——海澱學區教輔中心教師杜士玫

學生感受

進到紮染教室,懸空的五彩繽紛的布,一下子就觸動我的好奇心。開始我用笨拙的手紮出了一個皺巴巴奇形怪狀的圓豆豆,我以為會被批評,沒想到老師和同學都鼓勵我的創意。於是我越紮越上手,它逐漸形成一個大大的、白花花的蝴蝶結,我用手捧著被"五花大綁"的布袋,扔進了大鍋,等待作品的出鍋。當從水中撈出的時候心想:完了!可是奇跡發生了,在緩緩打開的瞬間,我的心都亮了!我給自己的作品滿分!

中關村一小五(4)班 張宸瑞

中關村一小五(13)班 嶽靈

上課的杜老師是一位幽默風趣,和藹可親的老師。她讓我認識到上下五千年大中華的藝術風采,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而且讓我掌握了一項技藝,捆紮技法,染布上色。作品打開的一瞬間我都驚呆了,太棒了,太好看了。這次我與紮染的邂逅,我深深的愛上了它。

文字及圖片資料由海澱學區教輔中心提供

編輯 | 劉鈺

閱讀推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