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堅持15年 杭州14位老人送出的這杯茶滿滿都是愛

7月13日中午, 烈日高懸, 在天城路一帶做保潔工作的保潔員老趙, 提著大水杯準時出現在濮家新村10幢樓下。 兩年前, 他無意中得知這裡每年7、8月份有免費的涼茶供應後, 每天都要來這裡4趟。 “我喜歡來這裡打水喝, 這裡泡的茶水好喝。 ”他說。

一張桌子一條凳, 四把椅子兩個人, 到今年, 濮家新村的愛心涼茶鋪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 守候這個愛心茶攤的是14位老人, 年齡最大的74歲, 最小的58歲, 15年來, 他們自掏腰包, 輪班服務, 為路過行人撐起一把夏日遮陽傘, 送上一杯杯免費涼茶。 十五年陪伴, 茶攤的涼茶成了很多人的“出門標配”。

年齡最大的王惠玲, 是涼茶攤的兩位開創者之一。 她告訴記者, 2003年, 她和王桂鳳老人合夥燒水, 茶水攤就這樣支起來了。 後來, 加入的人越來越多, 缺少什麼材料物品, 大家自掏腰包一人湊一點, 也沒有什麼經濟上的壓力。 人多了, 大家輪班幹活,

也不覺得幸苦。

茶攤的“開張時間”從早上7點多到下午4點, 為了可持續發展, 老人們採取的是輪班制, 兩位老人一班。 中午時間換班回去吃飯。 天氣太熱時, 家裡的人也會出來代替老人們守一會兒, “所以我們都不覺得辛苦嘞!”老人們笑著說。 他們說, 慢慢地,

有些家裡人也有要接班的。 “老街坊們都很支持, 我們完全不擔心‘後繼無人’。 ”

茶水攤不大, 但對老人們而言, 一天的工作量也著實不算小。 不算用電燒的部分, 平均每天燒水要用12塊煤餅、一共要燒5壺水。 記者根據水壺估算了一下, 高40多釐米、半徑25釐米的水壺, 5壺水總計近400公斤。 這近400公斤水的燒、搬、晾工作, 都由每天值班的兩位老人完成。 “平時睡到7點半起床, 輪到值班就5點起。 ”正在守攤的王惠玲老人介紹說, 燒水泡茶晾茶出攤, 一切弄規整了, 大概7點多, 社區晨練、上班的也出門了。

“我都要喝了他們的涼茶才出門的。 ”鄭女士說, 自從5年前搬到濮家村來, 每年夏天她都是喝著涼茶攤的茶水度過的。 而在附近工作的賴女士, 即使辦公室有桶裝水,

還是會趁工作間隙來茶攤討水喝, “綠茶、胎菊、六月雪, 配在一起, 喝起來很舒服”, 她說。

下午三時許, 茶水攤準備收攤, 一位老人在茶水攤做著明天的準備工作:她把茶包從水壺裡舀起來, 倒掉茶葉, 在燒水車間洗乾淨茶包, 晾在曬得到太陽的地方, “明天煮茶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用了。 ”她說。

說話間, 又來了一名行人, 喝完茶, 道一句“你們幸苦啦!”老人回, “你吃茶吃好囉”, 便低頭涮洗用過的茶杯, 消毒水過一遍, 清水過兩遍, 再斟上新鮮的茶水, 繼續等待下一位來喝茶的行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