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然保護區迎來倆“貴賓”

近日, 北京林業大學保護區學院的教授郭玉民與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高級工程師田恒玖一行四人歷時5個小時驅車千里來到東營的黃河入海口,

兩位專家與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一起, 將兩隻經救治恢復健康的丹頂鶴成功放飛, 回歸自然。 這已經是近期愛鳥人士第二次在東營選擇放飛珍稀鳥類。

驅車千里到東營放飛丹頂鶴

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 本次放飛的兩隻丹頂鶴為一雌一雄, 為了保證兩隻鳥類在運輸過程中不受驚擾, 愛鳥人士專門為它們定制了通風的木箱。 在自然保護區內, 工作人員打開木箱的一刹那, 已經恢復健康的丹頂鶴雄鳥立即展翅高飛。 而雌鳥則顯得有點喜愛入海口, 並未飛遠就落到濕地中嬉戲捕食。 從它在水中姿勢優雅的漫步來看, 表明它也已經恢復了健康。
田恒玖工程師介紹,

兩隻珍禽來自不同的地方, 一只是在北京被愛心人士成功救治, 另一隻則是在內蒙古幾經輾轉得到了救治。 “在北京被救助的這只是與其他鶴群一起遷徙的過程中, 迷途到了北京, 因為找不到食物, 被愛心人士發現時該鳥已經體弱不堪。 而在內蒙古發現的這一隻丹頂鶴則是誤食了有毒的食物, 被牧民發現後, 經當地林業部門聯繫到我們。 ”田恒玖說, 經過救治後, 兩隻丹頂鶴已經恢復健康, 野外生存能力也相應恢復了。
郭玉民教授表示, 之所以選擇將兩隻丹頂鶴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飛, 主要是看中了黃河三角洲的生態,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丹頂鶴遷徙的最南緣, 既是丹頂鶴遷徙路線中的重要中轉站,
也是丹頂鶴的越冬地北緣。 ”郭玉民認為, 自然保護區除了生態環境好, 另外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可以給丹頂鶴多種“選擇”, “兩隻鳥類既可以向北隨大群遷回北方, 也可以在入海口繼續生活。 這對放飛成功有保障。 ”郭教授對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也大加讚賞。 “生態環境很好, 如果丹頂鶴選擇長期留守, 這裡有足夠的食物。 這對兩隻丹頂鶴繼續修養提升體力, 也非常有幫助。 ”

未來將繼續監測
它們的生存遷徙情況

自然保護區科研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由於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良好, 是不少丹頂鶴遷徙和生活的一方“樂園”, “兩隻丹頂鶴到這裡就相當於回到家了。

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強觀測和管理。 保證放飛丹頂鶴的生存。 ”
為了便於研究, 科研人員在兩隻丹頂鶴身上放置了跟蹤器, 方便追蹤兩隻鳥下一步的生存遷徙狀況。 巧合的是, 通過跟蹤觀察, 兩隻被放飛的鳥類正好分別選擇了郭教授的“兩個方案”, 雄鳥已經振翅高飛, 當日經即時檢測, 已經飛到大海之上。 而雌鳥則在自然保護區內優雅地覓食。
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預計, 大約需要10-20天的時間, 兩隻丹頂鶴重新適應野外生存後就會向北飛往繁殖地進行繁殖。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是以保護黃河口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是中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

保護區內現共有野生動物1626種, 其中鳥類368種。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2種,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51種。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大鴇、東方白鸛、黑鸛、金雕、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鴨、遺鷗等,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灰鶴、大天鵝、鴛鴦等。 每年春、秋候鳥遷徙季節, 數百萬隻鳥類在這裡捕食、棲息、翱翔, 成為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重要的中轉站、越冬棲息地和繁殖地, 被國內外專家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獨特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造就了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奇、特、曠、野、新”的美學特徵, 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之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