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周煒:讓你失敗的可能不是弱小,而是傲慢

7月15日消息, 由網易傳媒主辦主題為“新生”的2017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今日在北京舉行。 在上午場主論壇壓軸環節, AC加速器創始人徐勇對創世夥伴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原凱鵬華盈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夥人周煒進行了深度訪談。

周煒表示, 自己一直非常看好內容創業、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出海”方向。

周煒認為, 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創新真的要爆發了, 創新出現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同時又是最壞的時代:現在資本是氾濫的, 大量資金氾濫, 創業者和投資人數量都呈幾何級增長。 如何在這個混亂場面下找到未來個位數的最優秀創業者, 過去一直是以投未來的平臺型企業為目標, 數量並不多, 但作為主要投A類(80%以上是A類)機構, 三分之一的項目已經成為獨角獸企業, 成功率差不多是業內最高的, 怎樣讓創世夥伴資本既繼續抓住未來的成功者,

又精准, 這是面臨的一個很大挑戰。

周煒尤其強調了自己對投資出海方向的理解, 他認為, 中國企業的出海可能會像當年從固定電話到無線電話的過程在中國的發生一樣, 可能我們不經過固定電話階段直接跳到無線電話, 可能中國的技術硬體出海時代, 我們不用重複日本做的那一套了, 不一定非要去做這件事, 現在看到的是在虛擬世界中國有大量的出海機會。

以下內容根據徐勇對周煒訪談整理:

徐勇:因為我今天以主持人身份面對面訪談大佬, 而且還要讓大家有收穫, 很有壓力, 首先的環節還是請周總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包括介紹一下您現在的最新狀況、最新心得, 跟大家分享。

周煒:好的, 謝謝。 大家應該知道我是2007年開始在凱鵬華盈——矽谷的KPCB,

做主管合夥人, 基本領導了整個基金所有TMT領域的投資, 大家也知道今年4月份我做了一個重要宣佈, TMT團隊全部離開以後創建了新的基金, 也就是現在的“創世夥伴”資本。

這件事可能也是很多朋友非常關心的, 為什麼在這個時間會出現這樣一個決定, 我想大家看一下我們基金的名稱就能感覺到, 我職業前十年是做金融科技方面的技術工作, 後十年是在矽谷最大、最知名的VC做投資工作, 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 從2011年開始, 分界線看到了, 之前我們看見的全都是“Copy to China”, 中國創業者到國外抄襲他們的商業模式到中國來。 但2011年開始我們越來越多看到中國的本土創新, 首先是基於用戶行為的創新開始,

我稱那個時代是特別適合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做投資的階段, 因為必須要很深刻地把握中國本土創業者的用戶行為和國際的和美國的有什麼區別, 來判斷創業能不能成, 有很多典型例子, 比如唱吧。

後來三四年前我們開始投大資料、接觸人工智慧方面, 我們越來越多感覺可能有新的時代要到來, 一會兒可以探討, 我們覺得當中國出現越來越創新, 這種機會來臨時, 一個更加本土、更加本土決策、更加快速反應的機構, 同時又能有人民幣和美元兩個幣種支持創業者, 這可能是未來創業市場上必須的, 所以我們做了這樣一個決定, 全員出來成立了創世夥伴資本, 希望在新時代, 在這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代裡能夠跟未來的馬化騰、未來的馬雲一起創建一個新的、激動人心的時代。

徐勇:KPCB凱鵬華盈是非常老牌、非常知名的美元背景為主的基金, 現在周總的創世夥伴是人民幣基金, 作為之前的資深基金主管合夥人和新基金的創始合夥人, 在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方面, 您覺得您和您的團隊在具體打法、心態上有沒有什麼變化和不同?

周煒:首先我們會雙幣運行, 所以我們的美元基金也在順暢過程中, 我們先融了人民幣基金, 因為要補課, 過去十年我們沒怎麼做過人民幣基金, 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不管是專案還是特色都有所不同。

作為一個獨立機構, 從我們來說, 因為我們是整建制的團隊, 包括後臺團隊一起來創建新品牌, 從困難來說我想比很多我們這些年創建新基金的同行幸運,已經少了很多挑戰,因為我們是完整的團隊,從投資到後臺全部都是在一起工作多年的,一起弄了一個新品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15億人民幣是十年長週期的基金,這在只有人民幣基金裡是很少見的,一般的人民幣基金是七年、五年,我們是十年的長週期基金,而且是大規模的,投資機構全都是最知名的母基金、政府引導基金以及最知名的企業家。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對我們團隊穩定性和經驗的認可。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面臨的問題,第一,從凱鵬華盈這個全球最知名的品牌離開,創建一個新品牌,有一個品牌認知度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希望越來越多能夠在更多場合,包括今天的會場,跟更多創業者溝通我們的理念,溝通我們到底怎麼看未來,我覺得今天是很好的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讓大家認知我們,這是目前我們面臨的挑戰。

第二,我們認為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創新真的要爆發了,創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同時又是最壞的時代,現在資本是氾濫的,大量資金氾濫,創業者和投資人數量都呈幾何級增長,如何在這個混亂場面下找到未來個位數的最優秀創業者,過去我們一直是以投未來的平臺型企業為目標,我們投的數量並不多,但作為主要投A類(80%以上是A類)機構,三分之一的項目已經成為獨角獸企業,成功率差不多是業內最高的,怎樣讓我們既繼續抓住未來的成功者,又精准,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很大挑戰。

徐勇:現在很多人陸續成立了新基金,既包括美元背景的,另外這幾年我們一直做天使成長營,也培養新的投資人,我們很多校友、同學也成立了幾十支新的基金,越來越多人做新基金,有強投資意願和一定投資能力的人都來做新基金,對於之前不太熟悉的投資人來做新基金,最容易犯的錯誤,趟的坑是什麼?您有沒有什麼新的寄語提醒大家?

周煒:其實做投資這件事是沒有門檻的,只要有錢你就可以成為天使,完全沒有門檻,我想在座每個人都可以當天使,開始做投資。

但是投資這件事大家千萬隻看到賊吃肉,看不到賊挨打。大家看到的都是每個基金神話一樣的、幾百倍專案的回報,但你必須要知道他在投了多少個專案之後才得到了一個成功的結果,如果大家仔細去看資料,有大量的、包括一些老牌投資機構可能在過去十年,如果是專注早期投資的,一個獨角獸都沒投中,這種是非常多的。

風險投資,尤其是早期投資,你去看美國成熟市場,真正賺錢的機構只是在頂上的那10%,才真正把所有錢都賺走。大家想進入這個領域,我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想好你要怎麼佈局所謂的投資組合,而不僅僅是靠著興趣投一兩個,這就是一個投資人和一個機構投資管理者的區別。

機構投資管理者腦子裡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投資組合管理、風險控制方面的因素,把這些因素考慮好,才有可能成為穩定賺錢的機構。

徐勇:接下來的問題是,作為創始夥伴,作為新的基金,您主要的投資領域是什麼?為什麼選擇這樣的領域來做投資?

周煒:我們經常講我們用的是“成吉思汗的圍獵式打法”,因為我們團隊很小,過去在凱鵬華盈我的TMT團隊加上我一共才五個人。大家知道現在有些大機構,我們的同行,經常有上百個投資團隊成員。

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競爭呢?我們的做法是集體作戰,集中優勢兵力,選擇我們最感興趣的垂直行業去投,當市場上每年在TMT領域有二三十個好的領域可以投資時,我們不指望我們每個領域都參與,我們希望選擇裡面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十到十二個,把它看清楚、看懂,然後我們在裡面選擇幾個投資。

“看懂”這件事並不是見到公司才看懂,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進行了團隊集體深入研究,一旦動手我們動作會非常快。

我非常喜歡舉這個例子,過去第二支美元基金投了很多非常成功的專案,內容平臺領域A輪投了目前最大的音訊內容平臺喜馬拉雅,我們是A輪領投;在短視頻領域我們在公司最關鍵的階段投了秒拍、小直播的一下科技這家公司。

我們的做法是讓我們在一個領域懂、選對,我們基本不會在一個領域投兩三家同樣的競爭對手,當我們選中這家時,至少在這階段裡就是婚姻關係,我非常忠於你,互相扶持,我們所有資源都會給這家公司,幫助它成功。目前看來我們的戰略成就非常好,剛才講了,我們在一些垂直領域非常成功,金融方面有宜信、融360、京東金融;內容領域有PC時代;音訊上有喜馬拉雅,視頻上有一下科技,這些都有非常垂直的方法論來做。

徐勇:周總幫我們回顧了一下過往輝煌的投資業績,還是想拉回來問您剛才的問題,下一步您可能會投什麼?

周煒:這個問題躲不過去呀(笑)。

就像剛才講的,我們的方法是每一個領域都會篩選一兩個垂直領域,但今後幾年整體我比較滿好的方向,第一,剛才網易的演講其實是我們的重點領域之一,我們仍然會在垂直內容領域繼續佈局,因為有一個非常基本的認識,這也是當時我們選擇喜馬拉雅、秒拍方向投資的原因,經過十年,看從PC到無線互聯網的時代週期,你能看到當一個技術平臺的基礎設施全部準備好了以後,頻寬、硬體,各種生態環境,內容會變得非常之強。在PC時代它發生了,在無線互聯網時代同樣發生了,而在無線互聯網時代,現在內容的價值還處在爆發的中早期,平臺我們也投了。

我們下一步會繼續在優質內容的垂直平臺佈局,這些內容不一定僅僅是在無線互聯網上,可能是在VR,可能在不同載體上都會出現,目前中國一大波非常優秀的創業者都會聚集,前段時間我在黑馬營見到了十幾個在垂直優質視頻內容創業者,我看他們的每個項目都非常漂亮,都可以做出不錯的公司來。

另外一個是和今天的主題結合,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領域,這個方向上我有一個基本認知就是當年在無線互聯網時代,大家今天回頭看,我們原來KPCB的合夥人做的報告,全世界前十名的互聯網公司現在穩定的有五個是中國公司。這是在無線互聯網時代才產生的奇跡,在PC互聯網時代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呢?我們一直想理解清楚,我的理解是這樣,你去看無線互聯網整個生態環境和產業鏈條,整個產業鏈條上除了一個關鍵點我們不掌握,其它的中國都佔有非常大的優勢,在這個產業鏈條上最關鍵的是作業系統,但作業系統我們沒有,IOS和Android在美國手裡,但它把它做成了一個對全球公平的公開平臺,所以這一點我們沒有劣勢。

舉個例子,為什麼在成都這個偏遠地方的無線互聯網創業者、遊戲創業者在全球都有它的位置,在PC時代沒有發生過,因為這個全球技術平臺給它的平臺。

回到產業鏈條上,從晶片製造、元器件製造、組裝(甚至於山寨機組裝)到本土的手機品牌,跳過作業系統到App應用的開發者、應用使用用戶群,和生態環境,尤其是支付環境,在每一個點上中國都是全世界領先,中國用戶群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國應用開發者是全世界最大的,我們的支付環境是全世界最好的。

這種情況下基於這個龐大的市場,再加上中國用戶又有一些相對來說亞洲用戶的獨特用戶習慣,在某種程度上,傲慢的美國應用開發者又不願意做調整的情況下,給我們留下了足夠大的空間讓我們自己成長,所以讓我們產生了這麼多大公司,無比巨大。

一會兒可以談另外一個主題,出海,我們為什麼要出海,因為有機會。

結合今天的邏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中國在這個地方具有同樣的優勢,研究這個產業鏈條你就明白了,它跟無線互聯網很像,當然有不同,但有它的相似處,在於中國現在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除了作業系統以外,在其他部分我們都有優勢,生產製造,上一個圓桌就有一位元是硬體機器人的創始人,硬體製造、應用層面到開發者層面,中國現在在人工智慧開發方面可能已經走在世界前面了,一直到最終的商業環境,都已經比世界準備好了,我跟美國那邊聊,他們沒有感覺美國已經準備好了,但中國我感覺已經準備好了。

中國還有一些獨有的優勢,在人工智慧領域和機器人領域,中國還有一個重大優勢,這話說了可能不太政治正確,那就是,中國沒有宗教約束。沒有宗教約束的情況下我們不會像西方人一樣,他們認為生命是上帝創造的,人工智慧在某些人心裡仍然是在挑戰倫理道德,但在中國我覺得大家的接受度是沒有問題的,這給我們大家一個心理上的自由世界去發揮所有想像。

第二,目前來說,中國政府對新東西的支持力度相當大,只要這個東西它認可,這個支持力度可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我一直想,其實無人駕駛這件事在中國是最有機會的。

為什麼呢?在國外我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準備好了,但它有一個很大的道德困境,一輛車遇到事故必須要撞到什麼人的時候,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人,在美國連中學生都會進行這個思維訓練,所謂的道德困境訓練,我們是沒有的,我從來沒經歷過,我不知道現在的大學有沒有。這時候到底該撞誰?如果人開車,腦子懵了慌了就亂撞,但如果是電腦、人工智慧,那一定是演算法決定的。

這就是道德困境,最終受害者家人會說“為什麼這個演算法設計要把我家人撞死?”我會起訴你。這是他們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但在中國相對來說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容易解決。這是第一。

第二,中國行政力量(強大),我一直有個想法,咱們現在做雄安新區,北京二環以內,假如政府下定決心這個區域內只能有人工智慧的車行駛,人自己駕駛的車不能行駛,我認為技術已經準備好了,尤其當路上走的全是人工智慧車時,你會看到它們像車車廂一樣排好隊走,人工智慧的車,自動駕駛的車現在發生事故很多是因為身邊的人類駕駛員亂開。這種情況下中國會下達一個行政命令,可以產生一個人造的未來世界,而這個未來世界對人工智慧的優點在哪裡,在人工智慧方面,這是中國具有的獨特優勢,在於人工智慧是需要資料訓練的,光有最深的底層技術沒有用,這方面我們也不具備優勢,但在應用層面我們有無數的機會領先國外的任何一個公司,提前把應用用真實世界的資料讓它運行,用真實資料不停訓練人工智慧,經過兩三年以後大家可以想像,不論是在無人駕駛、情感陪護機器人,還是客服機器人,不管哪一類,當它經過兩三年高頻類真實世界、真實資料的訓練以後,有哪一家國外企業可以在應用層面跟我們競爭?底層技術我們不領先,但應用層面我們有非常多的領先、我們有非常多的機會。

如果看投資機會,我的投資邏輯仍然跟我過去十年一樣,儘管我們美國投資一直在看所謂的最領先、最尖端的技術,科幻型技術,但對我來說,我認為我們在中國應該投“足夠好的技術”,巨大的商業機會,巨大的應用場景。把這點抓住,我覺得就是未來中國創業者在人工智慧、在機器人領域最好的。

徐勇:剛才周總講了比較看好的領域,包括內容創業、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出海”,但剛才唯獨沒對出海這件事做進一步交流,能不能聊聊您為什麼看好出海,主要看好哪些具體點?

周煒:出海這件事其實是從我們投的公司的進展中明確感受到的,中國的企業出海其實已經試過好幾輪了,尤其當年TCL、聯想、中國華為這些技術企業在硬體方面開始出海。

他們的做法其實跟當年80年代日本的知名企業是一模一樣的,有成功也有不成功,華為、中興都做得相當成功了,但也有一些遇到挫折。

我覺得這個領域中國企業的出海可能會像當年從固定電話到無線電話的過程在中國的發生一樣,可能我們不經過固定電話階段直接跳到無線電話,可能中國的技術硬體出海時代,我們不用重複日本做的那一套了,不一定非要去做這件事,我現在看到的是在虛擬世界中國有大量的出海機會。

很多人可能會問,我們的內容是非常亞洲文化的,不具備世界性,我同意。但我們現在有很多應用類型,在中國經過驗證以後實際上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舉個例子,遊戲,這是第一個最早在虛擬世界出海的,其實現在在全世界手機遊戲領域,我沒有統計具體資料,但我相信可能有超過一半的遊戲是中國開發並且出海的,有大量企業實際上在悄悄地賺錢,打槍的不要。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中國逐漸開始出現一些應用的爆發,舉個例子說直播,直播領域,全世界實際上早就有了,但真正爆發是在中國,紮克.伯格講到了直播激動人心的前景時,其實在中國我們早就投完了,並且這個領域已經爆發了,所以這一點中國人是走在前面的。

我舉個例子,我投的一家公司“亞洲創新集團”,他們是做陌生人社交的,團隊海外經驗很強,他們看到我們投的公司,一下科技在國內做直播做得很好,它開始想我能不能把這個應用推到世界,所以選了中東、日本和臺灣,當時在董事會上我們很吃驚,尤其說到中東,中東是很保守,真的行嗎?他們現在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海外直播平臺,月收入已經超過了1000萬美金。在中東你能看到它的活躍度非常高,而且打賞金額大到嚇死人,土豪真的是非常土豪,經常會抱怨“你們禮物的上線價值太低了,我得買10次才能送給一個人,太麻煩,你能不能給我做大一點”,現在他們在埃及有一個將近100人的運營團隊,在日本、韓國、臺灣他們都是第一名。

有句話叫量變到質變,在中國應用層面,在中國這麼激烈競爭環境下戰鬥出來的創業者,他的戰鬥力放在全球,可以說出了美國以外,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創業者在這個戰鬥力面前都是渣,中國創業者但凡在中國活下來了出去,如果你能克服文化差異和語言問題,絕對是具有碾壓式的優勢,碾壓式優勢,當地創業者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你可能會說美國創業者、美國應用怎麼樣?美國應用是很強大,尤其社交類型的,像Facebook,你可能很難跟它競爭,但對於有些應用來說我們具有更大的優勢,為什麼呢?中國企業家有個優點在於,因為在中國強烈競爭環境下,願意為了使用者的微小需要,或者為了一個很小的使用者群的特別需要,我們都願意修改我們的產品,來適應,滿足他的需求,大家看哪個美國公司願意這樣做?美國公司的這種傲慢,包括當年Google和其它公司在中國的失敗,很大程度是依賴於中國團隊想要基於中國用戶的行為做一個小的調整,申請一年都比不下來,但中國公司在出去運行時,我們可以分分鐘為了你這個應用群體製作一個特殊版本。

我一直在說當年手機硬體出現山寨機,深圳山寨機很多人笑話他們,那段時間有個詞叫“微創新”,手機上面有很大聲的外放功能,有閃光、手電筒,大家覺得很Low很傻,我覺得不要笑話他們,這代表中國創業者為了為小人群調整他的產品,這是我們的優點,出海時把這點抓住,在當地競爭你就不怕美國創業者,因為他們不願意為當地用戶做任何調整。這是傲慢。

《三體》裡有句話說得很好,讓你失敗的最大可能性不是你的弱小,而是你的傲慢。我們抓住他們傲慢的機會,我們可以成功,我們不怕我們弱小。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除了這些理論以外,我現在看到的實實在在我投的公司有5家都在做出海,都做得很不錯,有兩家非常出色,所以我覺得時間已經來了,這時候中國的創業者,當你有餘力的時候,應該可以考慮一下海外市場,當然回過頭來說,內容輸出我覺得不太容易,因為我們的內容還是比較獨特的,但模式輸出,結合當地的用戶習慣做應用開拓,我覺得是非常有機會的。

主持人:看來出海確實非常有前景,包括美國人的很多用戶習慣,其實做工具在中國很難賺到錢,但在美國為工具付費有比較好的基礎。

前段時間和楊總一起交流,大楊總有一個觀點,他說現在的投資風口跟原來不一樣了,原來在互聯網時代或移動互聯網時代管道是公共的,就是大家都用共同的平臺,公共管道,所以那時候往往容易形成“風口”型效應,階段性有一些新的熱點出來,他說人工智慧時代更多是偏工具的屬性,在這樣的狀態下,其實這時候可能對很多行業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不太容易出現集聚式的一窩蜂的風口效應,您對這個觀點怎麼看?您覺得在人工智慧這個領域投資會和原來那種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投資有什麼主要的不同?

周煒:對這個觀點我覺得部分認同,認同的部分我覺得確實目前因為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載體不像互聯網時代那麼單一,當它有不同載體時,不同的人機界面時,就會出現不同的入口,但我認為也是階段性的。

這個問題結合到很多人問我的,因為過去我一直追求投大平臺,投京東、宜信、融360、喜馬拉雅秒拍都是基於平臺領域,是不是今天沒這麼多大平臺可投了?首先第一,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才剛剛開始,誰要說完全看懂,能夠把E=MC平方所謂大一統方程式寫出來,我覺得沒有這樣的神存在,這樣就有很多機會探索。

第二,也許它是好事兒,在剛才說的現狀下,可能你面臨來自大企業的(競爭),像剛才說的騰訊,BAT,它對創業企業的壓力反而不那麼具體,因為目前來說它是條塊分割的,但最終還是會融會貫通,出現大平臺,這時候就看你選中誰,他最終會成為贏家,我認為大平臺會成為贏家。

有一個重點在於,今天有一個區別,不管是從今天的無線互聯網還是人工智慧公司,可能因為用戶習慣,我不認為用戶習慣改變了,而是用戶的代際變化,年輕一代成長後他們消費習慣的改變讓現在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容易賺錢,現在一家公司只要應用可以很快就可以盈利,這種情況下讓很多公司使用者數量可能不太容易達到數億用戶的狀況,但它的盈利水準會遠遠高於以前的公司,同樣它也可以成為非常非常有利的公司存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部分認同、部分不認同。從認同的一點,任何一件事情必須放在足夠長的時間軸上來看,兩年、五年,我一直在講互聯網的未來是什麼?是沙漠,因為互聯網的本質是完美的互通和壟斷,最終理論上來說,用數學和科學上的一個詞,完美世界,毫無摩擦力的宇宙環境,未來全世界只需要一家互聯網公司。

當然沒必要看得那麼終極,現在有很多中間階段還會存在,我也說句題外話,前一個論壇大家提到人工智慧,我知道很多人在爭論人工智慧會不會覺醒、會不會替代人類,我的結論是,剛才我在下面跟徐總聊,那是必然的。

為什麼呢?你認為它不是必然的,只能說明你認為人是神造的,人是唯一有靈魂的動物。要不然你仔細看人體結構,你去研究人體的神經電流,荷爾蒙對人的控制、對情緒的控制,跟機器其實沒有太多區別,只不過我們理論上的機器開關是一個擰的東西,我們體內的開關是分泌出來的荷爾蒙,或者說一些電流在控制著我們的情緒,控制著我們的行為、判斷。

當我們把人研究透了你會發現,當你開車面臨一個必須撞兩邊某個人時,你的腦子也是有計算公式的,只是我們今天還沒有把它弄明白而已。

說極端一點就有點脫題了,結合一下未來峰會的主題,我覺得大家要擁抱未來,我就會跟我兒子講,你這輩子一定會面臨兩件事:

第一,可能會有一個動亂時期,因為人類已經和平太久了。我兒子8歲,我說你一定會碰到動亂時期,你要知道怎麼去面對。

第二,你一定會面對人機結合,當這一天來的時候不要抗拒,擁抱它,不要覺得人機結合是怪物,這是我們進化的下一步。結合吧,我希望(人和人工智慧)能夠結合,如果不結合的話我們會比較悲摧的。

徐勇:周總的觀點跟他自己的強工科背景、縝密邏輯,對資料數理很深的理解相關,現在是一個泛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看很多創業者都想把自己的事兒和人工智慧相結合,恨不得門口賣烤地瓜的都要說“我這是人工智慧的地瓜”,我們發現現在有很多投資人原來不是工科背景,是文科背景,曾經我們有一個同學是媒體人,去採訪另外一位名人,這位名人過去和科技幾乎沒有關聯,但經常在各個場合聊人工智慧,他說我要去採訪這個人,大家幫我出出主意採訪點兒什麼好。得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這個人真的懂人工智慧嗎?

我接下來的問題是,在一個泛人工智慧的時代,在很多人都要拿人工智慧給自己貼標籤的時代,您覺得對於不那麼熟悉人工智慧、非工科背景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或者說在這個領域可能出現的風險,您有什麼樣的建議和意見給大家?

周煒:實話說,我是物理電子技術,一半是物理學,一半是實用電子技術。連我到今天我也不敢說我真的懂人工智慧,真的,我們在研究、在學習。如果實在不懂,像你說的,完全沒有行業背景和學業背景的投資人,我認為這可能是大家經常聽到的,那就用愛去投資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太多科幻電影都在講“愛是跟引力波一樣唯一能穿透不同層次宇宙的東西”,我對此雖然不太理解,但我??我接受吧(笑)。

舉個例子來說,我看過好多 家公司都在努力做情感陪護機器人,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現在有大量老人很孤獨,真的是非常孤獨,甚至有人的努力方向是讓人工智慧機器人完全模仿他子女說話的口氣和腔調,陪Ta的父母聊天。聽上去非常可悲,但它是有市場前景的,當你真的不太懂技術層面時,這會兒你用愛來投資,愛讓你看到人工智慧能説明的對象,去做一些應用層面的投資,我覺得也是可以的。

徐勇:好,感謝周總。時間畢竟有限,雖然我們聊得很開心,但到了快要結束的環節,後面想請您做一個簡短的致辭,對今天到場的觀眾和網易未來科技峰會。請您做一個總結。

周煒:謝謝,每次來網易的峰會我都很開心,攀個高質,因為跟丁磊是校友,而且我跟他在學校是有重合的兩年,所以在學校時也見過他。

我覺得網易的風格跟丁總的風格非常像,都是非常踏實地做事情,扎扎實實的,每次事情都做得非常實在,這個會也不是很張揚,但有非常實際的內容大家可以討論,能見到很多有趣的人。

我要說的是,感謝網易安排這個活動,同時也希望在座各位能夠不要只看著自己的手機屏,這個會結束以後跟身邊的人多交流,這才是到現場來參加會議的目標。不要真的變成沉溺在虛擬世界裡。謝謝。

7月15日,2017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在北京召開。

本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的主題“新生”,則是指出互聯網行業正從蔓延兩年的資本寒冬中復蘇,大公司正在加速變革、獨角獸層出不窮、年輕的創業者們正在奮起直追,重生中的互聯網帶來了全新的未來。

本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設置了“新技術·新未來”、“新內容·新娛樂·新消費”、“AI+金融”、“AI+出行”、“AI+生活”、“AR未來”六大論壇,邀請了國內外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跨界明星,一起探討人工智慧、消費升級、AR的璀璨未來。

從困難來說我想比很多我們這些年創建新基金的同行幸運,已經少了很多挑戰,因為我們是完整的團隊,從投資到後臺全部都是在一起工作多年的,一起弄了一個新品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15億人民幣是十年長週期的基金,這在只有人民幣基金裡是很少見的,一般的人民幣基金是七年、五年,我們是十年的長週期基金,而且是大規模的,投資機構全都是最知名的母基金、政府引導基金以及最知名的企業家。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對我們團隊穩定性和經驗的認可。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面臨的問題,第一,從凱鵬華盈這個全球最知名的品牌離開,創建一個新品牌,有一個品牌認知度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希望越來越多能夠在更多場合,包括今天的會場,跟更多創業者溝通我們的理念,溝通我們到底怎麼看未來,我覺得今天是很好的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讓大家認知我們,這是目前我們面臨的挑戰。

第二,我們認為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創新真的要爆發了,創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同時又是最壞的時代,現在資本是氾濫的,大量資金氾濫,創業者和投資人數量都呈幾何級增長,如何在這個混亂場面下找到未來個位數的最優秀創業者,過去我們一直是以投未來的平臺型企業為目標,我們投的數量並不多,但作為主要投A類(80%以上是A類)機構,三分之一的項目已經成為獨角獸企業,成功率差不多是業內最高的,怎樣讓我們既繼續抓住未來的成功者,又精准,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很大挑戰。

徐勇:現在很多人陸續成立了新基金,既包括美元背景的,另外這幾年我們一直做天使成長營,也培養新的投資人,我們很多校友、同學也成立了幾十支新的基金,越來越多人做新基金,有強投資意願和一定投資能力的人都來做新基金,對於之前不太熟悉的投資人來做新基金,最容易犯的錯誤,趟的坑是什麼?您有沒有什麼新的寄語提醒大家?

周煒:其實做投資這件事是沒有門檻的,只要有錢你就可以成為天使,完全沒有門檻,我想在座每個人都可以當天使,開始做投資。

但是投資這件事大家千萬隻看到賊吃肉,看不到賊挨打。大家看到的都是每個基金神話一樣的、幾百倍專案的回報,但你必須要知道他在投了多少個專案之後才得到了一個成功的結果,如果大家仔細去看資料,有大量的、包括一些老牌投資機構可能在過去十年,如果是專注早期投資的,一個獨角獸都沒投中,這種是非常多的。

風險投資,尤其是早期投資,你去看美國成熟市場,真正賺錢的機構只是在頂上的那10%,才真正把所有錢都賺走。大家想進入這個領域,我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想好你要怎麼佈局所謂的投資組合,而不僅僅是靠著興趣投一兩個,這就是一個投資人和一個機構投資管理者的區別。

機構投資管理者腦子裡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投資組合管理、風險控制方面的因素,把這些因素考慮好,才有可能成為穩定賺錢的機構。

徐勇:接下來的問題是,作為創始夥伴,作為新的基金,您主要的投資領域是什麼?為什麼選擇這樣的領域來做投資?

周煒:我們經常講我們用的是“成吉思汗的圍獵式打法”,因為我們團隊很小,過去在凱鵬華盈我的TMT團隊加上我一共才五個人。大家知道現在有些大機構,我們的同行,經常有上百個投資團隊成員。

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競爭呢?我們的做法是集體作戰,集中優勢兵力,選擇我們最感興趣的垂直行業去投,當市場上每年在TMT領域有二三十個好的領域可以投資時,我們不指望我們每個領域都參與,我們希望選擇裡面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十到十二個,把它看清楚、看懂,然後我們在裡面選擇幾個投資。

“看懂”這件事並不是見到公司才看懂,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進行了團隊集體深入研究,一旦動手我們動作會非常快。

我非常喜歡舉這個例子,過去第二支美元基金投了很多非常成功的專案,內容平臺領域A輪投了目前最大的音訊內容平臺喜馬拉雅,我們是A輪領投;在短視頻領域我們在公司最關鍵的階段投了秒拍、小直播的一下科技這家公司。

我們的做法是讓我們在一個領域懂、選對,我們基本不會在一個領域投兩三家同樣的競爭對手,當我們選中這家時,至少在這階段裡就是婚姻關係,我非常忠於你,互相扶持,我們所有資源都會給這家公司,幫助它成功。目前看來我們的戰略成就非常好,剛才講了,我們在一些垂直領域非常成功,金融方面有宜信、融360、京東金融;內容領域有PC時代;音訊上有喜馬拉雅,視頻上有一下科技,這些都有非常垂直的方法論來做。

徐勇:周總幫我們回顧了一下過往輝煌的投資業績,還是想拉回來問您剛才的問題,下一步您可能會投什麼?

周煒:這個問題躲不過去呀(笑)。

就像剛才講的,我們的方法是每一個領域都會篩選一兩個垂直領域,但今後幾年整體我比較滿好的方向,第一,剛才網易的演講其實是我們的重點領域之一,我們仍然會在垂直內容領域繼續佈局,因為有一個非常基本的認識,這也是當時我們選擇喜馬拉雅、秒拍方向投資的原因,經過十年,看從PC到無線互聯網的時代週期,你能看到當一個技術平臺的基礎設施全部準備好了以後,頻寬、硬體,各種生態環境,內容會變得非常之強。在PC時代它發生了,在無線互聯網時代同樣發生了,而在無線互聯網時代,現在內容的價值還處在爆發的中早期,平臺我們也投了。

我們下一步會繼續在優質內容的垂直平臺佈局,這些內容不一定僅僅是在無線互聯網上,可能是在VR,可能在不同載體上都會出現,目前中國一大波非常優秀的創業者都會聚集,前段時間我在黑馬營見到了十幾個在垂直優質視頻內容創業者,我看他們的每個項目都非常漂亮,都可以做出不錯的公司來。

另外一個是和今天的主題結合,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領域,這個方向上我有一個基本認知就是當年在無線互聯網時代,大家今天回頭看,我們原來KPCB的合夥人做的報告,全世界前十名的互聯網公司現在穩定的有五個是中國公司。這是在無線互聯網時代才產生的奇跡,在PC互聯網時代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呢?我們一直想理解清楚,我的理解是這樣,你去看無線互聯網整個生態環境和產業鏈條,整個產業鏈條上除了一個關鍵點我們不掌握,其它的中國都佔有非常大的優勢,在這個產業鏈條上最關鍵的是作業系統,但作業系統我們沒有,IOS和Android在美國手裡,但它把它做成了一個對全球公平的公開平臺,所以這一點我們沒有劣勢。

舉個例子,為什麼在成都這個偏遠地方的無線互聯網創業者、遊戲創業者在全球都有它的位置,在PC時代沒有發生過,因為這個全球技術平臺給它的平臺。

回到產業鏈條上,從晶片製造、元器件製造、組裝(甚至於山寨機組裝)到本土的手機品牌,跳過作業系統到App應用的開發者、應用使用用戶群,和生態環境,尤其是支付環境,在每一個點上中國都是全世界領先,中國用戶群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國應用開發者是全世界最大的,我們的支付環境是全世界最好的。

這種情況下基於這個龐大的市場,再加上中國用戶又有一些相對來說亞洲用戶的獨特用戶習慣,在某種程度上,傲慢的美國應用開發者又不願意做調整的情況下,給我們留下了足夠大的空間讓我們自己成長,所以讓我們產生了這麼多大公司,無比巨大。

一會兒可以談另外一個主題,出海,我們為什麼要出海,因為有機會。

結合今天的邏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中國在這個地方具有同樣的優勢,研究這個產業鏈條你就明白了,它跟無線互聯網很像,當然有不同,但有它的相似處,在於中國現在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除了作業系統以外,在其他部分我們都有優勢,生產製造,上一個圓桌就有一位元是硬體機器人的創始人,硬體製造、應用層面到開發者層面,中國現在在人工智慧開發方面可能已經走在世界前面了,一直到最終的商業環境,都已經比世界準備好了,我跟美國那邊聊,他們沒有感覺美國已經準備好了,但中國我感覺已經準備好了。

中國還有一些獨有的優勢,在人工智慧領域和機器人領域,中國還有一個重大優勢,這話說了可能不太政治正確,那就是,中國沒有宗教約束。沒有宗教約束的情況下我們不會像西方人一樣,他們認為生命是上帝創造的,人工智慧在某些人心裡仍然是在挑戰倫理道德,但在中國我覺得大家的接受度是沒有問題的,這給我們大家一個心理上的自由世界去發揮所有想像。

第二,目前來說,中國政府對新東西的支持力度相當大,只要這個東西它認可,這個支持力度可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我一直想,其實無人駕駛這件事在中國是最有機會的。

為什麼呢?在國外我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準備好了,但它有一個很大的道德困境,一輛車遇到事故必須要撞到什麼人的時候,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人,在美國連中學生都會進行這個思維訓練,所謂的道德困境訓練,我們是沒有的,我從來沒經歷過,我不知道現在的大學有沒有。這時候到底該撞誰?如果人開車,腦子懵了慌了就亂撞,但如果是電腦、人工智慧,那一定是演算法決定的。

這就是道德困境,最終受害者家人會說“為什麼這個演算法設計要把我家人撞死?”我會起訴你。這是他們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但在中國相對來說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容易解決。這是第一。

第二,中國行政力量(強大),我一直有個想法,咱們現在做雄安新區,北京二環以內,假如政府下定決心這個區域內只能有人工智慧的車行駛,人自己駕駛的車不能行駛,我認為技術已經準備好了,尤其當路上走的全是人工智慧車時,你會看到它們像車車廂一樣排好隊走,人工智慧的車,自動駕駛的車現在發生事故很多是因為身邊的人類駕駛員亂開。這種情況下中國會下達一個行政命令,可以產生一個人造的未來世界,而這個未來世界對人工智慧的優點在哪裡,在人工智慧方面,這是中國具有的獨特優勢,在於人工智慧是需要資料訓練的,光有最深的底層技術沒有用,這方面我們也不具備優勢,但在應用層面我們有無數的機會領先國外的任何一個公司,提前把應用用真實世界的資料讓它運行,用真實資料不停訓練人工智慧,經過兩三年以後大家可以想像,不論是在無人駕駛、情感陪護機器人,還是客服機器人,不管哪一類,當它經過兩三年高頻類真實世界、真實資料的訓練以後,有哪一家國外企業可以在應用層面跟我們競爭?底層技術我們不領先,但應用層面我們有非常多的領先、我們有非常多的機會。

如果看投資機會,我的投資邏輯仍然跟我過去十年一樣,儘管我們美國投資一直在看所謂的最領先、最尖端的技術,科幻型技術,但對我來說,我認為我們在中國應該投“足夠好的技術”,巨大的商業機會,巨大的應用場景。把這點抓住,我覺得就是未來中國創業者在人工智慧、在機器人領域最好的。

徐勇:剛才周總講了比較看好的領域,包括內容創業、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出海”,但剛才唯獨沒對出海這件事做進一步交流,能不能聊聊您為什麼看好出海,主要看好哪些具體點?

周煒:出海這件事其實是從我們投的公司的進展中明確感受到的,中國的企業出海其實已經試過好幾輪了,尤其當年TCL、聯想、中國華為這些技術企業在硬體方面開始出海。

他們的做法其實跟當年80年代日本的知名企業是一模一樣的,有成功也有不成功,華為、中興都做得相當成功了,但也有一些遇到挫折。

我覺得這個領域中國企業的出海可能會像當年從固定電話到無線電話的過程在中國的發生一樣,可能我們不經過固定電話階段直接跳到無線電話,可能中國的技術硬體出海時代,我們不用重複日本做的那一套了,不一定非要去做這件事,我現在看到的是在虛擬世界中國有大量的出海機會。

很多人可能會問,我們的內容是非常亞洲文化的,不具備世界性,我同意。但我們現在有很多應用類型,在中國經過驗證以後實際上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舉個例子,遊戲,這是第一個最早在虛擬世界出海的,其實現在在全世界手機遊戲領域,我沒有統計具體資料,但我相信可能有超過一半的遊戲是中國開發並且出海的,有大量企業實際上在悄悄地賺錢,打槍的不要。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中國逐漸開始出現一些應用的爆發,舉個例子說直播,直播領域,全世界實際上早就有了,但真正爆發是在中國,紮克.伯格講到了直播激動人心的前景時,其實在中國我們早就投完了,並且這個領域已經爆發了,所以這一點中國人是走在前面的。

我舉個例子,我投的一家公司“亞洲創新集團”,他們是做陌生人社交的,團隊海外經驗很強,他們看到我們投的公司,一下科技在國內做直播做得很好,它開始想我能不能把這個應用推到世界,所以選了中東、日本和臺灣,當時在董事會上我們很吃驚,尤其說到中東,中東是很保守,真的行嗎?他們現在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海外直播平臺,月收入已經超過了1000萬美金。在中東你能看到它的活躍度非常高,而且打賞金額大到嚇死人,土豪真的是非常土豪,經常會抱怨“你們禮物的上線價值太低了,我得買10次才能送給一個人,太麻煩,你能不能給我做大一點”,現在他們在埃及有一個將近100人的運營團隊,在日本、韓國、臺灣他們都是第一名。

有句話叫量變到質變,在中國應用層面,在中國這麼激烈競爭環境下戰鬥出來的創業者,他的戰鬥力放在全球,可以說出了美國以外,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創業者在這個戰鬥力面前都是渣,中國創業者但凡在中國活下來了出去,如果你能克服文化差異和語言問題,絕對是具有碾壓式的優勢,碾壓式優勢,當地創業者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你可能會說美國創業者、美國應用怎麼樣?美國應用是很強大,尤其社交類型的,像Facebook,你可能很難跟它競爭,但對於有些應用來說我們具有更大的優勢,為什麼呢?中國企業家有個優點在於,因為在中國強烈競爭環境下,願意為了使用者的微小需要,或者為了一個很小的使用者群的特別需要,我們都願意修改我們的產品,來適應,滿足他的需求,大家看哪個美國公司願意這樣做?美國公司的這種傲慢,包括當年Google和其它公司在中國的失敗,很大程度是依賴於中國團隊想要基於中國用戶的行為做一個小的調整,申請一年都比不下來,但中國公司在出去運行時,我們可以分分鐘為了你這個應用群體製作一個特殊版本。

我一直在說當年手機硬體出現山寨機,深圳山寨機很多人笑話他們,那段時間有個詞叫“微創新”,手機上面有很大聲的外放功能,有閃光、手電筒,大家覺得很Low很傻,我覺得不要笑話他們,這代表中國創業者為了為小人群調整他的產品,這是我們的優點,出海時把這點抓住,在當地競爭你就不怕美國創業者,因為他們不願意為當地用戶做任何調整。這是傲慢。

《三體》裡有句話說得很好,讓你失敗的最大可能性不是你的弱小,而是你的傲慢。我們抓住他們傲慢的機會,我們可以成功,我們不怕我們弱小。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除了這些理論以外,我現在看到的實實在在我投的公司有5家都在做出海,都做得很不錯,有兩家非常出色,所以我覺得時間已經來了,這時候中國的創業者,當你有餘力的時候,應該可以考慮一下海外市場,當然回過頭來說,內容輸出我覺得不太容易,因為我們的內容還是比較獨特的,但模式輸出,結合當地的用戶習慣做應用開拓,我覺得是非常有機會的。

主持人:看來出海確實非常有前景,包括美國人的很多用戶習慣,其實做工具在中國很難賺到錢,但在美國為工具付費有比較好的基礎。

前段時間和楊總一起交流,大楊總有一個觀點,他說現在的投資風口跟原來不一樣了,原來在互聯網時代或移動互聯網時代管道是公共的,就是大家都用共同的平臺,公共管道,所以那時候往往容易形成“風口”型效應,階段性有一些新的熱點出來,他說人工智慧時代更多是偏工具的屬性,在這樣的狀態下,其實這時候可能對很多行業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不太容易出現集聚式的一窩蜂的風口效應,您對這個觀點怎麼看?您覺得在人工智慧這個領域投資會和原來那種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投資有什麼主要的不同?

周煒:對這個觀點我覺得部分認同,認同的部分我覺得確實目前因為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載體不像互聯網時代那麼單一,當它有不同載體時,不同的人機界面時,就會出現不同的入口,但我認為也是階段性的。

這個問題結合到很多人問我的,因為過去我一直追求投大平臺,投京東、宜信、融360、喜馬拉雅秒拍都是基於平臺領域,是不是今天沒這麼多大平臺可投了?首先第一,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才剛剛開始,誰要說完全看懂,能夠把E=MC平方所謂大一統方程式寫出來,我覺得沒有這樣的神存在,這樣就有很多機會探索。

第二,也許它是好事兒,在剛才說的現狀下,可能你面臨來自大企業的(競爭),像剛才說的騰訊,BAT,它對創業企業的壓力反而不那麼具體,因為目前來說它是條塊分割的,但最終還是會融會貫通,出現大平臺,這時候就看你選中誰,他最終會成為贏家,我認為大平臺會成為贏家。

有一個重點在於,今天有一個區別,不管是從今天的無線互聯網還是人工智慧公司,可能因為用戶習慣,我不認為用戶習慣改變了,而是用戶的代際變化,年輕一代成長後他們消費習慣的改變讓現在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容易賺錢,現在一家公司只要應用可以很快就可以盈利,這種情況下讓很多公司使用者數量可能不太容易達到數億用戶的狀況,但它的盈利水準會遠遠高於以前的公司,同樣它也可以成為非常非常有利的公司存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部分認同、部分不認同。從認同的一點,任何一件事情必須放在足夠長的時間軸上來看,兩年、五年,我一直在講互聯網的未來是什麼?是沙漠,因為互聯網的本質是完美的互通和壟斷,最終理論上來說,用數學和科學上的一個詞,完美世界,毫無摩擦力的宇宙環境,未來全世界只需要一家互聯網公司。

當然沒必要看得那麼終極,現在有很多中間階段還會存在,我也說句題外話,前一個論壇大家提到人工智慧,我知道很多人在爭論人工智慧會不會覺醒、會不會替代人類,我的結論是,剛才我在下面跟徐總聊,那是必然的。

為什麼呢?你認為它不是必然的,只能說明你認為人是神造的,人是唯一有靈魂的動物。要不然你仔細看人體結構,你去研究人體的神經電流,荷爾蒙對人的控制、對情緒的控制,跟機器其實沒有太多區別,只不過我們理論上的機器開關是一個擰的東西,我們體內的開關是分泌出來的荷爾蒙,或者說一些電流在控制著我們的情緒,控制著我們的行為、判斷。

當我們把人研究透了你會發現,當你開車面臨一個必須撞兩邊某個人時,你的腦子也是有計算公式的,只是我們今天還沒有把它弄明白而已。

說極端一點就有點脫題了,結合一下未來峰會的主題,我覺得大家要擁抱未來,我就會跟我兒子講,你這輩子一定會面臨兩件事:

第一,可能會有一個動亂時期,因為人類已經和平太久了。我兒子8歲,我說你一定會碰到動亂時期,你要知道怎麼去面對。

第二,你一定會面對人機結合,當這一天來的時候不要抗拒,擁抱它,不要覺得人機結合是怪物,這是我們進化的下一步。結合吧,我希望(人和人工智慧)能夠結合,如果不結合的話我們會比較悲摧的。

徐勇:周總的觀點跟他自己的強工科背景、縝密邏輯,對資料數理很深的理解相關,現在是一個泛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看很多創業者都想把自己的事兒和人工智慧相結合,恨不得門口賣烤地瓜的都要說“我這是人工智慧的地瓜”,我們發現現在有很多投資人原來不是工科背景,是文科背景,曾經我們有一個同學是媒體人,去採訪另外一位名人,這位名人過去和科技幾乎沒有關聯,但經常在各個場合聊人工智慧,他說我要去採訪這個人,大家幫我出出主意採訪點兒什麼好。得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這個人真的懂人工智慧嗎?

我接下來的問題是,在一個泛人工智慧的時代,在很多人都要拿人工智慧給自己貼標籤的時代,您覺得對於不那麼熟悉人工智慧、非工科背景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或者說在這個領域可能出現的風險,您有什麼樣的建議和意見給大家?

周煒:實話說,我是物理電子技術,一半是物理學,一半是實用電子技術。連我到今天我也不敢說我真的懂人工智慧,真的,我們在研究、在學習。如果實在不懂,像你說的,完全沒有行業背景和學業背景的投資人,我認為這可能是大家經常聽到的,那就用愛去投資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太多科幻電影都在講“愛是跟引力波一樣唯一能穿透不同層次宇宙的東西”,我對此雖然不太理解,但我??我接受吧(笑)。

舉個例子來說,我看過好多 家公司都在努力做情感陪護機器人,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現在有大量老人很孤獨,真的是非常孤獨,甚至有人的努力方向是讓人工智慧機器人完全模仿他子女說話的口氣和腔調,陪Ta的父母聊天。聽上去非常可悲,但它是有市場前景的,當你真的不太懂技術層面時,這會兒你用愛來投資,愛讓你看到人工智慧能説明的對象,去做一些應用層面的投資,我覺得也是可以的。

徐勇:好,感謝周總。時間畢竟有限,雖然我們聊得很開心,但到了快要結束的環節,後面想請您做一個簡短的致辭,對今天到場的觀眾和網易未來科技峰會。請您做一個總結。

周煒:謝謝,每次來網易的峰會我都很開心,攀個高質,因為跟丁磊是校友,而且我跟他在學校是有重合的兩年,所以在學校時也見過他。

我覺得網易的風格跟丁總的風格非常像,都是非常踏實地做事情,扎扎實實的,每次事情都做得非常實在,這個會也不是很張揚,但有非常實際的內容大家可以討論,能見到很多有趣的人。

我要說的是,感謝網易安排這個活動,同時也希望在座各位能夠不要只看著自己的手機屏,這個會結束以後跟身邊的人多交流,這才是到現場來參加會議的目標。不要真的變成沉溺在虛擬世界裡。謝謝。

7月15日,2017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在北京召開。

本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的主題“新生”,則是指出互聯網行業正從蔓延兩年的資本寒冬中復蘇,大公司正在加速變革、獨角獸層出不窮、年輕的創業者們正在奮起直追,重生中的互聯網帶來了全新的未來。

本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設置了“新技術·新未來”、“新內容·新娛樂·新消費”、“AI+金融”、“AI+出行”、“AI+生活”、“AR未來”六大論壇,邀請了國內外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跨界明星,一起探討人工智慧、消費升級、AR的璀璨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