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月針對水產養殖易發病害,應該做好這些防禦工作

進入7月, 邁過小暑, 即將迎來大暑, 各地氣溫將陸續創出新高, 暴雨天氣增多, 水產養殖需注意防範強降水天氣和高溫天氣的不利影響, 那麼7月容易發生哪些疾病呢?

一、疾病通報:

1、細菌性腸炎病:是草魚、青魚的高發病, 從魚種至成魚都可受害。 此病水溫18℃以上開始流行。 25℃~30℃是流行高峰期。 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併發。

2、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作為暴發性流行病具有危害重, 流行廣, 週期長, 殃及的魚類品種多, 死亡率高等特點, 主要危害鯽、魴、鰱、鱅和鯉等淡水養殖魚類。

3、爛鰓病:魚類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 鰱、鱅、鯉、鯽等淡水養殖魚類, 從魚種至成魚均可受害, 水溫15℃以上時開始發病, 20℃以上開始流行。

4、草魚出血病:是影響我國淡水養殖生產最重要的魚病之一, 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和1足齡青魚, 發病水溫20℃~30℃, 25℃~28℃最易發病。

5、白斑綜合征:一般水溫在18℃~30℃時易暴發, 主要危害對象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小龍蝦等。

6、錨頭鰠病:對淡水魚類各齡魚都可危害, 尤以魚種危害最大, 在水溫12℃~33℃都可繁殖, 主要流行於夏季, 全國都有該病流行。

二、應該如何做好預防?

1、把好水質調控關

水溫升高, 魚類代謝旺盛, 要及時清理殘餌糞便;保持較高水位, 以防水溫過高;定期換水、消毒, 及時增氧, 保證水質清新;合理調節池塘水質, 保持優質水體。

2、做好突發性天氣的應急準備工作

及早加固養殖設施, 連續大雨、暴雨期間要預防水體缺氧, 做好減少魚類應激反應的準備工作。

3、強化投飼管理

保證飼料新鮮, 在確定好日投餌量後, 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魚類吃食等情況合理安排投喂量, 儘量減少殘餌產生, 魚病治療期間適當控制投餌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