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海口脫貧獲益“互聯網+”:豇豆上線賣 身價高一倍

原標題:“互聯網+”成農民脫貧“新利器”

豇豆上線賣 身價高一倍

“原來豇豆在網上可以賣這麼高的價格, 我要好好學習電商技能, 爭取早日脫貧。 ”講臺上的專家講得認真, 講臺下的貧困戶吳岳全聽得仔細。

7月12日, 龍華區在龍泉鎮為貧困戶提供免費電商技能培訓, 讓他們瞭解農副產品網路銷售管道, 長見識、拓眼界, 把脫貧致富的路子走出來。

電商培訓 拓寬銷售管道

吳岳全是龍泉鎮美仁坡村委會定文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自家地裡種植了豇豆、苦瓜、泡椒、青瓜等農產品, 平時都是零售或者批發, 不僅賣得不多,

價格也不高。

“今天來參加電商培訓班, 我才知道豇豆在互聯網上可以賣十塊錢一斤。 ”吳岳全說, 自家的豇豆一般賣四塊錢一斤, “銷路打不開, 辛苦種出來的農產品賣不出去, 這一年也就白乾了。 我得好好學電商技能, 好在網上售賣。 ”

“還是網上能賣出好價錢, 我家的菠蘿蜜今年就是在網上賣的, 價格很好。 ”前來培訓的李阿婆連連誇讚電商的好處。 原來, 李阿婆家種植了幾畝菠蘿蜜, 以前也只是零售或者批發, 掙不了多少錢。 今年, 在村裡幾個年輕人的幫忙下, 李阿婆家的菠蘿蜜通過互聯網賣到了省外, 收成也比以前多了一倍以上, “還是電商好, 所以今天也來學習。 ”

李阿婆口中的“年輕人”, 其中之一就是陳棣耿。 陳棣耿是龍泉鎮占符村委會豐隆村人,

2013年辭職回到家鄉, 通過淘寶網店和微商平臺銷售土特產和水果, 用電腦、手機等各種網路管道發佈售賣資訊。

“在互聯網上銷售農產品比農民自己在市場賣的價格高, 利潤也就多一點。 ” 培訓班上, 嘗到電商甜頭的陳棣耿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 也希望通過電商平臺帶著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

電商扶貧 增加生產收入

“早就知道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可以賣個好價錢, 但我不會用, 怎麼辦呢。 ”今年50多歲的貧困戶老王, 說起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時, 滿臉愁容。 老王的困境, 並非個例, 許多貧困戶希望自己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賣個好價錢, 增加收入, 但缺乏電子商務知識。

“村民文化素質較低,

對電子商務缺乏瞭解, 這些因素阻礙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龍華區就業中心主任譚瑞東表示, 為了拓寬精准扶貧路, 在搭建電商平臺的同時, 還應該讓貧困戶瞭解電商平臺, 掌握電商知識, “引導他們自我發展, 變‘輸血’為‘造血’, 增加收入, 才能儘早脫貧致富。 ”

目前, 龍華區已舉辦兩期農村電商培訓班, 近100名貧困戶受益。 電商專家通過現場操作示範, 讓參加培訓的每一名學員都能熟練掌握電商的基本常識, 學會上傳、管理、銷售產品, 通過電商平臺把自家農產品賣出去。

據悉, 今年龍華區加大電商扶貧力度, 將在新坡鎮仁裡村下坡詠園村、龍泉鎮美定村各建立1個電商服務站, 搭建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 龍華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下坡詠園村電商服務站已開始運作, 在工作人員幫助下, 村民不僅可以從互聯網上購買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 也可以將自家農產品和土特產搬上互聯網銷售。

記者陳麗園 陳小萍

(海口網7月14日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