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師學子走進海口墨橋小學 演繹支教者和孩子的故事

原標題:海師學子走進墨橋小學

演繹支教志願者和鄉村孩子的故事

近日, 在瓊山區紅旗鎮墨橋小學操場的大榕樹上掛滿了各種照片:有孩子們在嬉戲玩耍、有志願者手把手教孩子們折千紙鶴、還有孩子們在切磋圍棋……大榕樹下幾十個孩子仰著頭一張一張地仔細查看照片, 天真的臉上流露出不舍。

“老師, 你們還會回來看我們嗎?”離別之際, 不少小朋友拉著支教志願者的手不肯放開, 嘴裡不停地念叨著這幾句話, 平時調皮的“孩子王”梁崇俊哭得最傷心……

海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墨橋小學支教活動負責人張征宇告訴記者,

6月30日至7月6日, 海南師範大學法學院的9位學生在墨橋小學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支教活動。 此次支教主要是為當地學生開展第二課堂, 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開拓學生體育、美術等方面素養;陪伴孩子們並提供暑期作業的輔導。

一群渴望求知的鄉村孩子

“通過試課, 我們發現孩子們對美術、體育、英語這三個方向興趣較大。 在徵求孩子們的意見後, 我們為這些學生們量身定制了愛心班、求知班、希冀班等三個培訓班。 ”學生志願者負責人單瀅竹說道, 剛開始這些孩子們都很害羞不敢上前報名, 經過大家的鼓勵後從羞怯舉手到放開地鼓動同學一塊報名, 排著隊用筆在紙上寫下自己的資訊。 “最讓我們感動的是,

第二天一大早, 孩子們提前一個半小時就來到了學校, 靜靜地坐在操場上的大榕樹下等。 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深深地觸動著我們每一個志願者。 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耐心、細緻地為孩子們答疑解惑。 ”

“有一次, 我們在自己所負責的班級裡宣佈要做一個夢想畫作展覽活動。 孩子們對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 我們發現即使是平時有些調皮的孩子在美術課上也非常認真, 用蠟筆在紙上細細地描繪著屬於自己的未來。 ”單瀅竹告訴記者, 在志願者與學生家長聯繫的過程中, 志願者發現大部分在校學生家庭狀況較為特殊, 很多是留守兒童或是家中發生過變故, “這是一群雖然家庭特殊但是渴望知識、渴望未來的孩子們。

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孩子們堅定自己的夢想, 走得越遠越好。 在學習的積極性方面, 孩子們也不輸給其他同齡人。 他們不僅上課認真聽講, 碰上不懂的還會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請教我們。 課後, 仍有許多孩子在學校停留, 直到飯點才戀戀不捨地回家。 ”

一群熱心農村教育的志願團體

瓊山區紅旗鎮最早有30多個鄉村學校和教學點, 隨著生源問題等因素的影響, 目前僅剩下唯一的一所鄉村小學墨橋小學。 距離紅旗鎮10公里的墨橋小學建於1968年, 學校面積9800多平方米, 校舍1750平方米, 設有教學區、宿舍區、運動區, 圖書室等。

“我參加過3次向墨橋小學的捐贈活動, 對墨橋小學有很深的感情。 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來關注農村教育、關注鄉村小學和這裡的孩子們。

”海口市鄉賢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海南師範大學唐曉陽教授告訴記者。

除了此次在海口市鄉賢文化研究會、墨橋村教育促進會的支援下組織的海師大學子暑期支教活動外, 今年以來, 眾多熱心公益的社會團體多次組織助學活動並深入農村調研, 為振興墨橋小學、給孩子們提供優質教育群策群力。

就在今年5月份, 由海口市鄉賢文化研究會指導, 墨橋鄉親教育促進會與石玉冼太夫人文化園在墨橋小學聯合舉辦了主題為“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的助學大會, 共有50多名學生受助校服和書籍等;而在6月27日, 由紅旗鎮政府、墨橋村委會、紅旗鎮中心小學和墨橋小學主辦, 海南師範大學初教學院、海口市鄉賢文化研究院、墨橋鄉親教育促進會協辦的紅旗鎮振興墨橋小學教育工作研究會在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召開,

紅旗鎮28個村村長及學生家長一同獻策墨橋小學發展。

已經連續13年聯合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舉辦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的墨橋鄉親教育促進會的王德三兄弟表示, 村民都希望能保留這所家鄉學校, 作為從墨橋走出來的人, 大家都有鄉根情懷, 希望通過自身的行動帶動更多人關注鄉村學校, 使其能夠有長足發展。 “我身邊有很多熱愛墨橋、具有鄉愁情懷的人, 我們的鄉村小學不僅讓孩子可以在父母身邊完成學業, 也是鄉村文化的一個傳承點, 更是保障了那些貧困孩子有學可上。 ”

記者龍易強 通訊員白鵬

(海口網7月14日訊)

記者龍易強 通訊員白鵬

(海口網7月14日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