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電視臺工作整整十年:離開體制後,我開始懺悔

文|素說 來源|正心堂

是跳槽還是不跳槽?是離婚還是不離婚?是皈依還是不皈依?是守鐵飯碗還是辭職創業?

在我們的人生中,

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岔路口, 而“選擇”並不都是嘴上說得那麼輕鬆。

就像我自己, 從2006年至2016年, 整整十年, 我一直在電視臺從事著自己喜歡做的工作, 而且是一家國人皆知的衛視平臺, 每每一說出我的工作單位, 眾人皆是羡慕的眼光, 尤其是七大姑八大姨們。

但就在2016年, 我還是決定離開體制, 我要辭職。

有同事調侃我:以前說是衛視的導演、主持人, 那叫牛;現在說是從衛視辭職的導演、主持人, 那才叫牛, 你這叫跟風牛啊。

我笑答:其實, 離開體制後, 我才懂得懺悔。

你在體制內, 還是體制外?

體制內, 我未曾看見真正的自己

在離開平臺前, 我曾高傲地認為:我是這個平臺的貢獻者。 沒有我, 很多優秀的節目就問不了世, 很多創意的策劃便出不了台, 很多散亂的團隊便歸不了形, 很多平凡的人物則竄不了紅...

離開平臺後, 我才悲痛地覺知:我是這個平臺的受益者。 沒有這麼好的平臺, 我根本沒有做優秀節目的機會;沒有這麼多全國頂尖的同事, 我成就不了任何一個需要幾百人才能做起來的電視專案;沒有一個平臺的身份,

我根本接觸不了那麼多或平凡的人物, 或閃耀的明星...

正是有這樣一個平臺, 我才成為了“編導”、“導演”、“主編”、“製片人”...

正如絕大多數人, 有了一塊“地”, 才成為了“主任”、“經理”、 “院長”、“太太”、“丈夫”、“法師”、“道長”、“股東”、“經紀人”、“專家”...

但是, 我要辭職。

為什麼?

因為我要在去除“編導”、“導演”、“主編”、“製片人”等諸多身份後, 看見我是誰!

更清楚一點說,

因為我要在勘破所有的輿論和假像後, 看見自己所處的位置和真正要去的那個方向;

因為我要在破除所有的定義和框架後, 去探索進而看清自己的邊界和極限。

去除名片上的頭銜, 你是誰?

有人會問, 在體制內, 就看不見真正的自己嗎?

當然能, 但那需要很高的智慧, 而我承認我的智慧不足。 正如那圍城, 往往我們就是要偏偏等到離開以後, 才有機會回首, 在回首後才懂得如何去看見。

在回首後, 原來被你混為一談的兩個實體才有可能分開, 一個是平臺, 一個是你自己。

在回首後, 原來被你混為一談的兩個概念才有可能分開,

一個是頭銜, 一個是你自己。

在回首後, 原來被你混為一談的兩種價值才有可能分開, 一個是薪水, 一個是你自己。

也只有回首後, 你再次進入下一個平臺, 或者你創建一個自己的平臺時, 你才有可能不再丟失自己。

而這最後一點, 才最為重要!

體制內外如此, 婚姻內外如此, 宗教內外如此, 各種各樣的身份內外都如此。 在身份內, 我們將“身份”與“自己”混為一談, 將“身份”的各種附著物和附加值視為自己, 為各種附著物和附加值成天喜怒哀樂;而即使有一天, 走在身份外, 你又是否真能將“身份”與“自己”分開?

看過太多的人, 為了所謂“實現自己”, 在太多的平臺上跳來跳去, 或者急於離開體制去創建一個平臺, 到頭來, 只不過是從一個泥沼跳入另一個泥沼, 從一個欲望陷阱掉入另一個欲望陷阱,永無出期。

這樣的人永遠會把所有的“未實現”埋怨於體制、歸咎於平臺;這樣的人永遠看不見自己;這樣的人無論在體制內,還是在體制外,他都將是一個失敗者。

而如果你真正突破束縛(這裡的束縛不是指有形的體制,而是指無形的自我束縛),嘗試著去看見自己,去看清自己的位置,去堅持自己的方向,去努力探索自己的邊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你往往還會懂得感恩,對過去的平臺你會感恩,對現在的平臺你會感恩,這時的你,無論是在體制內,還是在體制外,都將是一個成功者。

所以我第一個要懺悔的,是十年來我從未真正感激過這個給予我施展能力空間、進而賦予我諸多身份的大平臺,十年來,我在各種身份裡迷失,在各種輿論中彷徨,在各種爭鬥中掙扎,我戴上了各種面具,未曾真正看見過自己。

真正束縛你的,是體制嗎?

體制內,我未曾看見過別人

在離開平臺前,我曾認為,我有很多的朋友:同事是我的朋友,合作者是我的朋友,電視節目中的明星、嘉賓、當事人是我的朋友。

在離開平臺後,我才覺知,我從未真正走近過他們的心靈,從未真正看見過他們,所以他們也從來不是我的朋友。

當我們彼此都去除掉或“編導”、“製片人”;或“丈夫”、“妻子”;或“員工”、“董事長”;或“弟子”、“師父”的身份後,當我們赤裸相對時,我看見了誰?我在你的眼裡又是誰?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嗎?

摘下面具後,你是誰,我又是誰?

是的,我們可能共事過,可能為完成一個項目共同奮戰許多個日夜,可能為一個項目的成功而擁抱而義結金蘭,但那是一個假像,那是因為工作(婚姻、夢想、宗教等)而在一起的一個因緣,緣散了,我們也就散了,我們的心靈依舊不認識彼此。

很悲哀,其實體制本身沒有錯,但體制是那麼容易讓人戴上面具而不自知,直到離開它,我才發現,自己錯過的已經太多太多:

自己在低頭看一張張名片時,忽略了那一個個有神的眼睛;

自己在簽下那一份份合約時,忽略了那一聲聲話中有話的歎息;

自己在按照流程錄製嘉賓那一句句臺詞時,聽不見他們屬於內心的一段段心聲;

自己在卡拉OK為成績一曲曲高歌時,聽不見歌聲與歌聲之間輕輕的獨白...

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工作,而不是為了心,所以,我們從來不是真正的朋友。

婚姻也是一種體制,宗教也是一種體制。

就如同在婚姻內,你真得聆聽過、注視過、深擁過你的枕邊人嗎,還是當他(她)一出現時,你便只看見了丈夫(妻子),而直到離婚後,你才看見他(她)這個人?

就如同在宗教內,你真得觀察過師父的一言一行,實踐過師父的一字一語,還是當他一出現,你便跪倒在地,對著袈裟求灌頂?

實際上,一個人只有在有能力看見自己的心靈後,一個人才有能力看見別人的心靈。有心的我,會慢下來,靜靜看著你,與你品一杯茶的時候,就真得在品那杯茶;與你在唱一首歌的時候,就真得在唱那首歌;與你行走在每一條路上時,就真得並肩在行走.....沒有隔閡,沒有目的,沒有猜忌,沒有得失,這時,你是我的朋友。

所以我第二個要懺悔的,是十年來我只顧著自己的利益與目標,我只在自己的利益與目標上去衡量另一個人的價值,於是我錯過了心靈,錯過了朋友,錯過了愛。

真正的朋友在哪裡?

體制內,我未曾看見真正的天地

其實,我喜歡在電視臺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讓我離真相最近。很少能有一份工作,讓你直接看見第一手的影像,第一手的資料,看見一幕幕正在發生的故事。

所以,我曾驕傲的以為,我是那站在最前沿的人,看見的是真正的天和地。

但是,我錯了,離開平臺後,我才發現,我是看見了真相,但是作為一個“傳播載體”,我的心量是如此窄小,我的格局是如此狹隘,我的認知是如此無明,所以,這“真相”經過“我”成了帶有自我觀點的“假相”,這“天地”經過“我”成了帶有偏見偏知的“溝壑”。

而且,不僅僅是我,在體制內,那一個又一個的“我”,一層又一層的“我”,不斷累積,讓真相越來越假,讓天地越來越遠。最終,呈現到觀眾面前的,是看似完美的破碎,是看似真實的鬧劇。

你的心,扭曲了多少的真實?

有人會問,體制內,就沒有心胸寬廣、正知正見的人,讓真相得以還原,讓天地得以重現?

當然有,就我個人而言,當然是我的智慧不夠,我的勇氣不足。但體制內更容易創造出的,是群體無意識共同造就的一個個巨大的幻象。

我們就這樣在群體創造出的幻象中歡呼著,以為那便是天地。

作為個體,要看破這樣的幻象是如此之難,難到即使你離開了,即使有那麼一刹那,你透過自我的狹隘看見了那原本的真實,你還是那麼容易進入另一個集體,再造就另一個幻象。

所以,同樣地,即使你在婚姻裡進進出出,“真愛”也不過是一次次透過狹隘的丈夫或妻子,變成了“猜忌”和“折磨”;

即使你在各種宗教門前來來往往,“信仰”也不過是一次次透過自私的法師或門徒,變成了“交易”和“迷信”。

所以我第三個要懺悔的,是十年來我讓觀眾看到的,都是經過那個狹隘的“我”呈現的假像,都是經過一層層狹隘的集體認知呈現出的幻象,我自己都沒有能力去除偏見看清真相,又如何讓觀眾看見真正的天地?!

製造幻象?!面對真相?!

是時候該回歸自己了,是時候該提升自我的格局了。

走出電視臺,回首我守望十年的地方,開始明白,懦夫有兩種:

一種在體制內,埋怨著領導看不見自己的才幹、團隊跟不上自己的步伐、平臺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卻就是沒那個膽量真正遞上一封“辭職信”;

一種在體制外,一邊喊著“實現自己”的口號,一邊繼續阿諛奉承、追名逐利、隨波逐流;一邊嘲笑體制內人的軟弱,一邊咒駡上天對自己的不公。

真正的勇者,無論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無論面對怎樣的挫折與誘惑,都能守望初心,勇往直前,都能在不離自性的每一個當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正如前所說,婚姻也是一種體制,宗教也是一種體制,我們的生活當中,從來沒有離開過各種各樣的體制。

當你理解了這一點,就會發現,從來沒有一個問題,叫作:我該不該離開體制?(我該不該離婚?我該不該皈依?)

而只有一個問題,叫作:我有沒有離開自己?

回答清楚後一個問題,前面的問題答案不言自明。

可有意思的是,我們永遠不肯面對後一個問題,於是,總在前面一個問題裡面轉來轉去,把答案寄希望給別人。

蘇軾曾寫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多少人寄希望於走出廬山,便識了那面目,便從此轉凡入聖。可事實是,看不清自己,便看不見廬山真面目,即使走了出去,迎接你的,不過是在下一個“廬山”裡繼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解開束縛再出發,我帶著的,是那份懺悔:

體制內外本無門,

婚姻內外本無城,

身份內外本無名,

有的,不過是一顆躁動不安卻永遠不肯返聞自性的心。

從一個欲望陷阱掉入另一個欲望陷阱,永無出期。

這樣的人永遠會把所有的“未實現”埋怨於體制、歸咎於平臺;這樣的人永遠看不見自己;這樣的人無論在體制內,還是在體制外,他都將是一個失敗者。

而如果你真正突破束縛(這裡的束縛不是指有形的體制,而是指無形的自我束縛),嘗試著去看見自己,去看清自己的位置,去堅持自己的方向,去努力探索自己的邊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你往往還會懂得感恩,對過去的平臺你會感恩,對現在的平臺你會感恩,這時的你,無論是在體制內,還是在體制外,都將是一個成功者。

所以我第一個要懺悔的,是十年來我從未真正感激過這個給予我施展能力空間、進而賦予我諸多身份的大平臺,十年來,我在各種身份裡迷失,在各種輿論中彷徨,在各種爭鬥中掙扎,我戴上了各種面具,未曾真正看見過自己。

真正束縛你的,是體制嗎?

體制內,我未曾看見過別人

在離開平臺前,我曾認為,我有很多的朋友:同事是我的朋友,合作者是我的朋友,電視節目中的明星、嘉賓、當事人是我的朋友。

在離開平臺後,我才覺知,我從未真正走近過他們的心靈,從未真正看見過他們,所以他們也從來不是我的朋友。

當我們彼此都去除掉或“編導”、“製片人”;或“丈夫”、“妻子”;或“員工”、“董事長”;或“弟子”、“師父”的身份後,當我們赤裸相對時,我看見了誰?我在你的眼裡又是誰?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嗎?

摘下面具後,你是誰,我又是誰?

是的,我們可能共事過,可能為完成一個項目共同奮戰許多個日夜,可能為一個項目的成功而擁抱而義結金蘭,但那是一個假像,那是因為工作(婚姻、夢想、宗教等)而在一起的一個因緣,緣散了,我們也就散了,我們的心靈依舊不認識彼此。

很悲哀,其實體制本身沒有錯,但體制是那麼容易讓人戴上面具而不自知,直到離開它,我才發現,自己錯過的已經太多太多:

自己在低頭看一張張名片時,忽略了那一個個有神的眼睛;

自己在簽下那一份份合約時,忽略了那一聲聲話中有話的歎息;

自己在按照流程錄製嘉賓那一句句臺詞時,聽不見他們屬於內心的一段段心聲;

自己在卡拉OK為成績一曲曲高歌時,聽不見歌聲與歌聲之間輕輕的獨白...

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工作,而不是為了心,所以,我們從來不是真正的朋友。

婚姻也是一種體制,宗教也是一種體制。

就如同在婚姻內,你真得聆聽過、注視過、深擁過你的枕邊人嗎,還是當他(她)一出現時,你便只看見了丈夫(妻子),而直到離婚後,你才看見他(她)這個人?

就如同在宗教內,你真得觀察過師父的一言一行,實踐過師父的一字一語,還是當他一出現,你便跪倒在地,對著袈裟求灌頂?

實際上,一個人只有在有能力看見自己的心靈後,一個人才有能力看見別人的心靈。有心的我,會慢下來,靜靜看著你,與你品一杯茶的時候,就真得在品那杯茶;與你在唱一首歌的時候,就真得在唱那首歌;與你行走在每一條路上時,就真得並肩在行走.....沒有隔閡,沒有目的,沒有猜忌,沒有得失,這時,你是我的朋友。

所以我第二個要懺悔的,是十年來我只顧著自己的利益與目標,我只在自己的利益與目標上去衡量另一個人的價值,於是我錯過了心靈,錯過了朋友,錯過了愛。

真正的朋友在哪裡?

體制內,我未曾看見真正的天地

其實,我喜歡在電視臺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讓我離真相最近。很少能有一份工作,讓你直接看見第一手的影像,第一手的資料,看見一幕幕正在發生的故事。

所以,我曾驕傲的以為,我是那站在最前沿的人,看見的是真正的天和地。

但是,我錯了,離開平臺後,我才發現,我是看見了真相,但是作為一個“傳播載體”,我的心量是如此窄小,我的格局是如此狹隘,我的認知是如此無明,所以,這“真相”經過“我”成了帶有自我觀點的“假相”,這“天地”經過“我”成了帶有偏見偏知的“溝壑”。

而且,不僅僅是我,在體制內,那一個又一個的“我”,一層又一層的“我”,不斷累積,讓真相越來越假,讓天地越來越遠。最終,呈現到觀眾面前的,是看似完美的破碎,是看似真實的鬧劇。

你的心,扭曲了多少的真實?

有人會問,體制內,就沒有心胸寬廣、正知正見的人,讓真相得以還原,讓天地得以重現?

當然有,就我個人而言,當然是我的智慧不夠,我的勇氣不足。但體制內更容易創造出的,是群體無意識共同造就的一個個巨大的幻象。

我們就這樣在群體創造出的幻象中歡呼著,以為那便是天地。

作為個體,要看破這樣的幻象是如此之難,難到即使你離開了,即使有那麼一刹那,你透過自我的狹隘看見了那原本的真實,你還是那麼容易進入另一個集體,再造就另一個幻象。

所以,同樣地,即使你在婚姻裡進進出出,“真愛”也不過是一次次透過狹隘的丈夫或妻子,變成了“猜忌”和“折磨”;

即使你在各種宗教門前來來往往,“信仰”也不過是一次次透過自私的法師或門徒,變成了“交易”和“迷信”。

所以我第三個要懺悔的,是十年來我讓觀眾看到的,都是經過那個狹隘的“我”呈現的假像,都是經過一層層狹隘的集體認知呈現出的幻象,我自己都沒有能力去除偏見看清真相,又如何讓觀眾看見真正的天地?!

製造幻象?!面對真相?!

是時候該回歸自己了,是時候該提升自我的格局了。

走出電視臺,回首我守望十年的地方,開始明白,懦夫有兩種:

一種在體制內,埋怨著領導看不見自己的才幹、團隊跟不上自己的步伐、平臺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卻就是沒那個膽量真正遞上一封“辭職信”;

一種在體制外,一邊喊著“實現自己”的口號,一邊繼續阿諛奉承、追名逐利、隨波逐流;一邊嘲笑體制內人的軟弱,一邊咒駡上天對自己的不公。

真正的勇者,無論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無論面對怎樣的挫折與誘惑,都能守望初心,勇往直前,都能在不離自性的每一個當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正如前所說,婚姻也是一種體制,宗教也是一種體制,我們的生活當中,從來沒有離開過各種各樣的體制。

當你理解了這一點,就會發現,從來沒有一個問題,叫作:我該不該離開體制?(我該不該離婚?我該不該皈依?)

而只有一個問題,叫作:我有沒有離開自己?

回答清楚後一個問題,前面的問題答案不言自明。

可有意思的是,我們永遠不肯面對後一個問題,於是,總在前面一個問題裡面轉來轉去,把答案寄希望給別人。

蘇軾曾寫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多少人寄希望於走出廬山,便識了那面目,便從此轉凡入聖。可事實是,看不清自己,便看不見廬山真面目,即使走了出去,迎接你的,不過是在下一個“廬山”裡繼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解開束縛再出發,我帶著的,是那份懺悔:

體制內外本無門,

婚姻內外本無城,

身份內外本無名,

有的,不過是一顆躁動不安卻永遠不肯返聞自性的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