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麻風島”上老人有了“親人”

志願者與泗安長者聊天。

志願者與泗安老人“散步”。

暑期來臨, 正在念大學的謝文娜沒去實習, 也沒回家, 而是獨自來到了位於麻湧鎮的泗安島麻風病康復中心當志願者。

謝文娜並不是第一個來到島上的志願者, 在這之前, 社會上已有不計其數的組織和志願者關注到麻風病康復者這一群體, 並絡繹不絕來到島上, 給予老人關懷, 而這一切的發生, 已在泗安島上5年、組織青年短期駐村服務的“莞香青年農舍”項目(下稱“農舍專案”)功不可沒。

“我們希望到來的志願者能夠與老人形成一個相對中長期的關係, 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微社區’。 ”農舍專案主管莫文春說。

組織青年短期駐村服務

作為東莞第一屆公益創投入選的項目之一, 2012年, “農舍專案”由東莞市大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泗安島上實施開展。 “農舍項目”主要通過在泗安康復村裡開闢農田和設立營舍, 聯同各青少年組織, 組織青少年短期駐村服務, 對康復村老人提供居家及護理服務, 並與老人共同生活勞作。 以此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參與社會服務、接觸農耕工作的平臺, 也為康復村老人提供一個消除歧視, 展現勇於克服人生坎坷的歷史視窗。

2013年, 農舍項目在為青少年們提供“第二種生活”的體驗平臺上, 新增“以工換食宿”的概念, 讓青少年以一定時數的農務活換取在農舍的免費食宿, 使來自各地的“舍友”能在島上共同勞作和生活。

謝文娜也正是通過“農舍項目”, 成為了康復村的固定志願者。

謝文娜是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大一學生, 剛入學的時候, 她就已經關注到了泗安島, “入學的時候參加了學校的社團, 社團到這裡開展活動, 我也跟著來了。 ”謝文娜說, 一開始對康復中心還是抱著好奇的態度, 來到之後發現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 “村裡的老人家對我們很好, 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傳奇的故事, 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

往常, 謝文娜會在週六、日過來為老人提供志願服務,

如今正值暑假, 她參加了農舍所開展的“工作營”活動, 來到泗安島幫助康復長者打掃做飯, 時間為期10天。

改變:打消志願者與老人之間的恐懼感

7月11日上午, 謝文娜幫助康復老人收拾完屋子、打理了狗舍, 最後到林新來老人房間, 與老人一同煮飯、吃飯。 “這一切就好像回到了家裡。 ”謝文娜說, 島上的老人對她來說, 就好像自己的爺爺奶奶。

謝文娜與老人們相處自然而熟稔。 然而在從前, 並非如此。 泗安島這座孤島, 曾經也被人稱作“麻風島”, 島上住著一群上個世紀不幸患上麻風病的老人, 最高峰時島上有400多人, 如今只剩下71名康復長者, 他們大多過著獨居生活。 曾經, 患上麻風病引來人人側目, 更別提有人上島來了,

對於島上的人來說, 這裡更像一個與世隔絕的社會。

“以前, 村裡的老人和志願者會有距離感。 ”農舍專案主管莫文春說, 在康復村生活的老人大多數都已經和社會隔絕數十年之久, 他們本能會對外界排斥, 有的甚至會擔心自己還有傳染性, 而有的志願者在剛接觸老人的時候, 也會有害怕情緒, 不知道該如何交流, “我們通過鼓勵他們相互之間擁抱、握手, 一起煮飯, 以打消相互之間的恐懼感。 ”

莫文春說, 在項目最初運營的時候, 只有固定的幾個老人家願意接納志願者到他們家煮飯, 但現在大多數老人家都已經能接受。

希望:構建關係穩定的“微社區”

“新洲路”“吉祥路”“泗安東路”……去年, 康復中心裡的眾多路口交叉處豎起了藍底白字的路牌。 “農舍項目”的小組成員和志願者每天都要經過這些路牌,到各個老人家進行家訪,就好像醫生巡房一樣。

“時間長了,對老人們的作息習慣都熟悉之後,只要騎著自行車繞行一圈,基本就能知道哪兒出問題,哪個老人有什麼需要。”莫文春說,如今的泗安島就像一個微社區,志願者們會去到老人們的房間幫忙做飯,彼此之間關係穩定,“將這裡構建成一個關係穩定的‘微社區‘,這也是我們的希望。”

莫文春說,“農舍專案”宣導志願者經常來村裡,又或是短期居住在村裡,以能夠讓志願者和老人們形成一種中長期關係。

據悉,“農舍項目”在康復村設有2畝田地,並特意出資聘請2名康復老人進行打理。“我們也希望通過項目,讓老人們能夠重新認識到個人的價值。”

公益進行時:

龍眼樹認購完畢

記者瞭解到,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生活,“農舍項目”都在努力為麻風病康復者這個群體帶去社會的關愛。當下正是龍眼成熟的季節。“農舍專案”與廣東省泗安醫院聯合舉辦“第三屆龍眼慈善義賣活動”,挑選出30棵龍眼樹進行公益義賣。

每棵龍眼樹的義賣款項,扣除成本,將全部用於“第三屆泗安麻風康復文化藝術節”和出版《人在泗安》,主要用於參與文化藝術節的康復長者餐飲和交通費用,藝術節相關其他費用以及書籍出版費用。

省泗安醫院和莞香青年農舍也將於7月22日邀請認捐群體參加龍眼義賣開幕式,並進行現場採摘。

據瞭解,目前30棵龍眼樹已經全部認捐完畢,其中一名市民捐助善款後表示不需前往採摘,該樹將繼續接受認捐。

“農舍項目”的小組成員和志願者每天都要經過這些路牌,到各個老人家進行家訪,就好像醫生巡房一樣。

“時間長了,對老人們的作息習慣都熟悉之後,只要騎著自行車繞行一圈,基本就能知道哪兒出問題,哪個老人有什麼需要。”莫文春說,如今的泗安島就像一個微社區,志願者們會去到老人們的房間幫忙做飯,彼此之間關係穩定,“將這裡構建成一個關係穩定的‘微社區‘,這也是我們的希望。”

莫文春說,“農舍專案”宣導志願者經常來村裡,又或是短期居住在村裡,以能夠讓志願者和老人們形成一種中長期關係。

據悉,“農舍項目”在康復村設有2畝田地,並特意出資聘請2名康復老人進行打理。“我們也希望通過項目,讓老人們能夠重新認識到個人的價值。”

公益進行時:

龍眼樹認購完畢

記者瞭解到,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生活,“農舍項目”都在努力為麻風病康復者這個群體帶去社會的關愛。當下正是龍眼成熟的季節。“農舍專案”與廣東省泗安醫院聯合舉辦“第三屆龍眼慈善義賣活動”,挑選出30棵龍眼樹進行公益義賣。

每棵龍眼樹的義賣款項,扣除成本,將全部用於“第三屆泗安麻風康復文化藝術節”和出版《人在泗安》,主要用於參與文化藝術節的康復長者餐飲和交通費用,藝術節相關其他費用以及書籍出版費用。

省泗安醫院和莞香青年農舍也將於7月22日邀請認捐群體參加龍眼義賣開幕式,並進行現場採摘。

據瞭解,目前30棵龍眼樹已經全部認捐完畢,其中一名市民捐助善款後表示不需前往採摘,該樹將繼續接受認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