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數十院士入駐 李滄成全國“院士密度”最高區域之一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科技創新成就區域發展,區域實力提升促進科技進步,這一良性的發展模式在李滄區展現得淋漓盡致,一批提升區域內生動力的大項目推進得有聲有色,該區也從老工業區的桎梏中掙脫,轉身為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

青島國際院士港是為例證。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 ”隨著數十位院士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李滄也成為全國“院士密度”最高的幾個區域之一。 院士們帶來的是領先於全國乃至世界的科學技術,猶如在李滄的沃土上播撒下神奇的種子,見土而生,遇水則長,參天可期。

青島國際院士港越來越受到關注。 (資料圖片)

中心城區打造創新強動能

“我們的確正處在一場極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進程當中!”李克強總理日前表示,與人類以往的幾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相比,這一輪變革有許多“前所未有”的特點,不僅“未知”遠遠大於“已知”,而且在科學技術和社會文化領域呈現“融通”發展趨勢。

在這輪變革中,什麼將是一往無前的利器呢?李滄區通過推動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建設來回答這一問題。 青島國際院士港落戶青島中心城區,也表明了將創新放在了核心位置。

院士港緊鄰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與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緊密呼應,致力於打造以院士引領為鮮明特色的高端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平臺。 它秉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聚焦生命健康、生物醫藥、資訊技術、設計研發、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方向,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面向全球招納知名院士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集聚10名世界級巨匠大師、100名國內外知名院士,努力打造國際一流、具有唯一性的院士創造創新創業創投高地。

吸引院士是第一步,院士港確立引進的院士科研專案須有廣闊市場前景,通過“引進一名院士、帶來一個核心團隊、圍繞一個專業領域、推出一批項目”,培育形成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鏈或產業集群。

圍繞于此,院士港著力構築了八大功能板塊,並將持續推進。 其中院士港一期,定位為院士工作站,占地約5.8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9.6公頃。 院士港二期占地約16.9公頃,用於承載實驗室、研究院、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力爭打造國家實驗室。

院士雙創中心占地約200公頃,主要用於建設院士科研成果產業化承載區,打造院士創造創新高技術產業基地。 院士論壇、院士薈、科學評價中心等都將陸續推出,而院士風情居也將為獲得突出成就或作出重大貢獻的院士,個性化定制風情各異、特色濃郁的院士居,妙筆昇華為經典傳世的新“八大關”。

不僅硬體配套,軟體也要跟上,院士港更加注重機制創新,推動“黨、政、軍、企、金,產、學、研、用、推”相結合,實現科技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化一體推進、無縫銜接,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專案都充分活躍起來,構建形成系統創新、規模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的創新格局。

乘風破浪吹響科技強國號角

“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大家責任重大、使命重大,應該努力為建成創新型國家、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5月30日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這次大會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而李滄區也是緊隨此次大會,於去年6月3日正式啟動了打造院士港。 因此說,青島國際院士港的打造,高度契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強國戰略。

它也高度契合省委省政府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決策部署。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必須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積極創建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就是要把經濟發輾轉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歸根結底要靠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高水準科技創新能力。

青島國際院士港所聚集的創新動能是驚人的,它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大支撐平臺。“院士港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重點專案,而是要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嶄新的、開放的、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它以創造創新為特點,將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持續動力。”李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透過院士港我們能看到什麼?我們能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一個創新原生動力充沛的國際都市。今年召開的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把“創新”擺在城市發展的突出位置,提出了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的奮鬥目標。建設創新型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而人才的高度彙聚是基礎性、也是決定性要素。

“過去五年,青島市累計引進山東大學、復旦大學等一批高校的分校(區)、研究院等,這就是一種人才爭奪戰。我們打造院士港,也是在打人才爭奪戰,而且瞄準的是以院士為代表的頂尖人才,不僅高度契合青島的人才戰略,而且是其中至為關鍵的一環。”該負責人表示,人才隊伍只有形成梯次配備的體系,才能釋放出整體效能。這個體系中,既要有大量的基礎人才作支撐,又必須要以高層次人才、頂尖人才為引領。因此,院士港的打造,既是對全市人才戰略的一大貢獻,同時也深深地植根于全市人才總量的蓄積壯大。

應該說青島國際院士港的推動給了迫切需要轉型升級發展的李滄一個重要的抓手。好鋼用在刀刃上,李滄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將注意力集中在“人”這個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上,將投資聚焦到人才和科技上,通過大力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去優化人才結構、人口結構,進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就是從根本上改變區域發展的基因。

碩果累累深層變革創新基因

在過去的一年裡,院士港一次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經過一年的建設發展,院士港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活力、實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院士港本身就是“一大奇跡”。截至目前,累計引進了以袁隆平、王玉田、索羅甯·尤裡等為代表國內外知名院士36名,其中外籍院士14名。在零基礎的條件下、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形成了院士集聚效應,構築起頂尖人才和高端產業集聚“高地”,這種人才模式的成功在國內首屈一指。

如今,院士港已經成為改革創新的“一塊試驗田”,它努力衝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在探索運用最靈活、最高效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比如,它提出“註冊院士”的概念,已經引進了5名註冊院士,並制定了相應的引進政策,成為改革創新的範本。隨著院士港建設深入推進,這樣的改革創新點會持續湧現,並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

院士港也已經成為拓展國際合作的“一大開放平臺”。開放是青島的城市基因,建設國際城市是青島不懈的城市追求,而國際化程度不高是李滄發展的一大短板,關鍵原因在於缺乏高端開放平臺。院士港聚焦引進海內外知名院士,規劃建設院士論壇,將為李滄拓展國際合作搭建高端平臺。歐美同學會全國首個海外院士工作站落戶院士港,與中英科技文化協會、美國華裔科學家協會、加拿大多倫多校友會、獨聯體國家科技合作聯盟等17個海外工作站建立常態化聯繫,意味著李滄區在打開國際通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李滄區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的打造中將目光放到國外,這是在國內原有創新體系上的增量引進,對我國的創新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院士港也是培養鍛煉幹部的“一座蓄水池”,一批駐港幹部得到鍛煉,記功表彰、提拔重用者眾。李滄區通過院士港為幹部成長搭建更多的平臺,這些平臺讓幹部們有用武之地,一批有擔當、有抱負、有才華的幹部湧現出來。

而院士港的推動對於李滄全區上下幹部群眾思想解放的影響則是深遠的。院士港已經成為李滄的一個代名詞,通過這個平臺,李滄人“自信、包容、實幹、創新”的精神逐漸培養起來,捅破習慣性“不自信”這層窗戶紙,“直面問題、排除萬難、無中生有、始終頂尖”的院士港精神,激發出李滄區全區上下的發展活力。

製圖/譚雲濱

[編輯: 張珍珍]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就是要把經濟發輾轉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歸根結底要靠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高水準科技創新能力。

青島國際院士港所聚集的創新動能是驚人的,它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大支撐平臺。“院士港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重點專案,而是要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嶄新的、開放的、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它以創造創新為特點,將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持續動力。”李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透過院士港我們能看到什麼?我們能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一個創新原生動力充沛的國際都市。今年召開的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把“創新”擺在城市發展的突出位置,提出了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的奮鬥目標。建設創新型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而人才的高度彙聚是基礎性、也是決定性要素。

“過去五年,青島市累計引進山東大學、復旦大學等一批高校的分校(區)、研究院等,這就是一種人才爭奪戰。我們打造院士港,也是在打人才爭奪戰,而且瞄準的是以院士為代表的頂尖人才,不僅高度契合青島的人才戰略,而且是其中至為關鍵的一環。”該負責人表示,人才隊伍只有形成梯次配備的體系,才能釋放出整體效能。這個體系中,既要有大量的基礎人才作支撐,又必須要以高層次人才、頂尖人才為引領。因此,院士港的打造,既是對全市人才戰略的一大貢獻,同時也深深地植根于全市人才總量的蓄積壯大。

應該說青島國際院士港的推動給了迫切需要轉型升級發展的李滄一個重要的抓手。好鋼用在刀刃上,李滄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將注意力集中在“人”這個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上,將投資聚焦到人才和科技上,通過大力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去優化人才結構、人口結構,進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就是從根本上改變區域發展的基因。

碩果累累深層變革創新基因

在過去的一年裡,院士港一次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經過一年的建設發展,院士港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活力、實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院士港本身就是“一大奇跡”。截至目前,累計引進了以袁隆平、王玉田、索羅甯·尤裡等為代表國內外知名院士36名,其中外籍院士14名。在零基礎的條件下、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形成了院士集聚效應,構築起頂尖人才和高端產業集聚“高地”,這種人才模式的成功在國內首屈一指。

如今,院士港已經成為改革創新的“一塊試驗田”,它努力衝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在探索運用最靈活、最高效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比如,它提出“註冊院士”的概念,已經引進了5名註冊院士,並制定了相應的引進政策,成為改革創新的範本。隨著院士港建設深入推進,這樣的改革創新點會持續湧現,並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

院士港也已經成為拓展國際合作的“一大開放平臺”。開放是青島的城市基因,建設國際城市是青島不懈的城市追求,而國際化程度不高是李滄發展的一大短板,關鍵原因在於缺乏高端開放平臺。院士港聚焦引進海內外知名院士,規劃建設院士論壇,將為李滄拓展國際合作搭建高端平臺。歐美同學會全國首個海外院士工作站落戶院士港,與中英科技文化協會、美國華裔科學家協會、加拿大多倫多校友會、獨聯體國家科技合作聯盟等17個海外工作站建立常態化聯繫,意味著李滄區在打開國際通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李滄區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的打造中將目光放到國外,這是在國內原有創新體系上的增量引進,對我國的創新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院士港也是培養鍛煉幹部的“一座蓄水池”,一批駐港幹部得到鍛煉,記功表彰、提拔重用者眾。李滄區通過院士港為幹部成長搭建更多的平臺,這些平臺讓幹部們有用武之地,一批有擔當、有抱負、有才華的幹部湧現出來。

而院士港的推動對於李滄全區上下幹部群眾思想解放的影響則是深遠的。院士港已經成為李滄的一個代名詞,通過這個平臺,李滄人“自信、包容、實幹、創新”的精神逐漸培養起來,捅破習慣性“不自信”這層窗戶紙,“直面問題、排除萬難、無中生有、始終頂尖”的院士港精神,激發出李滄區全區上下的發展活力。

製圖/譚雲濱

[編輯: 張珍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