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安徽歙縣昌溪古村,只是個2A,卻被稱為歙南第一村

簡單瞭解一下安徽昌溪

昌溪古村是古徽州歙(she)縣境內的一個歷史、文化、生態古村, 歷來被稱為“歙南第一村”。 它位於歙縣南部山區, 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古城30公里, 新安江山水畫廊7公里, 全國攝影基地—石潭2.5公里;著名的山水畫廊—新安江7公里。 從歙南名鎮深渡鎮至昌溪大約五公里左右, 地處千島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經的皖南山間盆地中, 四周群山環繞, 山青水繡, 境內空氣清新, 鳥語花香, 景色迷人, 走入昌溪如入世外桃源。 昌溪村是全國生態文化村、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黃山市百佳攝影點、黃山市“特色文化之村”、國家級2A旅遊景區。


昌溪景點古跡

景點古跡

最具古村落特色的要數昌溪的古建築。

昌溪的古建築凝聚了典型的徽派建築精華。 村中古祠堂星羅棋佈, 計有:太湖祠、壽樂堂、承恩堂、懷遠堂、理和堂、細和堂、明湮祠、思成祠。 村中周姓建有周氏宗祠、亮公支祠;徐姓建有愛敬堂。 一村之中擁有10多座祠堂, 實為罕見。

一、太湖祖祠

太湖祠始建於南宋(1240年)。 祠長40米、寬17.5米, 兩邊建有“議事廳”、“生活區所”、戲臺和其它配套建築。 主牆角翹起, 八隻大鱷魚淩空而立, 馬頭牆高低錯落, 麒麟怪獸傲立其間, 交替起伏, 優美的韻律令整個建築群顯得既壯觀又優雅。 主廳內的兩根楠木大柱柱圍達5.1尺, 柱上懸掛的一幅楹聯特別引人注目:“惜衣惜食緣非惜財而惜德,

求名求利只須求己莫求人。 ”它告誡吳氏子孫以道德處人處事, 以勤奮成名成仕。 屋脊的八條鼇魚栩栩如生。 更有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 大門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筆題賜的“第一世家”匾額。 祠前有可容七八千人的廣場, 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盛大節日)、春節, 廣場上搭花戲臺演出村人自導自演的節目, 或三天三夜, 或七天七夜, 煞是熱鬧。 護祠牆下有月池, 月池中“映日荷花別樣紅”。

二、壽樂木坊

建于清代嘉慶年間的壽樂堂, 規模雖較祖祠小, 但建築藝術極為精湛。 柱梁全部選用優質柏木, 前後三進, 正樑長13米, 高1米, 為徽州第一大雙梁。 天井圍欄的十二塊石料選用帶天然石紋的景紋石,

上有山水、花草、雷電等自然生成的圖案。 祠前的木牌坊(全國僅此一處), 堪稱中華一絕。 木牌坊是員公支祠的門坊, 四柱三樓。 四柱為優質柏木, 用抱鼓石緊抱, 上部木質宮殿式, 明間高出次層一層。 匾上楷書“員公支祠”, 高瓴垂脊, 八角翹起, 圓簷滴水。 《中國建築史》稱:“此坊與坊前月池和坊後頗深的祠堂建築渾為一體, 給人以氣吞山河的感覺”。

三、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年, 即西元1497年。 由周龍孫第七代孫周廷器等宣導建造, 是周氏古村最大的宗祠。 主體建築面積747.12平方米, 自奠基至竣工, 歷時十五載。

周氏宗祠選址堪具匠心。 座北朝南, 北靠來龍山, 青松翠柏, 古木蔥蘢;門臨昌源河, 綠波蕩漾, 流水潺潺,

南面對河, 元寶山盡收眼底, 蜿蜒起伏, 似筆架又似蒼龍騰飛, 令人遐思神往。 祠前辟有上下兩個大坦, 全以卵石綴成, 通街大道, 穿坦而過。

宗祠建築為明代徽派古建築典型風範。 整個祠堂佈局分柵棚、丹墀、正廳、後進和寢陵五大部分, 是“三進兩明堂”的代表作。 正門之上高懸“周氏宗祠”、“欽點主政”、“恩賜進士”、“四世二品”等匾額。

正廳左右大樑之上懸掛的“進士”、“文魁”、“少廷尉”、“吏部尚書”, 匾額昭示著周氏的顯赫功名。 橫樑兩端有一米大小“和合”諸仙木像, 神采飛揚, 栩栩如生。 廳內四根一人合抱的茶園石柱和兩根一米五腰圍的白果木柱挺立其間, 渾厚莊重, 氣勢非凡。

周氏列祖寢陵分樓上和樓下兩部分。 按周制, 樓上陳女士牌位,

樓下三間為男士牌位, 這一上一下延續了原始母系社會尊重女性的習俗。 這是有別於其他宗祠的特色之處。

四、忠烈古廟

如果說太湖祠、壽樂堂、周氏宗祠是“大家閨秀”, 那麼, 建於元代至正14年(1354年)的忠烈廟算的上是“小家碧玉”了。 該建築長17.2米, 寬14.2米, 共分三間。 左間供了土地菩薩、社公、社母神, 以保昌溪五穀豐登, 煙火不斷。 右間供了關帝及關平、周倉神像, 以保昌溪四季平安, 德義永駐。 正間供了汪公大帝(越國公汪華)及其第八子(汪俊, 村人尊稱“八老爺”)兩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 以保昌溪人丁興旺, 百業昌盛。 忠烈廟柱子上分別懸掛有楹聯曰:“德被生民永享春秋祭, 功封社稷丕昭今古隆”、“英雄千古山河壯, 忠烈一心天地長”、“鐵馬金戈開霸國於六郡, 太湖昌水壯廟貌於千秋”。廟前廣場占地約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雲母石鋪綴成“鶴鹿同春”、“丹鳳朝陽”、“連升三戟”等圖案。擅長考古的原市委副書記張脈賢贊道:“這只在皇家公園見過”。廣場前石磅下是橫貫東西的長街,“S” 形玉溪(村裡人稱此溪為八老爺的玉腰帶,故稱此為玉溪)從護欄下淌過至沙墩處入昌溪河,廟後的古銀杏及廟前的古鴛鴦槐、古龍鳳樟,構築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街心公園”。

五、各式牌坊

古村落的牌坊除上述的壽樂堂木牌坊外,尚有石牌坊和磚牌坊。

石牌坊即姚氏貞節坊,位於村頭“二水環西”景點旁。《中國建築史》載道:“清康熙三十四年(1685年)立,灰凝石,三樓二柱,平板坊置四柱沖天,寬3.7米,高8米。簷下有斗拱,前後有八塊靠背石碑,從高到低有‘聖旨’、‘節孝’、‘旌表故儒吳永玠妻姚氏’字樣”。能夠載入史冊的,恐怕算得上是石牌坊中的代表作吧!

磚牌坊即太湖貞節坊。該坊砌在太湖祠南生活區所在的牆體上,高4米,寬3.5米,磚雕十分細膩、精緻,上有“聖旨”、“貞節”和旌表婦女名單。歙縣縣誌載的磚牌坊只縣城一處,可見昌溪磚牌坊顯示出自身的價值了。

在一個村落中,石、磚、木牌坊皆備,全國獨有。

六、古三眼井

相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居住在昌溪的人們為解決村民飲水問題,選在村中一青山翠綠,鳥語花香的木竹塢處掘井取水。由於此處地下水充沛,水質優良,後來吸引了更多居民在此周圍建房居住,為解決眾多人口的飲水問題和方便取水,便在井口之上分別架構了直徑為 2.4 尺、 2.3 尺、 2.2 尺的三個井圍。由於底下是岩層,水量多而且流速快。用過的水易排出而不會再倒流井內,居民在井臺上洗衣洗菜,熱鬧非凡。用過的水經暗道直通 “ 員公支祠 ” 前的月池,豐富了池內水量,池中種花、養魚,點綴了景色、調節了環境,而且是周圍一帶消防應急的水源。

七、徽派民居

村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民居尚存201幢(1995年登記造冊數)。古民居均一色徽派建築。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撲朔迷離,巷弄縱橫交錯,宛如迷宮。茲舉數處:

1、宋代酒肆茶樓

酒肆茶樓位於木牌坊右側,該樓建於明代中期,屬防宋代風格式建築,古樓呈古樸之風,窗欄圖案用小木條組合成“福祿壽喜貴”等字樣,造型奇特,寓意頗深。其置身于白牆青瓦石板路的街巷之中,足以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2、父子進士府弟

“父子進士府弟”又名“豫順堂”,系周氏宗祠“六順堂”支下第九代後嗣所建,成屋於清康熙二年,即西元1663年,雖屬清早期古建,但建造此屋的工匠乃是明末老藝人,故仍是明代的建築風格。周茂洋、周孚裕父子分別于道光九年(1829年)、同治十年(1874年)考取進士,後因周孚裕為官清廉,百姓愛戴,其祖上兩代因教子有方,亦被追封為二品官銜,故有“四世二品”之說。父子進士府文人輩出,自康熙至清末的兩百多年裡,一共出了進士2名,舉人5名,貢生4名,秀才22名。另外武官職務亦不少。如周以忠十七歲從軍,在南洋水師廣東艇服役,咸豐十一年“中法炮戰”北塘之戰中,因戰功卓著,晉廣東水師守備。此屋共三進,後兩進80年代後期已改成現代居房,獨留此前進,供後人子孫瞻仰。

3、“桂花樹下”古民宅群

週六順堂六兄弟之老五周宏通支下第二十九世周廣昊的第三個兒子周茂祉清道光年間經營寧波東門外靈橋邊的成泰漆店。生意興隆,譽滿中外,日進鬥金,於是茂祉遂于道光二十三年( 1843 )選在一株桂花樹下,建造此屋。另四兄弟亦均于道光年間在此處附近建造自己的居宅。故後來此處便稱作“桂花樹下”。各屋內造型基本相防,大方氣派,雕飾精美。“徽州三雕”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八、昌溪古亭

昌溪亭的建築也形態各異。

供讀書觀賞的當數“八角亭”了。昌溪吳氏振員公一支多為儒商,走的是“學而從商,富而張儒”的儒商互濟的路子。振員公後代除了建藏書閣外,還建有供子孫讀書兼供家人賞景的亭。八角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亭址選在村郊幽靜處,自然有利於讀書做學問了,讓人不知不覺地進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境界。佇立亭間,西望“西山積雪”(昌溪十景之一),南瞰“二水環西” (昌溪十景之一),真乃心曠神怡,美不勝收。可惜“八角亭”在六十年代困難時期被房主拆磚賣瓦而湮沒了。

“百名秀士澤鄉里,一亭風月攬斯文”這是位於周氏古村內百繡亭上的一幅對聯。至元朝末年周氏遷入昌溪下村,600多年來,周氏族人不僅善於經商而且崇尚耕讀,從建村到清末,當時一個人口不足400人的小村莊,歷史上竟然出了4名進士,19名舉人,23名貢元和74名秀才。“三更燈火五更熄,正是男兒讀書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古代文人求取功名的真實寫照。人才濟濟的“百繡榜”令人肅然起敬。亭內現也已是村民納涼休閒之所。

供休憩的古亭還有“雙壽亭”、“安嶺亭”、“如振亭”等等。

去過的朋友這麼評價TA

(1)安徽黃山的昌溪古鎮, 是一個生態古村。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花草鬱鬱蔥蔥,很有歷史文化氣息,同時又有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氣息,寧靜悠遠,值得欣賞。

(2)昌溪村,徽州五千村,歙縣第一村。古村鱗次節比,庭院深深,香氣馢然~在街巷轉角處偶爾會遇見畫家在此寫生,或是攝影師在此創作,四處彌漫著濃濃的詞意。

(3)歙南第一村。昌溪四周群山環繞,村頭村尾水口古樹參天,宗祠和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昌溪河水拍打著浪花從村旁過,幾座粉牆黛瓦的房舍輕盈而安靜的依河而臥。

(4)油菜花季節的時候,很多人會從那裡走到石潭村。一路上都是非常漂亮的油菜花景色。沿著昌溪清澈的河流走,美麗的田園景色非常賞心悅目。

遊玩資訊

位址: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昌溪鄉昌溪村

交通

從上海、杭州、寧波方向來,歙縣出口下,右拐18公里到昌溪;從武漢、合肥、蕪湖、南京方向來經合銅黃高速轉徽杭高速,歙縣口下,從千島湖防線經深度碼頭上岸至昌溪。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太湖昌水壯廟貌於千秋”。廟前廣場占地約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雲母石鋪綴成“鶴鹿同春”、“丹鳳朝陽”、“連升三戟”等圖案。擅長考古的原市委副書記張脈賢贊道:“這只在皇家公園見過”。廣場前石磅下是橫貫東西的長街,“S” 形玉溪(村裡人稱此溪為八老爺的玉腰帶,故稱此為玉溪)從護欄下淌過至沙墩處入昌溪河,廟後的古銀杏及廟前的古鴛鴦槐、古龍鳳樟,構築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街心公園”。

五、各式牌坊

古村落的牌坊除上述的壽樂堂木牌坊外,尚有石牌坊和磚牌坊。

石牌坊即姚氏貞節坊,位於村頭“二水環西”景點旁。《中國建築史》載道:“清康熙三十四年(1685年)立,灰凝石,三樓二柱,平板坊置四柱沖天,寬3.7米,高8米。簷下有斗拱,前後有八塊靠背石碑,從高到低有‘聖旨’、‘節孝’、‘旌表故儒吳永玠妻姚氏’字樣”。能夠載入史冊的,恐怕算得上是石牌坊中的代表作吧!

磚牌坊即太湖貞節坊。該坊砌在太湖祠南生活區所在的牆體上,高4米,寬3.5米,磚雕十分細膩、精緻,上有“聖旨”、“貞節”和旌表婦女名單。歙縣縣誌載的磚牌坊只縣城一處,可見昌溪磚牌坊顯示出自身的價值了。

在一個村落中,石、磚、木牌坊皆備,全國獨有。

六、古三眼井

相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居住在昌溪的人們為解決村民飲水問題,選在村中一青山翠綠,鳥語花香的木竹塢處掘井取水。由於此處地下水充沛,水質優良,後來吸引了更多居民在此周圍建房居住,為解決眾多人口的飲水問題和方便取水,便在井口之上分別架構了直徑為 2.4 尺、 2.3 尺、 2.2 尺的三個井圍。由於底下是岩層,水量多而且流速快。用過的水易排出而不會再倒流井內,居民在井臺上洗衣洗菜,熱鬧非凡。用過的水經暗道直通 “ 員公支祠 ” 前的月池,豐富了池內水量,池中種花、養魚,點綴了景色、調節了環境,而且是周圍一帶消防應急的水源。

七、徽派民居

村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民居尚存201幢(1995年登記造冊數)。古民居均一色徽派建築。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撲朔迷離,巷弄縱橫交錯,宛如迷宮。茲舉數處:

1、宋代酒肆茶樓

酒肆茶樓位於木牌坊右側,該樓建於明代中期,屬防宋代風格式建築,古樓呈古樸之風,窗欄圖案用小木條組合成“福祿壽喜貴”等字樣,造型奇特,寓意頗深。其置身于白牆青瓦石板路的街巷之中,足以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2、父子進士府弟

“父子進士府弟”又名“豫順堂”,系周氏宗祠“六順堂”支下第九代後嗣所建,成屋於清康熙二年,即西元1663年,雖屬清早期古建,但建造此屋的工匠乃是明末老藝人,故仍是明代的建築風格。周茂洋、周孚裕父子分別于道光九年(1829年)、同治十年(1874年)考取進士,後因周孚裕為官清廉,百姓愛戴,其祖上兩代因教子有方,亦被追封為二品官銜,故有“四世二品”之說。父子進士府文人輩出,自康熙至清末的兩百多年裡,一共出了進士2名,舉人5名,貢生4名,秀才22名。另外武官職務亦不少。如周以忠十七歲從軍,在南洋水師廣東艇服役,咸豐十一年“中法炮戰”北塘之戰中,因戰功卓著,晉廣東水師守備。此屋共三進,後兩進80年代後期已改成現代居房,獨留此前進,供後人子孫瞻仰。

3、“桂花樹下”古民宅群

週六順堂六兄弟之老五周宏通支下第二十九世周廣昊的第三個兒子周茂祉清道光年間經營寧波東門外靈橋邊的成泰漆店。生意興隆,譽滿中外,日進鬥金,於是茂祉遂于道光二十三年( 1843 )選在一株桂花樹下,建造此屋。另四兄弟亦均于道光年間在此處附近建造自己的居宅。故後來此處便稱作“桂花樹下”。各屋內造型基本相防,大方氣派,雕飾精美。“徽州三雕”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八、昌溪古亭

昌溪亭的建築也形態各異。

供讀書觀賞的當數“八角亭”了。昌溪吳氏振員公一支多為儒商,走的是“學而從商,富而張儒”的儒商互濟的路子。振員公後代除了建藏書閣外,還建有供子孫讀書兼供家人賞景的亭。八角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亭址選在村郊幽靜處,自然有利於讀書做學問了,讓人不知不覺地進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境界。佇立亭間,西望“西山積雪”(昌溪十景之一),南瞰“二水環西” (昌溪十景之一),真乃心曠神怡,美不勝收。可惜“八角亭”在六十年代困難時期被房主拆磚賣瓦而湮沒了。

“百名秀士澤鄉里,一亭風月攬斯文”這是位於周氏古村內百繡亭上的一幅對聯。至元朝末年周氏遷入昌溪下村,600多年來,周氏族人不僅善於經商而且崇尚耕讀,從建村到清末,當時一個人口不足400人的小村莊,歷史上竟然出了4名進士,19名舉人,23名貢元和74名秀才。“三更燈火五更熄,正是男兒讀書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古代文人求取功名的真實寫照。人才濟濟的“百繡榜”令人肅然起敬。亭內現也已是村民納涼休閒之所。

供休憩的古亭還有“雙壽亭”、“安嶺亭”、“如振亭”等等。

去過的朋友這麼評價TA

(1)安徽黃山的昌溪古鎮, 是一個生態古村。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花草鬱鬱蔥蔥,很有歷史文化氣息,同時又有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氣息,寧靜悠遠,值得欣賞。

(2)昌溪村,徽州五千村,歙縣第一村。古村鱗次節比,庭院深深,香氣馢然~在街巷轉角處偶爾會遇見畫家在此寫生,或是攝影師在此創作,四處彌漫著濃濃的詞意。

(3)歙南第一村。昌溪四周群山環繞,村頭村尾水口古樹參天,宗祠和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昌溪河水拍打著浪花從村旁過,幾座粉牆黛瓦的房舍輕盈而安靜的依河而臥。

(4)油菜花季節的時候,很多人會從那裡走到石潭村。一路上都是非常漂亮的油菜花景色。沿著昌溪清澈的河流走,美麗的田園景色非常賞心悅目。

遊玩資訊

位址: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昌溪鄉昌溪村

交通

從上海、杭州、寧波方向來,歙縣出口下,右拐18公里到昌溪;從武漢、合肥、蕪湖、南京方向來經合銅黃高速轉徽杭高速,歙縣口下,從千島湖防線經深度碼頭上岸至昌溪。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