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三歲上大學?湖南四名初中生拿到西安交大入場券

湖南教育新聞網3月23日訊昨天, 西安交通大學2017屆少年班招考成績揭曉, 湖南省共有4名學生從470名參加複試的學生中脫穎而出,

拿到了2017年西安交大少年班僅有的130張“入場券”中的4張。 他們分別是13歲的李世昌、袁廣宇和14歲的陳雨時、尹順, 他們全部來自金海中學初三年級, 其中李世昌的綜合得分居為228分, 全國第二, 只比第一名少1分而已。

少年大學生(左起李世昌、尹順、袁廣宇、陳雨時)

沒有特色不成“00後大學生”

或是“文藝少女”或是“刷題男神”或是“金海達爾文”, 四個被錄取的少年大學生各有特色, 00後似乎更喜歡給自己貼上個性標籤。

“文藝少女”陳雨時是一個活潑開朗、和氣陽光的女孩, 她愛說愛笑, 思維敏捷, 你拋出一個問題, 她馬上就能從好幾個角度和層面一二三四地進行剖析, 邏輯之嚴密令成年人都為之一驚。 這都得歸功於她平時海量的閱讀。 因為閱讀量大, 她涉獵的書籍多已超越同齡人, 問起最近在讀的書, 她回答是《肖申克的救贖》和《青銅葵花》, “我比較喜歡反映深刻社會問題的書, 這些書常常能引發我的思考。 ”陳雨時說。

袁廣宇最喜歡的江湖稱號是“數學男神”, “古有張岱‘癡’看雪, 我就是“癡”刷題。 ”袁廣宇喜歡做難題,

“我的腦子裡就儲存了大量的題目, 同學們都說我是班上的‘小袁搜題’, 有什麼不會的題都喜歡來問我。 我的理想就是成為數學家。 ”

個子瘦高的尹順看上去斯斯文文, 他被同學們戲稱為“貪婪”學者, “因為我在學校從不輕易滿足。 我熱愛學習, 按照老師的教學進度我覺得吃不飽, 所以進入初中之後我就開始自學高中的數理化知識, 嘗到了超前學習的甜頭。 ”一次低調的失誤, 尹順做的拿到147分的高考數學試卷被同學們看到, 從此江湖上便留下了尹順大神的傳說。

個頭最小的李世昌今年才13歲, 還一臉稚氣, 但在這次考試中卻拿了全國第二, 他坦言連自己都沒料想到, 謙虛地歸結為運氣太好。 但物理老師黃傑清卻連連稱讚李世昌太牛,

“平常跟他上課, 同學們還在想第一種解題方式, 他已經考慮到了第二種第三種。 ”他被袁廣宇親切地稱作“達哥”, 因為他有個綽號叫“金海達爾文”, 有一次因為觀察一隻蜘蛛結網他誤了班車, 騎了四個多小時的單車才回到家;還有一次觀察一隻螳螂捕捉一隻竹節蟲, 連飯都忘了吃……這樣的小故事和小事故經常在李世昌身上發生。 他還喜歡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比如微波爐和電鍋的工作原理等等。

成績好還必須綜合素質佳

相比去年, 今年複試最大的不同就是推出了“綜合素質測試”新模組, 旨在更加科學、全面地測量學生的學科素養、基礎認知、數理潛質、發展潛質和行為風格。

黃傑清老師多年來一直擔任少年班物理教學,

已經帶出了20多個少年大學生。 在他眼裡, 這些少年大學生共有的特質是“學習能力本身很強”, 還有就是綜合素質強, 絕不是書呆子, 人人都有自己的個人特色甚至專長。 “有的國際象棋拿到冠軍, 有的乒乓球打得好, 有的參加航模比賽多次獲獎, 有的特別喜歡科技探索。 ”

李世昌被老師和同學稱讚的, 還有他的品格, “在班級工作中, 我是公物保管員, 每天我最早開門, 最晚關門, 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我也很認真地去做, 堅持了三年, 為別人服務, 我覺得很開心。 ”李世昌說。

尹順不願意自己被簡單定義為“理科男”, “我熱愛閱讀, 諸子百家, 唐詩宋詞, 都略有涉及, 在文字裡感受文化脈動。 ”他還喜歡遊歷, 像徐霞客一樣,“世界那麼大,我也愛去看看,遊歷名山大川,去看草原,看大海。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厚積薄發。”

陳雨時還彈得一手好古箏,多年前就已經考到了七級:“初中因為是寄宿,不方便帶,已經好幾年沒碰過了。今年暑假相對可以輕鬆一點了,一定要繼續練下去!”

體能測試不合格學生被“一票否決”

除了綜合素質測試模組,複試還有三個模組——筆試、體能測試和麵試。少年大學生不僅拼學商還必須拼體能。男子測1000米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女子測800米,立定跳遠,仰臥起坐——類似長沙中考體育項目的這些考核,真的成了不少成績優秀的孩子成為少年大學生的“攔路虎”。體能測試不合格學生被“一票否決”。

尹順面露遺憾地告訴記者,這次體育成績至少要150分,“我們學校有個成績非常不錯的男孩子,可惜就是稍微胖了一點點,體育成績只有140多分,最後沒有通過複試,非常遺憾。”

“少年大學生”是“揠苗助長”還是個性化成功?

考上少年班,是不少家長和孩子羡慕的成就,但社會上也有不少質疑:十三四歲的小孩能適應大學生活嗎?會不會太急功近利,反倒出現新時代的“方仲永”?

在金海中學校長王采知看來,早些年確實有過一些少年大學生的反面新聞,但金海是寄宿制學校,推行的是‘知識+能力+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與提升,適應大學生生活不成問題。“提早進入大學,他們可以學習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東西,明確自己將來的專業方向,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真正的個性化發展。”

王采知還介紹說,金海從2006年至今已經出了34名少年大學生,06年考入少年班的林書帆、李惠民目前均在華為集團任職高管,07年考取的廖依依在浙江大學讀完博士現已留學德國,08年考取的童安平目前在上海交大碩博連讀。“他們的順利成才就是最好的證明,說明只要培養的路子是對的,‘傷仲永’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王采知說。

像徐霞客一樣,“世界那麼大,我也愛去看看,遊歷名山大川,去看草原,看大海。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厚積薄發。”

陳雨時還彈得一手好古箏,多年前就已經考到了七級:“初中因為是寄宿,不方便帶,已經好幾年沒碰過了。今年暑假相對可以輕鬆一點了,一定要繼續練下去!”

體能測試不合格學生被“一票否決”

除了綜合素質測試模組,複試還有三個模組——筆試、體能測試和麵試。少年大學生不僅拼學商還必須拼體能。男子測1000米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女子測800米,立定跳遠,仰臥起坐——類似長沙中考體育項目的這些考核,真的成了不少成績優秀的孩子成為少年大學生的“攔路虎”。體能測試不合格學生被“一票否決”。

尹順面露遺憾地告訴記者,這次體育成績至少要150分,“我們學校有個成績非常不錯的男孩子,可惜就是稍微胖了一點點,體育成績只有140多分,最後沒有通過複試,非常遺憾。”

“少年大學生”是“揠苗助長”還是個性化成功?

考上少年班,是不少家長和孩子羡慕的成就,但社會上也有不少質疑:十三四歲的小孩能適應大學生活嗎?會不會太急功近利,反倒出現新時代的“方仲永”?

在金海中學校長王采知看來,早些年確實有過一些少年大學生的反面新聞,但金海是寄宿制學校,推行的是‘知識+能力+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與提升,適應大學生生活不成問題。“提早進入大學,他們可以學習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東西,明確自己將來的專業方向,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真正的個性化發展。”

王采知還介紹說,金海從2006年至今已經出了34名少年大學生,06年考入少年班的林書帆、李惠民目前均在華為集團任職高管,07年考取的廖依依在浙江大學讀完博士現已留學德國,08年考取的童安平目前在上海交大碩博連讀。“他們的順利成才就是最好的證明,說明只要培養的路子是對的,‘傷仲永’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王采知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