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甌江兩岸如何走好協同發展這盤“大棋”?看市發改委權威解讀

甌北“外灘” 金肖武 攝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 大多依水而建, 因水而興, 伴水而名。 江河意味著資源、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溫州,

恰好具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 城市坐擁甌江, 發展目光也投向甌江。

甌江兩岸沿線, 是市委市政府重點規劃建設的“兩線三片”的重要區域, 是“大建大美”五大城市亮麗品牌建設的 “重頭戲”。

今年6月, 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開展“大建大美”行動的實施意見》, 提出要依託沿江城市發展主軸線, 打造甌江兩岸沿線重要區域。 這意味著, 一篇跨江融合、沿江拓展的大文章起筆揮毫。

15分鐘, 將是普通人感慨最深的改變, 從江北到江南, 跨江大橋、公交、公共自行車、市域鐵路S2線, “十五分鐘交通圈”近在眼前。 對整個城市而言, 濱江商務區、三江商務區、七都島等區域整體謀劃推進, 將為發展打開新的空間。 而今年年內, 沿江重點區段的“小外灘”形象也要初現風貌,

給溫州城添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種種改變, 如何從藍圖照進現實?論謀篇佈局, 如何走好區域協同發展這盤“大棋”?日前, 溫州日報記者專訪市發改委主任方勇軍, 邀請他對今後三年甌江兩岸沿線開發建設進行解讀。

手機橫過來,

先讓我們看看現在的溫州“小外灘”——

甌江兩岸, 長什麼樣

↓↓↓

權威解讀兩岸同城, 走好協同發展這盤“大棋”

市發改委權威解讀甌江兩岸沿線開發建設

打造沿江都市拓展軸

大江大河歷來是建設城市的主軸。 380公里甌江, 橫貫整個溫州。 甌江在溫州段兩岸涉及的核心區, 包括鹿城、龍灣、永嘉、樂清、洞頭等縣(市、區)的7個鎮和14個街道, 陸域面積達1080多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數約148萬。

“這裡彙聚著重要的行政商務人文資源和自然山水資源, 是城市自西向東由沿江走向濱海跨越發展的重要紐帶和關鍵通道。 ”方勇軍說, “當前, ‘大建大美’給城市建設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 甌江兩岸沿線開發建設要把握寶貴時機、用好資源稟賦, 努力打造‘溫州再造新優勢、再創新輝煌’的形象重地。

他分析道, 過去由於行政區劃原因, 甌江沿線區域一直以江為界, 南北各自發展, 缺乏統籌。 推進甌江兩岸沿線協同發展, 要以兩岸同城化為主線, 以交通互聯為基礎, 以產業互補為重點,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 加快體制創新, 加快組織實施。

甌江北岸 金肖武 攝

市發改委的一份研究報告, 這樣描繪甌江兩岸沿線發展的總目標:打造既具有甌越文化韻味又融有開放活力的沿江都市拓展軸, 成為展現溫州現代氣派、靚麗形象的重要區域和國內城市跨江協同發展的示範性區域。

2017年, 以核心城區段為主, 著重在交通項目、產業招商、景觀優化、協同機制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在兩岸公交通勤和遊憩休閒方面構建更便捷的服務體系。 2020年, 兩岸同城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帶動產業聯動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 自雙嶼至七都島的核心城區段基本實現“在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跨江協同發展樣板區”。

交通先行促兩岸一體

甌江兩岸要實現協同發展, 必須突出規劃龍頭引領,下好綜合交通這枚‘先手棋’。”方勇軍說。

堅持交通先行,七都北汊橋、甌江北口大橋、高速網、市域鐵路和地鐵等跨江通道將加速建設,江河的物理隔閡意義將被大大壓縮,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加速彙聚和擴散,城區經濟腹地隨之擴張。而市區與毗鄰地區公交線路的開通,公共自行車、城市慢行系統等向永嘉、龍灣、甌江口等地區延伸,將使兩岸往返方式更加便捷,加快“空間一體”的步伐。

2015年,伴隨許多溫州人長大的甌江車渡退役了

交通先行,帶動城市景觀和配套設施協同發展。今後,溫州將以江心嶼、七都島、靈昆島為軸,謀劃兩岸對相輝映的沿江景觀帶建設,打造全國跨江城市景觀建設的新標杆。將以甌江及兩岸景觀步行帶為紐帶,規劃建設一條公共空間軸,串起沿江公共空間節點,讓沿江景觀互相呼應,多種公共空間功能互補。兩岸水、電、路、氣等市政設施建設和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設施也將加快同城同質、共建共用。這其中,江的北岸將突出公共民生服務補齊短板;江的南岸將突出城市品質的整體提升,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品位。

甌江北口大橋效果圖

方勇軍說,加快兩岸協同發展,不僅要利用基礎設施一體化來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還必須統籌考慮兩岸區域內產業佈局,發揮集聚效益,避免同質競爭。要統籌兩岸區域內產業發展,推進各地符合產業功能定位的工業企業向兩大省級產業集聚區和省級以上開發區等產業主平臺和小微園轉移,同時要建立常態化的都市核心區產業轉移機制、區域間利益共用的合作機制,完善產業合作發展機制,加快甌江兩岸產業佈局優化提升。

三年可期,且待甌江兩岸沿線打造出靚麗風景線、品質生活帶和繁華新中心。

作者:溫州日報記者姜巽林 圖片除注明外為楊冰傑攝

必須突出規劃龍頭引領,下好綜合交通這枚‘先手棋’。”方勇軍說。

堅持交通先行,七都北汊橋、甌江北口大橋、高速網、市域鐵路和地鐵等跨江通道將加速建設,江河的物理隔閡意義將被大大壓縮,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加速彙聚和擴散,城區經濟腹地隨之擴張。而市區與毗鄰地區公交線路的開通,公共自行車、城市慢行系統等向永嘉、龍灣、甌江口等地區延伸,將使兩岸往返方式更加便捷,加快“空間一體”的步伐。

2015年,伴隨許多溫州人長大的甌江車渡退役了

交通先行,帶動城市景觀和配套設施協同發展。今後,溫州將以江心嶼、七都島、靈昆島為軸,謀劃兩岸對相輝映的沿江景觀帶建設,打造全國跨江城市景觀建設的新標杆。將以甌江及兩岸景觀步行帶為紐帶,規劃建設一條公共空間軸,串起沿江公共空間節點,讓沿江景觀互相呼應,多種公共空間功能互補。兩岸水、電、路、氣等市政設施建設和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設施也將加快同城同質、共建共用。這其中,江的北岸將突出公共民生服務補齊短板;江的南岸將突出城市品質的整體提升,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品位。

甌江北口大橋效果圖

方勇軍說,加快兩岸協同發展,不僅要利用基礎設施一體化來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還必須統籌考慮兩岸區域內產業佈局,發揮集聚效益,避免同質競爭。要統籌兩岸區域內產業發展,推進各地符合產業功能定位的工業企業向兩大省級產業集聚區和省級以上開發區等產業主平臺和小微園轉移,同時要建立常態化的都市核心區產業轉移機制、區域間利益共用的合作機制,完善產業合作發展機制,加快甌江兩岸產業佈局優化提升。

三年可期,且待甌江兩岸沿線打造出靚麗風景線、品質生活帶和繁華新中心。

作者:溫州日報記者姜巽林 圖片除注明外為楊冰傑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