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我告訴你:我們為什麼需要音樂?

現在藝術受到熱捧, 各種音樂美術的培訓班遍地開花。 不過有的人對藝術的喜好過分功利化。 我們需要藝術, 是因為藝術對於人生有著獨特的作用。

音樂的作用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音樂與心靈。 音樂用音響的魔力作用於人的情感, 引發聯想、共鳴, 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意識觀念的滲透, 從而使人們達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使消極的性情感得到宣洩, 提高人們的素養。 據高爾基回憶, 有一個晚上, 列寧聽到伊撒亞·多波洛所奏的貝多芬的幾支奏鳴曲, 他說:“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 我願每天都聽一聽。 這是絕妙的、超越人力的音樂。 我總帶著也許是幼稚的誇耀想, 人能夠創造怎樣的奇跡啊!”

音樂與健康。 法國的羅曼・羅蘭幼時體弱多病, 用藥無效。 後來讓他多聽音樂, 改變了他常常苦悶的情緒,

身體逐漸健康, 還愛上了音樂。 他最重要的作品《約翰・克利斯多夫》就是以音樂家為中心人物來創作的。 比他還早的是, 我國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被貶滁州後, 鬱憤難抒, 患了臂指麻木的毛病, 久治不愈。 後來向友人孫道滋學習彈琴, “受宮聲數引, 久而樂之, 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音樂與思維。 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 每當在研究中遇到難題的時候, 總是要家裡人彈奏幾首心愛的曲子。 原來困惑不解的難題常常會在優美的樂曲聲中豁然化解。 後人據此研究, 認為音樂能使人體分泌一種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質, 可以調節神經的傳導, 從而造成適合創造性思維的情緒。 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常說, 他的科學成就得益於小時候不僅學習科學, 也學習藝術, 因而素質全面, 思路開闊。 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對一件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 往往是夫人蔣英的歌聲使我豁然開朗, 得到啟示。 ”“我們當時搞火箭時萌生的一些想法, 就是在和藝術家們交談時產生的。 ”他的體會是藝術方面的薰陶能夠避免死心眼,

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

音樂與智力。 音樂不僅使人象孔子說的“多識草木鳥獸之名”, 而且能啟動人的思維。 1971年, 保加利亞加洛柴洛夫領導的暗示學研究所試驗證明:在音樂的配合下介紹課文, 學生的記憶力是沒有音樂配合時記憶力的2.17到2.50倍。

音樂在培養鄉情和民族感情方面尤其具有獨特的作用。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哪怕我們浪跡天涯, 也是鄉音難改, 故鄉的小調難忘。 每一個民族也無不有自己獨特的音樂, 表現著特有的民族心理。 奧地利人無論走到哪裡, 一曲《蘭色的多瑙河》都能勾起他們濃濃的鄉情。 他們驕傲地把這首圓舞曲稱為他們“無形的身份證”。 世界各地的華人, 只要聽到《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都會駐足, 沉入其中。 其實, 每一個人對自己民族的音樂都是終身眷戀的。

淨化心靈, 捨棄功利, 好好接受音樂的薰陶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