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豇豆種出大“名堂”

本報記者施維高飛

說起北海的特色農業產業, 有人會想到傳承悠久的合浦珍珠, 有人會想到近年大放異彩的羅漢松產業, 還有人會列舉出各色豐富多彩的海洋漁業、特色果蔬……

您可知道, 這裡還是我國重要的豇豆產區。 2016年, 北海市僅合浦縣種植豇豆面積就有15.93萬畝、產量35.25萬噸、產值15.69億元, 15個鄉鎮有11個鄉鎮超過28萬人從事豇豆種植, 開設了近300多個收購點, 去年合浦縣豇豆人均佔有量達到332.6公斤。 如今, 北海豇豆已銷往全國10多個省市及區內各地市場……這組資料表明:北海市豇豆無論在種植面積還是產量方面,

足以被稱為“豇豆之鄉”。

一個地區如何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如何處理好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進產業扶貧的大背景下, 是很多地區都在努力探索和思考的一個問題。 北海的豇豆產業, 不僅是地區助農增收的重要來源, 而且, 通過這一產業的發展軌跡, 透視其成長中的經濟學規律, 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這一命題提供了一個鮮活的範例。

因地制宜——特色產業是自身發育的結果, 而不是外力打造的樣本

一個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必然要立足於其區域優勢和自然稟賦。 北海交通便利, 且氣候適宜, 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 為豇豆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北海的豇豆一般都是冬春季在12月下旬開始播種,

次年4月上旬開始收穫上市。 這個時候剛好海南的豇豆已經下市, 而北方的豇豆還沒有上來, 為北海豇豆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加上北海的溫、光、水條件非常適合豇豆生長, 農民有多年的種植傳統, 適合南菜北運和外銷嫩豆莢的銷售習慣和當地的消費習慣。 ”北海市副市長劉翔介紹。

每年的四五月份, 在北海重要的豇豆產區合浦縣石灣鎮, 到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一輛輛載滿豇豆的農用汽車、拖拉機、摩托車、三輪車、電瓶車來往穿梭, 絡繹不絕。 公路兩旁一家緊挨著一家的豇豆收購攤點、農資經營服務攤點, 一筐筐剛剛摘下的新鮮豇豆在農戶們嫺熟的配合下, 有條不紊地進行過秤、捆綁、冷凍、裝車,

攤點內豇豆經紀人低頭忙碌著, 他旁邊一捆捆包裝好的豇豆正裝車待運……田野間、街道旁、農家院, 圍繞著一個小小的豇豆產業活躍起來。

在北海市各級農業部門負責人看來, “區域特色產業首先一定是自身發育的結果, 而不是外力打造的樣本, 這樣的產業才有生命力。 ”對於北海豇豆而言, 正是適宜的自然氣候和農民傳統種植習慣為北海豇豆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廣闊的市場為產業發展壯大提供了空間。 這是很多地區可遇不可求的先天稟賦, 也是特色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市場基礎。

與此同時, 隨著北海豇豆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 一批職業豇豆經紀人快速發展起來。

在石灣鎮東江村的合浦縣金源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

記者見到了理事長陽桂春。 高峰時節, 從金源合作社拉走的豇豆每天就有將近30萬斤。 而這位理事長從事蔬菜產業多年, 每到收購時節都會全國各地到處奔忙, 在他的腦海中有一份清晰的全國豇豆市場的晴雨錶, 能夠隨時準確調出鄭州、武漢等地的重要批發市場銷售資訊, 時刻掌握全國豇豆市場的產量和價格走勢, 不僅經驗豐富, 更有寬闊的視野和現代企業經營思維。 像這樣的經紀人在北海全市不在少數。 據石灣鎮一名鄉鎮幹部介紹, 僅該鎮豇豆經紀人就有近千人, 東江村有400多人。 “沒有這些經紀人, 可以說就沒有北海豇豆的今天。 ”

因勢利導——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同時, 也注重發揮好政府這只手的作用

一個產業從無到有, 從有到大, 是市場在發揮主導作用。 但是農業產業要真正從大到強, 從強到優, 必然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

北海豇豆產業在發展中, 有一條脈絡始終清晰可見: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同時, 也注重發揮好政府這只手的作用。 首先就是優選品種, 推動科學種植。 “近年來通過建立高產創建基地, 提高了豇豆種植科技含量, 擴大了生產規模, 豇豆發展勢頭良好。 ”北海市農業局局長馮群聲說。

作為重要的富民產業, 北海市高度重視豇豆產業發展, 農業科技人員多年來不斷地引進和篩選“北豇1號”“農豐5號”“源豐6號”等豇豆優質高產品種, 進行示範推廣, 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

“我們在石灣、廉州等鎮建立了豇豆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示範片、示範戶三級示範網路, 通過大力開展良種良法,豇豆小拱棚覆蓋薄膜直播育苗栽培技術覆蓋率達100%。”馮群聲表示。

其次就是加強監管,嚴守品質安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監管非常嚴格,嚴禁高毒、高殘留的農藥用於農產品生產。”合浦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農民蔬菜栽培、施肥、用藥培訓等方面也下足功夫。以石灣鎮為例,從2006年起,該鎮就開始推廣無公害種植,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並在栽培、施肥、用藥等方面嚴把關,因而被確定為北海市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鄉鎮。

據瞭解,北海制訂和實施了綠色食品(A級)豇豆生產技術規程、豇豆有害生物防控技術規程等兩項自治區級地方標準,力推合浦豇豆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定,並申報合浦豇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正是因為北海豇豆過硬的品質,2010年被作為特許產品走進了上海世博會,這也令北海豇豆品牌一炮打響。北海地方政府因勢利導、乘勢而上,加大了對品質的監管和品牌的塑造,進一步推動了北海豇豆的發展。

而今,在北海合浦縣,一個大型的農產品物流中心即將建成。“眾利農產品物流中心目前已建成冷庫和交易市場等設施,制冰產量達到每日5000條,可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農資服務和市場流通服務。”馮群聲表示,這標誌著北海豇豆產業已經呈現規模化、高效化、標準化發展態勢,形成了集種植、儲藏、加工、保鮮、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化格局。

因機而變——從強調規模到提升品質,避免“增產不增收”

任何產業的發展既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亦要懂得因機而變、因變制宜。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北海市的豇豆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正在路邊整理豇豆裝車的周發忠告訴記者:“今年北海豇豆市場整體收購價格來計算,每畝獲純利6000元不成問題。”合浦縣農業局一位元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豇豆收購攤點,旺季時每天收購豇豆七八萬公斤,每點每天要招收分級包裝工50人左右,裝運工10人。據初步估算,僅豇豆一項,石灣鎮每天可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萬個,不少縣城下崗工人也紛紛加入到此行業當中。

隨著北海豇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逐漸開始趨於飽和,我國其他有些地區也在積極發展豇豆產業,導致北海部分種植戶的畝均收益與往年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很多地區的特色產業在發展中都會遭遇類似的問題,沒有規模不成氣候,一旦上了規模,卻又難免在陰晴不定的市場前,面臨“增產不增收”的風險,陷入“多的少下去,少的卻又多上來”的拉鋸戰。

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北海人也在深入思考未來豇豆產業的發展。一些有實力且市場敏銳性高的大戶和合作社,開始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一方面大力提升豇豆的品質,“通過調整優化豇豆品種結構,組織大家發展大棚蔬菜,採用新技術種植,提高豇豆種植品質,把豇豆賣到國外去。”陽桂春告訴記者,北海豇豆應該從強調規模到提升品質上來,提高豇豆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另一方面進行多樣化種植。“我們從以往單一種植豇豆,把品種擴展至彩椒、甜瓜等市場比較緊俏的品種,不要把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裡。”一位元種植大戶告訴記者。

陽桂春還有更深一層的想法:“如果通過發展設施大棚,將部分豇豆提前上市,雖然會和海南豇豆撞車,但是這個時候的市場競爭比較小,價格高。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內,本地的豇豆依然會有不錯的利潤。這也需要政府有效的規劃。”

據悉,北海正加快豇豆示範區的申報建設工作,讓豇豆種植示範區建設朝著無公害有機方向發展。並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流通協會以及“協會+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訂單種植,這些合作社利用資訊和技術優勢,引導農民豇豆生產、購銷、加工經營,逐漸走向標準化、規範化、品牌化。

通過大力開展良種良法,豇豆小拱棚覆蓋薄膜直播育苗栽培技術覆蓋率達100%。”馮群聲表示。

其次就是加強監管,嚴守品質安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監管非常嚴格,嚴禁高毒、高殘留的農藥用於農產品生產。”合浦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農民蔬菜栽培、施肥、用藥培訓等方面也下足功夫。以石灣鎮為例,從2006年起,該鎮就開始推廣無公害種植,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並在栽培、施肥、用藥等方面嚴把關,因而被確定為北海市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鄉鎮。

據瞭解,北海制訂和實施了綠色食品(A級)豇豆生產技術規程、豇豆有害生物防控技術規程等兩項自治區級地方標準,力推合浦豇豆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定,並申報合浦豇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正是因為北海豇豆過硬的品質,2010年被作為特許產品走進了上海世博會,這也令北海豇豆品牌一炮打響。北海地方政府因勢利導、乘勢而上,加大了對品質的監管和品牌的塑造,進一步推動了北海豇豆的發展。

而今,在北海合浦縣,一個大型的農產品物流中心即將建成。“眾利農產品物流中心目前已建成冷庫和交易市場等設施,制冰產量達到每日5000條,可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農資服務和市場流通服務。”馮群聲表示,這標誌著北海豇豆產業已經呈現規模化、高效化、標準化發展態勢,形成了集種植、儲藏、加工、保鮮、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化格局。

因機而變——從強調規模到提升品質,避免“增產不增收”

任何產業的發展既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亦要懂得因機而變、因變制宜。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北海市的豇豆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正在路邊整理豇豆裝車的周發忠告訴記者:“今年北海豇豆市場整體收購價格來計算,每畝獲純利6000元不成問題。”合浦縣農業局一位元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豇豆收購攤點,旺季時每天收購豇豆七八萬公斤,每點每天要招收分級包裝工50人左右,裝運工10人。據初步估算,僅豇豆一項,石灣鎮每天可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萬個,不少縣城下崗工人也紛紛加入到此行業當中。

隨著北海豇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逐漸開始趨於飽和,我國其他有些地區也在積極發展豇豆產業,導致北海部分種植戶的畝均收益與往年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很多地區的特色產業在發展中都會遭遇類似的問題,沒有規模不成氣候,一旦上了規模,卻又難免在陰晴不定的市場前,面臨“增產不增收”的風險,陷入“多的少下去,少的卻又多上來”的拉鋸戰。

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北海人也在深入思考未來豇豆產業的發展。一些有實力且市場敏銳性高的大戶和合作社,開始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一方面大力提升豇豆的品質,“通過調整優化豇豆品種結構,組織大家發展大棚蔬菜,採用新技術種植,提高豇豆種植品質,把豇豆賣到國外去。”陽桂春告訴記者,北海豇豆應該從強調規模到提升品質上來,提高豇豆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另一方面進行多樣化種植。“我們從以往單一種植豇豆,把品種擴展至彩椒、甜瓜等市場比較緊俏的品種,不要把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裡。”一位元種植大戶告訴記者。

陽桂春還有更深一層的想法:“如果通過發展設施大棚,將部分豇豆提前上市,雖然會和海南豇豆撞車,但是這個時候的市場競爭比較小,價格高。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內,本地的豇豆依然會有不錯的利潤。這也需要政府有效的規劃。”

據悉,北海正加快豇豆示範區的申報建設工作,讓豇豆種植示範區建設朝著無公害有機方向發展。並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流通協會以及“協會+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訂單種植,這些合作社利用資訊和技術優勢,引導農民豇豆生產、購銷、加工經營,逐漸走向標準化、規範化、品牌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