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保大地震席捲整個養豬業,誰是最終的受益者?結果你想不到!

從2016年開始, 我國養豬業遭遇史上最嚴環保政策:無一倖免, 全國所有的養豬戶或多或少都受到環保政策的波及, 許多養殖戶從此被迫退出養豬行業。 僅2016年一年, 環保政策影響了3600萬頭生豬的出欄量, 預計2017年這個資料將會更多, 因為環保政策未來養豬業將從結構發生重大改變。

受環保政策影響, 處於禁養區或環評不合格的養豬場被關停了。 養豬人哭了!豬場沒了以後怎麼生活?有人卻偷偷樂!養豬人哭了!豬場沒了以後怎麼生活?有人卻偷偷樂!環保大地震席捲整個養豬業, 誰是最終的受益者?結果你想不到?

很多人認為環保政策讓養豬大集團得力, 因為環保政策限制的都是中小戶, 對於大的養豬集團來說影響甚微, 而政策方面對大養豬集團是扶持的。

從2016年開始因為養豬紅利(2016年是養豬紅利年, 很多大集團看到養豬利潤豐厚), 政策扶持(養殖規模在500頭以上的豬場有現金補助),

讓很多大集團蜂擁進入養豬行業, 紛紛制定拋出佈局養豬業的宏偉計畫, 不惜重金買地、建廠、養豬。

這些養豬大集團已建成養豬專案已經有相當規模, 僅在今年上半年就可提供近4000萬頭生豬的產能。 按照這個速度發展,

隨著養豬大集團所建生豬養殖項目的陸續投產, 未來養豬市場將會受到重大衝擊。

打壓小散戶, 扶持大中型養豬場, 以後養豬業要變天, 是大養豬集團的天下了?豬農卻不這樣認為。

目前養豬大環境決定了我國養豬業不可能全部實現大規模化養殖, 鑒於資金、養豬技術、養殖設備的限制, 我國養豬業離全部規模化養殖很多很長的路要走, 現階段真正適合我國養豬發展的模式是適度規模化, 根據實際情況合理佈局養豬業發展才是硬道理。

雖說大養豬集團有大量的資金可利用, 但是他們沒有成熟的養豬模式, 更沒有核心競爭力, 而且養豬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一旦沒有政策的扶持(現金補助), 養豬大集團盈利前景堪憂。

豬農認為未來更適合家庭養殖模式(養殖量在300-500頭, 有一定資金用於糞汙處理, 例如:養豬合作社。 ), 因為家庭養豬都是自己人, 養豬場的所有事都是親力親為, 這種養殖模式不但能極大地節省飼養成本, 而且豬場生產成績也會非常好,

盈利情況也就讓人看好。 因此豬農建議養殖戶可以合夥高養著合作社, 這樣有能力處理糞汙, 而且還可以獲得養殖補助, 最重要的是養豬效益提高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