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民間故事:書生還珠

很早以前, 鳳凰縣鳳凰山下住著一位書生, 名叫善民, 從小喪父, 母親依靠日夜紡紗織布, 節衣縮食, 供他讀書。 善民聰明能幹, 一心攻讀四書五經, 寫出文章, 句句在理。

這一年, 正是大比之年, 娘為善民籌借了路費, 送他上京應試。 臨行前叮囑道:“兒呀!你去應試, 若能得中, 也就不辜負為娘辛苦世了。 ”

善民含淚拜別慈母, 一路曉行夜宿, 跋山涉水, 趕往京城。

一天, 他來到金雞嶺附近三岔路口的一株大樟樹下歇息, 發現草叢中有一個青布包裹。 拾起一看, 包裹嚴嚴實實, 打開一層層青布, 最裡面層是黃綾包著的,

摸摸四四方方, 揭開一看, 原來是個盤龍小木厘, 上面寫著“皇封御賜”四個宇, 裡面裝著一顆晶瑩光亮的珠子。 哎呀呀!這珠子非同一般, 定是世上稀有的寶珠。 是誰丟失的呀?他想:失主是誰?他在哪裡?若在此坐等, 恐怕要誤了考期;不去管他, 那丟失寶珠 的人, 一定心急如焚, 說不定會出人命。 唉, 這種傷天害理之事, 我怎好做呢!

想到這裡, 他將珠子重新包好, 決定等待失主前來尋找。

他等呀等, 一直等到太陽下山, 也沒見有人前來尋找, 眼看天色己晚, 心裡更加著急。 那地方前不見村, 後不著店, 沒辦法, 只得靠在樹下熬了一夜。

第二天, 他還是焦急地等著。 等到中午, 雖有路人, 但都不是來尋找失物的。 考期己近, 按照路程計算, 己萬萬不能再耽擱了,

如果誤了考期, 豈不就要再等三年?可是丟下寶珠不管, 也於心不忍哪!想來想去, 只得耐著性子再等。 天色將晚, 才見一人騎著馬急匆匆跑來。 騎馬人兩眼滴}留溜地盡往路旁東瞧西望。

善民見來人焦慮不安, 愁容滿面, 心中有數。

那人來到大樟樹下, -見善民就迫不及待地問:“請問仁兄, 你有沒有拾得東西?”

“什麼東西?”

“ 一隻小包!”

“包裡裝著什麼?”

“一顆寶珠一一是先皇御賜之物!”

“噢!”善民聽來者說得清楚, 又覺得他不像壞人, 所以就照直說道:“我在這棵樹下熬了一宿, 終於找到失主了! ”說完, 就雙手將包裹交還了騎馬人。

騎馬人接過包裹, 打開一看, 見寶珠還在, 連忙下馬跪地叩頭:“君子, 君子, 你的恩德重於泰山!”

善民一時弄得糊裡糊塗,

慌忙將對方扶起:“言重了, 是你的東西, 應該歸還你。 ”

騎馬人一時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要取出銀兩酬謝, 善民說什麼也不肯接受。 他急於趕考, 就同騎馬人匆匆告別。

誰知善民趕到京城, 還沒來得及趕到考場, 就聽得號炮聲聲, 試場己經封門了。

善民只得寄寓客找, 給家中母親捎信, 暫在京城擺個寫宇攤兒, 一邊維持生計, 一邊繼續攻讀, 以待再試。 這樣苦苦過了兩年。 這兩年間, 朝廷清除了一批奸臣, 許多被誣陷的忠臣良將重掌朝政。

新皇登位, 即下詔招賢納士。 善民被老臣吏部尚書看中, 推薦給皇上。 殿試合格, 放為鳳凰縣縣令。

善民拜別恩師, 準備赴任, 恩師設宴餞行。 席間, 恩師高興地說:“賢契此去, 我有一事相托。 ”

善民連忙回答:“恩師吩咐,

門生一定照辦!”

恩師說:“在你那風凰縣內, 有個金雞嶺, 嶺腳三岔路口有一株大樟樹, 請你在那大樟樹旁建造一座亭……”

善民一聽, 覺得其中有些蹊蹺, 馬上介面問:“恩師!我不明白, 你為什麼要到那裡造座亭呢?”

“哎呀, 說起這事話就長了。 ”恩師滔滔不絕地就將事情經過告訴了善民。 原來兩年前, 奸臣曾誣陷他私藏國寶一一夜明珠。 為此, 他要兒子騎馬趕回故里, 取回這顆夜明珠, 親白讓皇上過目, 證實這是先皇賜 給他祖上的, 並非私藏國寶。

善民一聽, 心中就明白了九分。 恩師激動地說:“哪知道, 我兒子在取寶回京時, 由於不小心, 竟在半路丟失了。 不說這寶珠價值連城, 重要的是它關係到我全家人的性命。 還好, 還好,

它被一位過路君子檢到, 在樹下守候一天一夜, 最後將這顆寶珠歸還了我兒子。 這位恩人既沒有接受酬謝, 也沒有留下姓名住址, 我兒子也實在太粗心, 競沒有主動問聲。 如今只記得這件事發生在金雞嶺腳三岔路口的大樟樹下, 所以我要 你替我在那裡建造一座亭子, 亭內立上一塊碑記, 以作表彰。 ”

善民聽了, 卻淡淡地說:“恩師, 這原是區區小事, 我看大可不必興師動眾。 失物歸還原主, 這是理所當然的嘛!”

“唔!賢契出言太不近人情了。 你可知這是無價之寶呀!你此去不但要替我造好亭子, 還得替我找到那位大恩人!”

善民搖搖頭說:“這個一一這恐怕難以奉命了!”

“哼!你沒去就說難。 不行, 你得千方百計給我找到! ”恩師這麼一說, 善民只好勉強應諾。

-年之後,吏部尚書帶兒子回家祭祖,正好路過金雞嶺腳。他停轎一看,見亭子還沒有動工,心中大為不悅。善民前來迎接,他就怒氣衝衝地當面指貴道:“賢契,我的話你競當做耳邊風!我問你,我要你找的人, 可曾找過?”

善民本想搪塞幾句,但又難以啟齒。恩師見他一副尷尬相,不便多講,只好貴備身邊的兒子說:“你也太粗心大意,丟掉寶珠己是大錯,竟連君子的尊姓大名也不問一問,真是不懂事的孩子!

善民見恩師在訓斥兒子,也覺得不好意思,抬頭望瞭望那年輕人。這下,尚書兒子正面瞧著了善民,好像忽有所悟,說:“父親,他……”

“他是你的師兄!”

“不一一”他呆呆地盯著善民的右耳猛地跳起來說,“哎呀呀,父親,他,他就是那位拾寶還寶的大恩人呀!”

“啊! ”吏部尚書驚喜交集,一時張口結舌,愣住了。

善民卻笑嘻嘻地說:“你可不能認錯人啊?”

“錯不了,你右耳邊有顆紅痣。”原來,善民右耳邊一顆紅痣很顯眼,那天還珠時,尚書兒子無意中瞥見一眼,現在終於想起來了。

經此一說,吏部尚書才恍然大悟,忙上前拉住善民的手說:“我的賢契,我的大恩人,當初我還以為你出言狂妄,剛才差點又錯怪了你。想不到你的品格竟是這樣高尚啊! 事後,吏部尚書還是命兒子招聘當地的能工巧匠,在金雞嶺下造了一座八面玲瓏的涼亭,取名“還珠亭”,亭內豎了一塊石碑,親撰碑文,將事情始末作了記述。

善民只好勉強應諾。

-年之後,吏部尚書帶兒子回家祭祖,正好路過金雞嶺腳。他停轎一看,見亭子還沒有動工,心中大為不悅。善民前來迎接,他就怒氣衝衝地當面指貴道:“賢契,我的話你競當做耳邊風!我問你,我要你找的人, 可曾找過?”

善民本想搪塞幾句,但又難以啟齒。恩師見他一副尷尬相,不便多講,只好貴備身邊的兒子說:“你也太粗心大意,丟掉寶珠己是大錯,竟連君子的尊姓大名也不問一問,真是不懂事的孩子!

善民見恩師在訓斥兒子,也覺得不好意思,抬頭望瞭望那年輕人。這下,尚書兒子正面瞧著了善民,好像忽有所悟,說:“父親,他……”

“他是你的師兄!”

“不一一”他呆呆地盯著善民的右耳猛地跳起來說,“哎呀呀,父親,他,他就是那位拾寶還寶的大恩人呀!”

“啊! ”吏部尚書驚喜交集,一時張口結舌,愣住了。

善民卻笑嘻嘻地說:“你可不能認錯人啊?”

“錯不了,你右耳邊有顆紅痣。”原來,善民右耳邊一顆紅痣很顯眼,那天還珠時,尚書兒子無意中瞥見一眼,現在終於想起來了。

經此一說,吏部尚書才恍然大悟,忙上前拉住善民的手說:“我的賢契,我的大恩人,當初我還以為你出言狂妄,剛才差點又錯怪了你。想不到你的品格竟是這樣高尚啊! 事後,吏部尚書還是命兒子招聘當地的能工巧匠,在金雞嶺下造了一座八面玲瓏的涼亭,取名“還珠亭”,亭內豎了一塊石碑,親撰碑文,將事情始末作了記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