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岡仁波齊:生命在生老病死的路上輪回

《岡仁波齊》, 一部關於普通人朝聖的電影。

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

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

一個家徒四壁的屠夫

一個自幼殘疾的少年

一個正當妙齡的女孩

一個備受打擊的父親

-----------

十一個人, 因為不同的緣由, 踏上了共同的朝聖路!

一條用身體丈量的朝聖之路!

從芒康到岡仁波齊

從黑夜到白天

從東到西

全程兩千多公里

一年的時間

春夏秋冬

整個影片完全是以一個冷靜客觀的視角,

講述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朝聖故事。 整部影片無論是從編排、拍攝、剪輯都很平。 不加過多的技巧;也沒有過度的渲染和鋪墊;連背景音樂都沒有, 用的都是源聲;更沒有刻意地突出矛盾和衝突, 甚至是故事本身都沒有太多的大起大落。

在影片中, 就連出生和死亡這兩件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都表現得都那麼平靜。

孕婦半夜肚子疼, 馬上要臨產, 叫醒身邊的人開著拖拉機去最近的醫院。 男嬰產下後, 在醫院沒休息幾天, 母親帶著嬰兒一起又上路了。

可是對於城市裡任何一個家庭來說, 生孩子這事可是重要無比。 懷孕時就要小心翼翼地照料著, 臨產前更是準備充足, 生怕磕著碰著。 相比起來, 真的朝聖的孕婦是那麼淡然, 感覺一切發生都是自然的。

新生命的誕生, 老者的逝去, 這一切的發生在都是新一輪的輪回。

最後就是楊培老人在體力耗竭後終於在岡仁波齊腳下去世。 原以為他們會哭得淚流滿面, 可是同行者對他的死亡表現出來的淡然是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不過大家淡然的原因就是認為楊培老人能夠死在朝聖的旅途上, 是有無限福報的。 對於藏族人來說, 他們堅信因果輪回, 萬物都在輪回中。

關於藏民的信仰

影片平靜地記錄生命的歷程, 坦誠地講述這個民族的信仰。

電影開頭是個日常生活畫面, 在家中低聲念誦經文、輕撚佛珠是藏族再平常不過的一個狀態, 卻也最直觀地體現了他們的信仰。

念經聲不止出現在開頭, 在整個影片中始終貫穿, 在空氣中、在公路邊、在帳篷裡, 念經聲總會飄蕩在空中。 這信仰已經內化到了他們的人生觀中, 無論身在何處,隨著經文的響起,神靈都在他們身邊。

對於藏民來說,他們在母親的肚子裡就已經開始接觸信仰,從小就耳濡目染,7、8歲就可以圍著寺廟磕頭,每天念經只不過他們日常最平凡的事。

心煩的時候念經,可以讓內心寧靜,可以幫助他們消災,增加福報。

除了念經之外,磕長頭也是他們撫平內心煩躁的一種方式。徒手依靠兩塊木板,木板置於頭頂、胸前、腰下拍打,再置於地上,趴下,滑行,叩首,起身,繼續,再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這在我們這些人看來都是覺得那麼不可思議,可對他們來說,每一次的“叩首”,都容不得半點馬虎。

即使鞋子在旅途中磨破了,即使膝蓋因為摩擦起皮,即使旁邊開過嘈雜的大貨車揚起灰塵,即使面對攔截路上潺潺的流水,即使他們的車被撞翻了,他們都沒有怕過。那些畫面,真好看。

信仰除了體現在他們的價值觀上,更呈現在他們為人處事的原則上。

片中最讓我氣憤的是一位司機因為要避讓另一輛車子,從後面撞翻了他們的拖拉機。司機僅把尼瑪扶起來,敷衍地關心了下傷勢,就以搶救傷患這個理由溜之大吉。

看著那個司機駕車揚長而去,只留下他們一輛破敗的車和車上的嬰兒,總想對那個司機破口大駡。

可他們竟然就放那個司機走了,自己來收拾殘局,這淡然的處事方法讓我驚歎不已。

車軲轆的軸斷了,找不到地方修理,他們就平靜決定,放棄車頭,拉上車廂和物資,繼續往拉薩走。

男人們拉車,女人們繼續磕長頭。走一段路,男人們放下繩索,走回剛才走路的七點,重新把這一段的長頭磕完。

看《岡仁波齊》的過程,是內心不斷驚呼的過程。

驚歎他們的平靜,驚歎他們的堅持,更加驚歎他們強大的信仰。經過風雪肆虐的公路,經過生機盎然的油菜花田,經過亂石飛濺的群峰腳下,經過滿是積水的泥途,前方無論發生什麼都沒有阻擋他們朝聖的腳步。

他們很平靜地接受路上發生的一切。既然決定上路,路上遇到什麼,都是正常。既然是為自己走的朝聖之路,就要一個頭一個頭地磕完。

對於他們來說,磕頭朝聖也是一種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表現。

在他們的觀念裡,我們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應該遵循自然。對於自然的敬畏,對於生命的尊重,也成全了他們世代相傳的信仰。

當一個人在磕頭時,看見眼前有一隻小蟲經過,他會充滿慈悲地停下來等待著它先行。無論大小,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片中還有個部分,是朝聖的小女孩給家裡親人打電話,她蹲坐地上,與奶奶,哥哥,姐姐依次打電話,翻來覆去,也不過是那句:“我想你了,你想我嗎?”

但是言語之外,卻能感受到她對家人的愛,也許這個民族就是這樣不善言辭,翻來覆去的詞句裡,卻是數以倍計的,質樸深沉的愛意,對身邊的人,對眾生萬物。

信仰是為了超越一切有限,唯有超越現實的無限才能真正成為彌補人自身局限性的希望。

也許是艱苦惡劣的生活環境,他們反而更能尊重生命,對於自然的敬畏,是生出於心,他們也痛惜生命的離去,比如老人離去那一刻的靜默,但是也順從一切的發生,以他們最樸素又莊嚴的儀式,與老人做最後的告別,而後繼續他們的轉山朝聖。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開始真的挺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麼堅定的信仰,也曾問過一個藏民朋友,“信仰是什麼?”

信仰是精神的依賴,當你覺得困苦的時候,去轉山轉佛塔心裡自然就會回到寧靜的時候。

他是這樣回答我的。心裡困惑的時候就去千轉,一個人,一條念珠,轉其登閣寺廟1000圈,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卻需要虔誠的信仰和堅定的毅力去完成,因為這足足要轉三天。

就像影片中說的那句話“如果你許了願,請按照你許願的步伐走,最關鍵的是你磕頭的時候,要有顆虔誠的心。”

虔誠應該是他們信仰裡最遵循的一件事。朝聖需要有一顆虔誠的心,轉山轉佛塔需要一顆虔誠的心,無關年齡,無關種族。

曾詢問過雨崩的藏族朋友,他們那有人去過西藏朝聖嗎?他告訴我,村裡僅有一些60多歲老者磕長頭去過拉薩,花了4個月的時間。這該有多虔誠才能支撐著60歲的老人長途跋涉跪拜著去往1400多公里的拉薩。

在這樣一部電影裡,我看不到的不是沉重,而是莊重。我能從緘默中感受生命本身的強大的內力。

生命的頑強,不在於你竭盡全力對抗生活的模樣,而是你知道生活是一場巨大的苦難,而仍願意直面的決心。西藏不能淨化人,但是可以讓你感受信仰的力量,感受山河的壯闊美麗,這便足夠了!

岡仁波齊經常雲霧繚繞,平常很難目睹其真容。藏族人相信:看到峰頂是很有福報的。去岡仁波齊轉山,是每一個藏人心中的信念,也是此生歷經艱苦,也要完成的夙願。

眾神之山,萬江之源的神山聖湖,代表的不僅是信仰虔誠,更是一種敬畏感恩的精神,這種精神化入骨髓、融入血液。

他們知道自己終將要去向哪裡。所以,心安理得面對發生的一切。理解、接受、面對、放下。然後,歇息片刻,繼續上路。

他們不抗拒“麻煩”,不拒絕“波折”,不害怕“無常”。發生什麼,就面對就好了。

看完電影,無需親自去叩拜,無須責怪自己不虔誠,我們只要領悟到生命的輪回,其實就在路上!我們無須相信因果,無需去頂禮膜拜,我們只要保證每天能靜聽自己的心跳三分鐘,那就夠了!很多人只知道低頭趕路,努力討生活,卻經常忽略了抬頭望天。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忽略掉自己的內心,甚至忘記了出發的路,記不得生命的初衷!

生老病死,輪回的幾種階段,一切都在原本的地方,不因為你看到或遺忘而改變。唯有正視生命,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內心歸於平靜。生命,終究要回歸到生活,回到普通不過的日常!生命,看上去多輝煌璀璨,終究會繁華散盡。唯有,觸摸心靈,才可以做自己,一生在路上!

聲明:本文為“百讀書屋”記錄,歡迎轉發分享。

無論身在何處,隨著經文的響起,神靈都在他們身邊。

對於藏民來說,他們在母親的肚子裡就已經開始接觸信仰,從小就耳濡目染,7、8歲就可以圍著寺廟磕頭,每天念經只不過他們日常最平凡的事。

心煩的時候念經,可以讓內心寧靜,可以幫助他們消災,增加福報。

除了念經之外,磕長頭也是他們撫平內心煩躁的一種方式。徒手依靠兩塊木板,木板置於頭頂、胸前、腰下拍打,再置於地上,趴下,滑行,叩首,起身,繼續,再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這在我們這些人看來都是覺得那麼不可思議,可對他們來說,每一次的“叩首”,都容不得半點馬虎。

即使鞋子在旅途中磨破了,即使膝蓋因為摩擦起皮,即使旁邊開過嘈雜的大貨車揚起灰塵,即使面對攔截路上潺潺的流水,即使他們的車被撞翻了,他們都沒有怕過。那些畫面,真好看。

信仰除了體現在他們的價值觀上,更呈現在他們為人處事的原則上。

片中最讓我氣憤的是一位司機因為要避讓另一輛車子,從後面撞翻了他們的拖拉機。司機僅把尼瑪扶起來,敷衍地關心了下傷勢,就以搶救傷患這個理由溜之大吉。

看著那個司機駕車揚長而去,只留下他們一輛破敗的車和車上的嬰兒,總想對那個司機破口大駡。

可他們竟然就放那個司機走了,自己來收拾殘局,這淡然的處事方法讓我驚歎不已。

車軲轆的軸斷了,找不到地方修理,他們就平靜決定,放棄車頭,拉上車廂和物資,繼續往拉薩走。

男人們拉車,女人們繼續磕長頭。走一段路,男人們放下繩索,走回剛才走路的七點,重新把這一段的長頭磕完。

看《岡仁波齊》的過程,是內心不斷驚呼的過程。

驚歎他們的平靜,驚歎他們的堅持,更加驚歎他們強大的信仰。經過風雪肆虐的公路,經過生機盎然的油菜花田,經過亂石飛濺的群峰腳下,經過滿是積水的泥途,前方無論發生什麼都沒有阻擋他們朝聖的腳步。

他們很平靜地接受路上發生的一切。既然決定上路,路上遇到什麼,都是正常。既然是為自己走的朝聖之路,就要一個頭一個頭地磕完。

對於他們來說,磕頭朝聖也是一種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表現。

在他們的觀念裡,我們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應該遵循自然。對於自然的敬畏,對於生命的尊重,也成全了他們世代相傳的信仰。

當一個人在磕頭時,看見眼前有一隻小蟲經過,他會充滿慈悲地停下來等待著它先行。無論大小,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片中還有個部分,是朝聖的小女孩給家裡親人打電話,她蹲坐地上,與奶奶,哥哥,姐姐依次打電話,翻來覆去,也不過是那句:“我想你了,你想我嗎?”

但是言語之外,卻能感受到她對家人的愛,也許這個民族就是這樣不善言辭,翻來覆去的詞句裡,卻是數以倍計的,質樸深沉的愛意,對身邊的人,對眾生萬物。

信仰是為了超越一切有限,唯有超越現實的無限才能真正成為彌補人自身局限性的希望。

也許是艱苦惡劣的生活環境,他們反而更能尊重生命,對於自然的敬畏,是生出於心,他們也痛惜生命的離去,比如老人離去那一刻的靜默,但是也順從一切的發生,以他們最樸素又莊嚴的儀式,與老人做最後的告別,而後繼續他們的轉山朝聖。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開始真的挺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麼堅定的信仰,也曾問過一個藏民朋友,“信仰是什麼?”

信仰是精神的依賴,當你覺得困苦的時候,去轉山轉佛塔心裡自然就會回到寧靜的時候。

他是這樣回答我的。心裡困惑的時候就去千轉,一個人,一條念珠,轉其登閣寺廟1000圈,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卻需要虔誠的信仰和堅定的毅力去完成,因為這足足要轉三天。

就像影片中說的那句話“如果你許了願,請按照你許願的步伐走,最關鍵的是你磕頭的時候,要有顆虔誠的心。”

虔誠應該是他們信仰裡最遵循的一件事。朝聖需要有一顆虔誠的心,轉山轉佛塔需要一顆虔誠的心,無關年齡,無關種族。

曾詢問過雨崩的藏族朋友,他們那有人去過西藏朝聖嗎?他告訴我,村裡僅有一些60多歲老者磕長頭去過拉薩,花了4個月的時間。這該有多虔誠才能支撐著60歲的老人長途跋涉跪拜著去往1400多公里的拉薩。

在這樣一部電影裡,我看不到的不是沉重,而是莊重。我能從緘默中感受生命本身的強大的內力。

生命的頑強,不在於你竭盡全力對抗生活的模樣,而是你知道生活是一場巨大的苦難,而仍願意直面的決心。西藏不能淨化人,但是可以讓你感受信仰的力量,感受山河的壯闊美麗,這便足夠了!

岡仁波齊經常雲霧繚繞,平常很難目睹其真容。藏族人相信:看到峰頂是很有福報的。去岡仁波齊轉山,是每一個藏人心中的信念,也是此生歷經艱苦,也要完成的夙願。

眾神之山,萬江之源的神山聖湖,代表的不僅是信仰虔誠,更是一種敬畏感恩的精神,這種精神化入骨髓、融入血液。

他們知道自己終將要去向哪裡。所以,心安理得面對發生的一切。理解、接受、面對、放下。然後,歇息片刻,繼續上路。

他們不抗拒“麻煩”,不拒絕“波折”,不害怕“無常”。發生什麼,就面對就好了。

看完電影,無需親自去叩拜,無須責怪自己不虔誠,我們只要領悟到生命的輪回,其實就在路上!我們無須相信因果,無需去頂禮膜拜,我們只要保證每天能靜聽自己的心跳三分鐘,那就夠了!很多人只知道低頭趕路,努力討生活,卻經常忽略了抬頭望天。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忽略掉自己的內心,甚至忘記了出發的路,記不得生命的初衷!

生老病死,輪回的幾種階段,一切都在原本的地方,不因為你看到或遺忘而改變。唯有正視生命,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內心歸於平靜。生命,終究要回歸到生活,回到普通不過的日常!生命,看上去多輝煌璀璨,終究會繁華散盡。唯有,觸摸心靈,才可以做自己,一生在路上!

聲明:本文為“百讀書屋”記錄,歡迎轉發分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