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幫你讀懂全域旅遊大詞彙|⑳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㉑旅遊發展委員會

⑳ 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旅遊產業要素供給的巨大機遇, 也是激發旅遊市場活力的巨大動力。 同時,

旅遊業自身也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旅遊供給有總量不足的問題, 但更突出的是結構性問題, 或者說表現為總量不足, 實質上是結構不合理。 十八大以來,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戰略, 全國旅遊行業擴大旅遊產品有效供給規模, 實現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 破除各種市場壁壘, 減少政府干預, 增強旅遊發展新動能, 激發新一輪旅遊市場活力, 有效滿足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 創新制度供給, 出臺《“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等系列重大政策, 實施包括旅遊扶貧、旅遊創新創業等8大類旅遊休閒重大工程。 加快推進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跨境旅遊合作區、邊境旅遊試驗區建設,
推出青島、武漢、黃山等首批20個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 協調解決上海、福建等11個自貿試驗區涉旅政策。 設立深圳、青島兩個中國郵輪旅遊實驗區。 制定跨省區市旅遊發展規劃, 聯合國家發改委制定《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2016-2025年)》, 提出培育20個生態旅遊協作區、建設200個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 牽頭編制《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遊協作區規劃》《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發展規劃》《四省藏區旅遊協同發展總體規劃》《“重走長征路”國家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規劃》。 加強法治建設, 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法制辦對《旅遊法》《旅行社條例》進行修訂, 修訂和廢止3部規章, 通過4項國家標準,
9項行業標準。 全國旅遊戰線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找准制約旅遊業科學發展的瓶頸、掣肘旅遊業協調發展的弊端、影響旅遊業全面發展的短板, 精心謀劃, 敢啃硬骨頭, 糾正認識偏差, 旗幟鮮明地宣導產業理念, 改進方式, 創新手段, 活躍機制, 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創造性。

㉑ 旅遊發展委員會

十八大以來, 越來越多的地方按照五大發展理念, 適應全域旅遊發展新形勢新格局新要求, 紛紛加快推進旅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 突破現行管理體制瓶頸, 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 迄今已有海南、北京、雲南、江西、廣西、西藏、四川、寧夏、湖北、黑龍江、河北、遼寧、甘肅、貴州、山東、湖南、青海、山西、吉林、新疆、內蒙古、陝西、福建等23個省(區、市)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 由省(區、市)政府直屬機構調整為省(區、市)政府組成部門, 現代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圍繞全域統籌規劃、全域整合資源、全要素綜合配置、全社會共治共管共建共用的目標, 很多地方加快推動“1+3”乃至“1+3+X”旅遊管理體制創新, 實現從景點景區圍牆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向全域旅遊依法治理轉變。

總之, 全域旅遊實施時間儘管不長, 但在綜合體制改革、現代旅遊治理機制建設探索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具有深遠意義。

大詞彙繪圖組:大腦門 張菁 任思聰 鮑冠龍

編輯:王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